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电化学污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3-2-5 8:05:1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1.04

申请日:2021.10.16

分类号:C02F9/06(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厢,所述水处理厢内置有电化学处理腔,以及与电化学处理腔相连通的沉淀分离腔;所述电化学处理腔的一端外接有用以输入污水的输入管道,其另一端设置有引流腔,所述沉淀分离腔设置于电化学处理腔的水平下方并且引流腔位于电化学处理腔与沉淀分离腔之间;所述电化学处理腔内置有电处理组件,电处理组件上设置有若干用以与污水反应的电极片;电化学处理腔还设置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上设置有与电极片相匹配并且用以清理电极片的清除刷;本发明提高污水与电处理组件的接触度,并且对电处理组件的电极片进行持续性的清洁处理。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厢,所述水处理厢内置有电化学处理腔,以及与电化学处理腔相连通的沉淀分离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处理腔的一端外接有用以输入污水的输入管道,其另一端设置有引流腔,所述沉淀分离腔设置于电化学处理腔的水平下方并且引流腔位于电化学处理腔与沉淀分离腔之间;所述电化学处理腔内置有电处理组件,电处理组件上设置有若干用以与污水反应的电极片;电化学处理腔还设置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上设置有与电极片相匹配并且用以清理电极片的清除刷;所述沉淀分离腔内置有絮凝处理组件,以及位于出水端并且用以分离水液、沉淀物的过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腔内置螺旋叶轮,引流腔与电化学处理腔之间设置有分隔网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处理组件的主体为电处理面板,所述电处理面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电极面板,电极面板处设置若干条型凹面,所述电极片均内置于条型凹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固定栏,所述固定栏分列于电处理面板的两侧,固定栏上设置有若干对称排布的定位套,两侧对应的定位套之间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电极片呈一一匹配,所述滑动杆上均安装有清除刷,所述滑动杆为螺杆结构,清除刷均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滑动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的杆端均安装有同步轮,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往复驱动组件,所述往复驱动组件包括用以驱动同步带的动力输入轴,以及提供动力的驱动器;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分别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安装有半齿斜齿轮,半齿斜齿轮转动周期内与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呈交替式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处理组件包括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上设置辅料筒,所述驱动转轴为内中空结构并且外接辅料输入导管,所述辅料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扩散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分离板,以及用以安装过滤分离板的分离板框架,所述分离板框架呈倾斜向弯折,并且分离板框架的末端与沉淀分离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沉淀凹腔,所述沉淀凹腔处设置有排杂盖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厢,所述水处理厢内置有电化学处理腔,以及与电化学处理腔相连通的沉淀分离腔;所述电化学处理腔的一端外接有用以输入污水的输入管道,其另一端设置有引流腔,所述沉淀分离腔设置于电化学处理腔的水平下方并且引流腔位于电化学处理腔与沉淀分离腔之间;所述电化学处理腔内置有电处理组件,电处理组件上设置有若干用以与污水反应的电极片;电化学处理腔还设置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上设置有与电极片相匹配并且用以清理电极片的清除刷;所述沉淀分离腔内置有絮凝处理组件,以及位于出水端并且用以分离水液、沉淀物的过滤组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腔内置螺旋叶轮,引流腔与电化学处理腔之间设置有分隔网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处理组件的主体为电处理面板,所述电处理面板通过固定外框安装于电化学处理腔内,所述电处理面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电极面板,电极面板处设置若干条型凹面,所述电极片均内置于条型凹面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固定栏,所述固定栏的端头均通过固定架栓安装于电化学处理腔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栏分列于电处理面板的两侧,固定栏上设置有若干对称排布的定位套,两侧对应的定位套之间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电极片呈一一匹配,所述滑动杆上均安装有清除刷,所述滑动杆为螺杆结构,清除刷均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滑动杆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杆的杆端均安装有同步轮,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往复驱动组件,所述往复驱动组件包括用以驱动同步带的动力输入轴,以及提供动力的驱动器;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分别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安装有半齿斜齿轮,半齿斜齿轮转动周期内与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呈交替式啮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絮凝处理组件包括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上设置辅料筒,所述驱动转轴为内中空结构并且外接辅料输入导管,所述辅料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扩散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分离板,以及用以安装过滤分离板的分离板框架,所述分离板框架呈倾斜向弯折,并且分离板框架的末端与沉淀分离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沉淀凹腔,所述沉淀凹腔处设置有排杂盖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污水经过电化学处理腔输入至沉淀分离腔,通过引流腔作为引流输入的结构,带动污水流动且流经电处理组件,继而提高污水与电处理组件的接触度,而电化学处理腔还设置有清洁组件,带动清除刷对电处理组件的电极片进行持续性的清洁处理,从而将电极片处反应转化的沉淀物进行清除,避免反应产物粘附于电极片上,保证未反应污水能够持续与电极片接触,进一步提高污水与电处理组件的接触度。同时持续清除反应产物,能够有利于反应趋势朝正反应方向进行,继而提高反应速率。

(发明人:王绪寅;汪文佳;何起利;谢俊宇;曾小伟;施猛猛;吴亮亮)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