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6.21
申请日:2022.04.14
分类号:C02F9/1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旁路污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吸附反应池,吸附反应池上设置有反应池进水管、污水进水管、过水孔和反应池出水管,反应池出水管通过进水泵与排泥沉淀池相连接,排泥沉淀池上设置有出泥口和排泥沉淀池出水管,排泥沉淀池出水管和过水孔分别与延时曝气池相连接,延时曝气池上设置有延时曝气池出水管和延时曝气池进水管,延时曝气池出水管与回流沉淀池的进水管相连接,回流沉淀池上设置有出水口和回流管,回流管通过污泥回流泵分别与反应池进水管和延时曝气池进水管相连接。利用排放污泥的吸附效果对待处理的废水去除部分COD及难降解有机物,同样面积的沉淀池表面负荷低,沉淀池出水SS低,流程简单,节能降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旁路污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反应池(1),所述吸附反应池(11)上设置有反应池进水管(12)、污水进水管(13)、过水孔(14)和反应池出水管(15),所述反应池出水管(15)通过进水泵(2)与排泥沉淀池(3)相连接,所述排泥沉淀池(3)上设置有出泥口(31)和排泥沉淀池出水管(32),所述排泥沉淀池出水管(32)和所述过水孔(14)分别与延时曝气池(4)相连接,所述延时曝气池(4)上设置有延时曝气池出水管(41)和延时曝气池进水管(42),所述延时曝气池出水管(41)与回流沉淀池(5)的进水管相连接,所述回流沉淀池(5)上设置有出水口(51)和回流管(52),所述回流管(52)通过污泥回流泵(6)分别与所述反应池进水管(12)和所述延时曝气池进水管(4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路污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反应池(1)内要安装混匀装置,所述吸附反应池(1)污泥浓度偏差控制在10%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路污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曝气池(4)溶解氧大于1.5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路污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曝气池(4)与所述吸附反应池(1)体积比大于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路污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曝气池(4)内设置有曝气器(43)和排流器(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路污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曝气池(4)内污泥浓度不低于2500mg/L。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流程简单的高效废水处理能利用排放污泥的吸附效果进而低剩余污泥产量的好氧工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旁路污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旁路污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吸附反应池,所述吸附反应池上设置有反应池进水管、污水进水管、过水孔和反应池出水管,所述反应池出水管通过进水泵与排泥沉淀池相连接,所述排泥沉淀池上设置有出泥口和排泥沉淀池出水管,所述排泥沉淀池出水管和所述过水孔分别与延时曝气池相连接,所述延时曝气池上设置有延时曝气池出水管和延时曝气池进水管,所述延时曝气池出水管与回流沉淀池的进水管相连接,所述回流沉淀池上设置有出水口和回流管,所述回流管通过污泥回流泵分别与所述反应池进水管和所述延时曝气池进水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反应池内要安装混匀装置,所述吸附反应池污泥浓度偏差控制在10%以内。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曝气池溶解氧大于1.5mg/L。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曝气池与所述吸附反应池体积比大于2。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曝气池内设置有曝气器和排流器。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曝气池内污泥浓度不低于2500m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旁路污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利用了需排放污泥的吸附效果先对废水进行吸附,去除部分COD及难降解有机物。进而降低好氧生化处理的COD负荷从而降低延时曝气池的有机负荷,实现了好氧过程的污泥减量。排泥沉淀池主要功能是污泥回流,进入回流沉淀池的流量降低,同样面积的沉淀池表面负荷降低,回流沉淀池的沉淀效果提高,出水SS低。本发明流程简单,可实现高COD污水好氧有效处理。
(发明人:李靖;黄承军;董传涛;王翠玉;徐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