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4-3-5 10:27:4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3.05.12

申请日:2023.03.10

分类号:C02F3/12(2023.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工艺方法,涉及污水生化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生化池、二沉池、吸泥管、污泥中转机构和回流污泥管;生化池连通有进水管,生化池和二沉池依据水流方向依次连通;二沉池连通有出水管和排泥管,排泥管设于二沉池外;吸泥管和污泥中转机构均安装于二沉池内,吸泥管绕污泥中转机构布置;吸泥管和排泥管均与污泥中转机构连通;回流污泥管分别与污泥中转机构和生化池连通;回流污泥管与排泥管之间以可控制通闭的方式连通;回流污泥管上安装有回流动力机构;本发明能够建立污泥优选机制,将污泥按照活性进行区分;解决了现有生化处理系统的回流污泥与剩余污泥未作任何区分的技术问题。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池、二沉池、吸泥管、污泥中转机构和回流污泥管;所述生化池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生化池和所述二沉池依据水流方向依次连通;所述二沉池连通有出水管和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设于所述二沉池外;所述吸泥管和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均安装于所述二沉池内,所述吸泥管绕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布置;所述吸泥管和所述排泥管均与所述污泥中转机构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分别与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和所述生化池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排泥管之间以可控制通闭的方式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上安装有回流动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污泥管上安装有污泥支管,所述污泥支管上安装有支管控制阀,所述污泥支管与所述排泥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包括底部吸管和中上部吸管,所述底部吸管布置于所述二沉池的底部区域,所述中上部吸管布置于所述二沉池竖直方向上的中部区域和上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上部吸管设有多条;多条所述中上部吸管在所述二沉池竖直方向上以分层的布置方式分别设于所述二沉池的中部区域内和上部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包括空心的中心柱、内部空心的污泥底座和中心桁架;所述中心柱安装于布置于所述二沉池池内的中心,所述中心柱与所述二沉池的池底连接固定;所述污泥底座套于所述中心柱外,所述污泥底座与所述中心柱转动连接,所述污泥底座布置于所述二沉池的底部;所述中心桁架套于所述中心柱外,所述中心桁架与所述污泥底座连接固定;所述底部吸管与所述污泥底座连通,所述中上部吸管伸入所述中心桁架内与所述中心柱连通;所述中上部吸管上连通有真空抽吸机构,所述真空抽吸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中上部吸管抽出污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抽吸机构包括抽真空管、抽吸控制阀和抽吸泵;所述抽真空管与所述抽吸泵连通,所述抽吸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抽真空管上;所述抽真空管于邻近所述中心桁架的位置与所述中上部吸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的池顶面上设有工作桥;所述中心柱与所述工作桥连接固定;所述工作桥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中心桁架与所述工作桥连接固定,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工作桥转动,所述中心桁架绕所述中心柱转动,所述污泥底座和所述中心桁架分别带动所述底部吸管和所述中上部吸管绕所述中心柱转动;所述真空抽吸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的周侧外设有包围筒,所述包围筒邻近所述二沉池的池顶布置;所述包围筒邻近所述二沉池的底部的一侧设有筒底,所述包围筒邻近所述二沉池的池顶的一侧为开放侧;所述中心柱的圆柱面上设有排泥孔,所述排泥孔布置于所述包围筒所包围的区域内;所述中上部吸管伸入所述包围筒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内安装有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沿所述二沉池的竖直方向分层布置;多个所述传感器用于组合感知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泥深度和污泥浓度;所述工作桥上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收集所述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所述底部吸管和所述中上部吸管的抽吸。

10.一种工艺方法,应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待处理的污水经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生化池内,所述生化池内的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生化池处理后的污水和污泥混合液进入所述二沉池内;污水和污泥混合液在所述二沉池内经过沉淀实现污泥污水的泥水分离;所述二沉池的上清液经所述出水管排出所述二沉池外;邻近所述二沉池底部的所述吸泥管抽吸出所述二沉池的底层污泥,所述底层污泥经所述回流污泥管回流至所述生化池内、或所述底层污泥经所述排泥管排出所述二沉池;根据所述传感器感知的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泥深度或污泥浓度,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底部吸管和所述中上部吸管抽吸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泥排放至所述生化池内、或排出所述二沉池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工艺方法,以解决现有污水活性污泥生化处理系统的回流污泥与剩余污泥未作任何区分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二沉池、吸泥管、污泥中转机构和回流污泥管;所述生化池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生化池和所述二沉池依据水流方向依次连通;所述二沉池连通有出水管和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设于所述二沉池外;所述吸泥管和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均安装于所述二沉池内,所述吸泥管绕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布置;所述吸泥管和所述排泥管均与所述污泥中转机构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分别与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和所述生化池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排泥管之间以可控制通闭的方式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上安装有回流动力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流污泥管上安装有污泥支管,所述污泥支管上安装有支管控制阀,所述污泥支管与所述排泥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泥管包括底部吸管和中上部吸管,所述底部吸管布置于所述二沉池的底部区域,所述中上部吸管布置于所述二沉池竖直方向上的中部区域和上部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上部吸管设有多条;多条所述中上部吸管在所述二沉池竖直方向上以分层的布置方式分别设于所述二沉池的中部区域内和上部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包括空心的中心柱、内部空心的污泥底座和中心桁架;所述中心柱安装于布置于所述二沉池池内的中心,所述中心柱与所述二沉池的池底连接固定;所述污泥底座套于所述中心柱外,所述污泥底座与所述中心柱转动连接,所述污泥底座布置于所述二沉池的底部;所述中心桁架套于所述中心柱外,所述中心桁架与所述污泥底座连接固定;所述底部吸管与所述污泥底座连通,所述中上部吸管伸入所述中心桁架内与所述中心柱连通;所述中上部吸管上连通有真空抽吸机构,所述真空抽吸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中上部吸管抽出污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抽吸机构包括抽真空管、抽吸控制阀和抽吸泵;所述抽真空管与所述抽吸泵连通,所述抽吸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抽真空管上;所述抽真空管于邻近所述中心桁架的位置与所述中上部吸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沉池的池顶面上设有工作桥;所述中心柱与所述工作桥连接固定;所述工作桥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中心桁架与所述工作桥连接固定,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工作桥转动,所述中心桁架绕所述中心柱转动,所述污泥底座和所述中心桁架分别带动所述底部吸管和所述中上部吸管绕所述中心柱转动;所述真空抽吸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桥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柱的周侧外设有包围筒,所述包围筒邻近所述二沉池的池顶布置;所述包围筒邻近所述二沉池的底部的一侧设有筒底,所述包围筒邻近所述二沉池的池顶的一侧为开放侧;所述中心柱的圆柱面上设有排泥孔,所述排泥孔布置于所述包围筒所包围的区域内;所述中上部吸管伸入所述包围筒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沉池内安装有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沿所述二沉池的竖直方向分层布置;多个所述传感器用于组合感知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泥深度和污泥浓度;所述工作桥上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收集所述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所述底部吸管和所述中上部吸管的抽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待处理的污水经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生化池内,所述生化池内的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

所述生化池处理后的污水和污泥混合液进入所述二沉池内;

污水和污泥混合液在所述二沉池内经过沉淀实现污泥污水的泥水分离;

所述二沉池的上清液经所述出水管排出所述二沉池外;

邻近所述二沉池底部的所述吸泥管抽吸出所述二沉池的底层污泥,所述底层污泥经所述回流污泥管回流至所述生化池内、或所述底层污泥经所述排泥管排出所述二沉池;

根据所述传感器感知的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泥深度或污泥浓度,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底部吸管和所述中上部吸管抽吸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泥排放至所述生化池内、或排出所述二沉池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设置所述吸泥管、所述污泥中转机构、所述回流污泥管和所述排泥管,所述吸泥管和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均安装于所述二沉池内;所述吸泥管和所述排泥管均与所述污泥中转机构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分别与所述污泥中转机构和所述生化池连通;使得所述二沉池内的需要处理的污泥能够选择性回流至所述生化池或由所述排泥管排出所述二沉池;从而建立污泥优选机制,将污泥按照活性进行区分,活性好的污泥作为回流污泥留在生化处理系统内,活性差的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实现留在生化系统的污泥为活性好的污泥,池内条件适宜时能够出现粒径较大的沉降性更好的颗粒污泥,提高所述生化池和所述二沉池的污泥沉降性。

所述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排泥管之间以可控制通闭的方式连通;可以控制回流至所述生化池的污泥量和控制排出污泥的量,能够更新所述二沉池内污泥,同时又能提高所述生化池和所述二沉池的池容利用率,减低所述二沉池的处理负荷,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污泥回流的能耗得到降低,可极大提高活性污泥法生物系统的处理能力。

(发明人:关德群;安莹玉;秦栽根;刘小宝)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