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发布日期: 2022-11-22 12:04:59 信息编号: 3181762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青岛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处理能力达到每天8700吨

    与城市发展相伴随的,是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何有效处理,考验着各个城市。在这方面,青岛蹚出了一条生态发展新路:通过集中建成投运处理项目,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每天8700吨,全市原生垃圾实现零填埋。青岛的这一有益探索和做法,也被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列入“以督促改见成效”示范案例。

    背景

    处理能力不足超负荷运行

    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位于城阳区河套街道,占地1700亩,包含生活垃圾填埋、焚烧、渗滤液处理等9个项目,承担着青岛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理任务。2016年,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已经超高填埋的情况下,因西海岸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满,每天又额外接收该区1000多吨生活垃圾,处理负荷骤增,生态、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极大挑战。2017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指出,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长期超负荷运行,垃圾渗滤液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发生渗滤液溢流污染环境事件。青岛市委、市政府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高度重视,以小涧西园区问题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标本兼治,进一步强化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青岛市委、市政府针对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成立工作专班,督导协调抓整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将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突出环境问题攻坚事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市城管局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主管部门,采取驻点督导、进场监工等方式,全力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整改。在填埋场整改管控方面,严格规范垃圾填埋作业,对填埋场一期采取应急扩容措施的同时,启动一期填埋场终场封场,严密监控周边环境质量,防范渗滤液外溢污染环境等风险隐患。在项目建设方面,全力推进填埋场二期、垃圾焚烧二期、渗滤液处理二期项目,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全面建成投运。

    提升

    全市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借助督察整改的强大驱动力,以小涧西园区为代表的全市各大片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得到集中有力提升,区域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17年-2019年,集中建成投运小涧西生活垃圾焚烧二期、西海岸静脉产业园、即墨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平度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一期、莱西市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日增加生活垃圾处理能力6900吨,主城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2020年6月,完成平度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项目建设(30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700吨/日,实现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传统的填埋模式升级为焚烧处理模式,切实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2018年,小涧西渗滤液处理二期项目建成投运,每天可处理渗滤液1000吨、浓缩液500吨。其他新建成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一律配套建设了渗滤液处理系统。截至2020年底,全市渗滤液处理能力达到7220吨/日,较2017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前不到3000吨/日的处理能力翻了一倍多,渗滤液彻底实现了“日产日清”。同时,针对督察指出的全市积存渗滤液问题,加快利用新建设施处理能力全面提升的有利条件,2019年底即全量消解完毕。2021年,为进一步提升小涧西垃圾焚烧厂浓缩液处理效果,投资近2500万元,对小涧西渗滤液处理二期项目实施了提升改造,实现浓缩液处置设施稳定达产运行,浓缩液全量就地处置。

    发展

    填埋场变成堆顶公园

    自2018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治理问题。2021年,投入资金570余万元,对已封场的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堆体实施了高标准的景观提升工程,将其打造成小型堆顶公园。公园围绕“废物循环、资源回收”理念,充分利用废旧物品作为景观元素,将厨余垃圾堆肥产生的肥料混合种植土用作绿化营养土,绿化喷灌系统采用渗滤液中水,突出垃圾堆体特色,赋予环保科普、参观游览等功能,将堆顶公园全面打造成寓教于乐的环保科普教育阵地和宣传展示平台,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益”。

    堆顶公园改造完成后,人们漫步其中,纷纷感叹与先前的填埋场情景对比起来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干净整洁,很难与气味刺鼻的垃圾山联系在一起。青岛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借助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东风,实现了“简单填埋-卫生填埋-零填埋-景观花园”的蜕变,走出了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信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