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0.17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IPC分类号B01D36/04; E03B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包括用于汇集污水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中开设有导流口,沿着污水的流向,导流口的底部边缘逐渐向外延伸设置有呈直角三角形状的阻挡部;铰接安装于导流口一侧壁上的阻挡门,初始状态时,阻挡门贴合于阻挡部的侧面上;设置于导流口相对一侧、用于将从导流口流入的污水进行沉降处理的沉降池;以及安装于导流通道中、位于导流口后方的挡水机构。本实用新型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通过在阻挡部和阻挡门的共同作用,阻挡门形成一单向门,从而使得污水只能流入沉降池内,无法从沉降池内流出,如此,即可有效地解决了因沉降池溢出污水而对导流通道中的雨水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汇集污水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中开设有导流口,沿着污水的流向,导流口的底部边缘逐渐向外延伸设置有呈直角三角形状的阻挡部;
铰接安装于导流口一侧壁上的阻挡门,初始状态时,阻挡门贴合于阻挡部的侧面上;
设置于导流口相对一侧、用于将从导流口流入的污水进行沉降处理的沉降池;以及
安装于导流通道中、位于导流口后方的挡水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导流通道中、位于导流口前方的过滤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降池中开设有溢流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机构为水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的底部由气缸带动上下移动。
说明书
一种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雨天,雨水会对地面进行洗刷,洗刷后,干净的雨水就会变成污水,污水中会存在大量的泥沙等颗粒物,为了有效地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将地面上的污水统一汇集于一导流通道中,然后在导流通道中开设有一导流口,将导流通道中的污水引入沉降池中,以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如此的做法主要存在以下的两点问题:一、由于导流通道大多都是直通的,如此,导流通道内的污水水经很难汇集进入到沉降池中,影响污水的沉降处理效率。二、当雨水对地面洗刷一段时间后,后续的雨水就不会存在大量的颗粒物,如此,当沉降池内的污水满后,沉降池不但不会起到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的作用,而且会从沉降池内溢出至导流通道中,从而会对导流通道中较为干净的雨水进行污染。
专利文献CN201045205Y公开了“防止污水回流的止回阀”,其可以有效地解决下水道污水溢出的问题,但其无法适用于沉降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包括
用于汇集污水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中开设有导流口,沿着污水的流向,导流口的底部边缘逐渐向外延伸设置有呈直角三角形状的阻挡部;
铰接安装于导流口一侧壁上的阻挡门,初始状态时,阻挡门贴合于阻挡部的侧面上;
设置于导流口相对一侧、用于将从导流口流入的污水进行沉降处理的沉降池;以及
安装于导流通道中、位于导流口后方的挡水机构。
上述的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还包括安装于导流通道中、位于导流口前方的过滤网。
在所述沉降池中开设有溢流口。
所述挡水机构为水闸。
所述沉降池的底部由气缸带动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防止污水回流的装置通过在阻挡部和阻挡门的共同作用,阻挡门形成一单向门,从而使得污水只能流入沉降池内,无法从沉降池内流出,如此,即可有效地解决了因沉降池溢出污水而对导流通道中的雨水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