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5.12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包括基座,用于布设在污泥处置场所的底部,所述基座为中空箱体式结构,其顶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有多个,分散间隔布设;所述每个排水孔均与基座内部连通,基座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用于排水。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便捷地对污泥脱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用于布设在污泥处置场所的底部,所述基座(1)为中空箱体式结构,其顶部开设有排水孔(2),所述排水孔(2)设置有多个,分散间隔布设;所述排水孔(2)均与基座(1)内部连通,基座(1)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3),用于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填充有吸水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2)每间隔10~40cm布置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2)每间隔15~20cm布置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装置还包括有一层吸水层(4)所述吸水层(4)铺设在基座(1)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4)采用有机质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4)采用干燥的桔梗或稻草压制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2)的孔径为1~10cm。
9.根据权利要求8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2)的孔径为2~4cm。
说明书
污泥快速脱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为实现国家的减排目标和水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污水厂的建设及运行伴随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由于我国污水厂在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重水轻泥”,因此这些污泥目前很难得到有效处置。除去上述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外,目前造纸、制酒、食品加工等行业同样也会产生大量污泥堆积;城市湖泊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污染,也会沉积大量污泥,如不处理掉这些污泥,湖泊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则无从谈起。
目前我国约有80%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污泥中含有恶臭物质、病原体、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从污水转移到陆地,导致污染物进一步扩散,使得已经建成投运的大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减排效益大打折扣。据统计,处置方式中,土地填埋占63.0%、污泥好氧发酵+农用约占13.5%、污泥自然干化综合利用占5.4%、污泥焚烧占1.8%、污泥露天堆放和外运各占1.8%和14.4%。
污泥的含水量较高,一般在80%左右,干化处理需要将其含水量降至20%左右的水平,无论采用机械脱水还是干燥脱水,都耗能极大,而且费时费力。采用发酵的方式处理污泥,并将其变为林业用肥、农业用肥或者有机土壤等是目前对于污泥处理最适宜的方式。然而采用发酵处理污泥对含水量的要求也比较高,如何能够对污泥有效便捷的脱水是目前的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污泥处理难以有效便捷地对污泥脱水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包括基座,用于布设在污泥处置场所的底部,所述基座为中空箱体式结构,其顶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有多个,分散间隔布设;所述每个排水孔均与基座内部连通,基座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用于排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内填充有吸水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孔每间隔10~40cm布置一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孔每间隔15~20cm布置一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脱水装置还包括有一层吸水层所述吸水层铺设在基座顶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水层采用有机质材料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水层采用干燥的桔梗或稻草压制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1~1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2~4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中空基座,并布设在污泥处置场所底部,其上开设多个排水孔排水,这样在污泥处理过程中不但能依靠自然挥发脱除水分,还能依靠重力沉降作用由底部排水,有效提高了脱水效率,而且便捷;同时设置了排水口排出污水,可以将脱除的污水排至相应处进行处理,避免了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