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3.09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IPC分类号C02F9/10; B01J20/26; B01J20/30; B01J20/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及其去除方法,由污水池、第一进水装置、初次处理池、反冲洗集水槽、反冲洗出水管、第二进水装置、二次处理池、搅拌吸附装置、清水排放管、清水池、反冲洗装置、控制系统、机动船组成;原水经第一输水装置进入初次处理池,初次过滤后的污水经第二输水装置进入二次处理池,搅拌吸附装置启动对污水中微粒进行吸附作用,二次处理后的清水排入清水池,装置运行10~20小时后,开启反冲洗装置对该装置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经反冲洗集水槽收集后由反冲洗出水管排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净化率高,油污及微粒吸附效果明显,适用范围广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包括:污水池(1),第一进水装置(2),初次处理池(3),反冲洗集水槽(4),反冲洗出水管(5),第二进水装置(6),二次处理池(7),搅拌吸附装置(8),清水排放管(9),清水池(10),反冲洗装置(11),控制系统(12),机动船(13);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与初次处理池(3)之间设有第一进水装置(2),所述初次处理池(3)的前侧壁设有反冲洗集水槽(4),所述反冲洗集水槽(4)的正下方设有反冲洗出水管(5),所述初次处理池(3)与二次处理池(7)之间设有第二送水装置(6),所述二次处理池(7)的内部正上方设有搅拌吸附装置(8),所述二次处理池(7)与清水池(10)之间设有清水排放管(9),所述初次处理池(3)与清水池(10)之间设有反冲洗装置(11),所述反冲洗装置(11)一侧设有控制系统(12),上述所有单体设备均被固定在机动船(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处理池(3)包括:一层过滤区(3-1),二层过滤区(3-2),三层过滤区(3-3),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所述一层过滤区(3-1)位于初次处理池(3)内部最上方位置;所述二层过滤区(3-2)位于初次处理池(3)内部正中间位置;所述三层过滤区(3-3)位于初次处理池(3)内部最底部位置;所述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距初次处理池(3)上端檐口5mm~25mm,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与控制系统(12)导线控制连接;
所述一层过滤区(3-1)包括:一层竖直滤板(3-1-1),一层水平稳流板(3-1-2);所述一层水平稳流板(3-1-2)的左侧水平无缝焊接在初次处理池(3)内壁左侧位置,一层水平稳流板(3-1-2)前后侧与初次处理池(3)前后内壁无缝焊接;所述一层竖直滤板(3-1-1)垂直无缝焊接在一层水平稳流板(3-1-2)正中间位置,一层竖直滤板(3-1-1)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的通孔,数量在200~1500个,孔径值在2mm~20mm之间;
所述二层过滤区(3-2)包括:二层竖直滤板(3-2-1)及二层水平稳流板(3-2-2);所述二层水平稳流板(3-2-2)的右侧无缝焊接在初次处理池(3)内壁右侧位置,二层水平稳流板(3-2-2)前后侧与初次处理池(3)前后内壁无缝焊接;所述二层竖直滤板(3-2-1)垂直无缝焊接在二层水平稳流板(3-2-2)正中间位置,其顶部与一层水平稳流板(3-1-2)底部无缝焊接;二层竖直滤板(3-2-1)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的通孔,数量在200~1500个,孔径值在2mm~20mm之间;所述三层过滤区(3-3)包括:三层竖直滤板(3-3-1);所述三层竖直滤板(3-3-1)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的通孔,数量在200~1500个,孔径值在2mm~20mm之间;所述一层竖直滤板(3-1-1)、二层竖直滤板(3-2-1)及三层竖直滤板(3-3-1)结构大小均完全相同;所述一层水平稳流板(3-1-2)及二层水平稳流板(3-2-2)结构大小均完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处理池(7)包括:倾斜滤油膜(7-1),加热丝(7-2),二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7-3),微粒吸附能力感应器(7-4);所述倾斜滤油膜(7-1)位于二次处理池(7)内部进水口位置,倾斜滤油膜(7-1)与二次处理池(7)前后内壁无缝焊接,倾斜滤油膜(7-1)与水平线夹角范围值为20°~70°之间,倾斜滤油膜(7-1)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的通孔,数量在200~1500个,孔径值在2mm~20mm之间;所述加热丝(7-2)均匀周向悬吊在二次处理池(7)壁厚内部空腔位置,加热丝(7-2)与控制系统(12)导线控制连接;所述二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7-3)距二次处理池(7)上端檐口5mm~25mm,二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7-3)与控制系统(12)导线控制连接;所述微粒吸附能力感应器(7-4)位于二次处理池(7)内部正中间位置,微粒吸附能力感应器(7-4)与控制系统(12)导线控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吸附装置(8)包括:电机(8-1),主轴(8-2),搅拌棒(8-3),吸附球体(8-4),球体连接线(8-5);所述主轴(8-2)一端固定在电机(8-1)的输出端,主轴(8-2)的另一端固定有搅拌棒(8-3),所述主轴(8-2)与搅拌棒(8-3)轴心线重合,所述搅拌棒(8-3)的外径表面周向均匀排布着吸附球体(8-4),所述吸附球体(8-4)数量为10~50万个,多个吸附球体(8-4)组成多层结构,其层数为10~50层,各层轴心线重合,从轴心线到圆周,相邻各层吸附球体(8-4)由小到大排列;所述球体连接线(8-5)将吸附球体(8-4)串接在一起;所述主轴(8-2)、搅拌棒(8-3)及吸附球体(8-4)均由电机(8-1)带动作圆周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水装置(2)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反冲洗出水管(5)中的电磁水阀,第二送水装置(6)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搅拌吸附装置(8)中的电机(8-1),清水排放管(9)中的电磁水阀,反冲洗装置(11)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均与控制系统(12)导线控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球体(8-4)由高分子材料压模成型,吸附球体(8-4)的组成成分和制造过程如下:一、吸附球体(8-4)组成成分:
按重量份数计,异氰酸对硝基苯7~23份,丙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酚酯9~15份,硫氰酸(对二甲氨基)苯酯1~12份,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5~26份,六氯丙酮9~31份,丙酮酸脱氢酶6~25份,浓度为26ppm~70ppm的四氢叶酸复合体490~780份,间氨基水杨酸2~13份,水杨醛缩对氨基苯磺酸8~46份,交联剂19~56份,第三丁硫醇16~59份,双甲基丙烯酸硫代二甘醇酯2~17份,对苯二酚-双(β-羟乙基)醚26~57份,盐酸二乙基色胺9~21份;
所述交联剂为对氨基二乙苯胺硫酸盐、1,4,5三磷酸肌醇、磷脂酰肌醇三磷酸的任意一种;
二、吸附球体(8-4)的制造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第1步:在反应釜中加入电导率为0.002μS/cm~0.07μS/cm的超纯水1200~3600份,启动反应釜内搅拌器,转速为113rpm~157rpm,启动加热泵,使反应釜内温度上升至45℃~65℃;依次加入异氰酸对硝基苯、丙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酚酯、硫氰酸(对二甲氨基)苯酯,搅拌至完全溶解,调节pH值为2.5~5.0,将搅拌器转速调至58rpm~96rpm,温度为30~68℃,酯化反应6~15小时;
第2步:取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六氯丙酮进行粉碎,粉末粒径为590~930目;加入丙酮酸脱氢酶混合均匀,平铺于托盘内,平铺厚度为13mm~34mm,采用剂量为2.95kGy~7.45kGy、能量为2.35MeV~8.85MeV的α射线辐照27~56分钟;
第3步:经第2步处理的混合粉末溶于四氢叶酸复合体中,加入反应釜,搅拌器转速为66rpm~85rpm,温度为83℃~97℃,启动真空泵使反应釜的真空度达到-0.085MPa~-0.20MPa,保持此状态反应9~16小时;泄压并通入氮气,使反应釜内压力为0.03~0.09MPa,保温静置9~19小时;搅拌器转速提升至135rpm~175rpm,同时反应釜泄压至0MPa;依次加入间氨基水杨酸、水杨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完全溶解后,加入交联剂搅拌混合,使得反应釜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3.0~8.5,保温静置3~9小时;
第4步:在搅拌器转速为88rpm~165rpm时,依次加入第三丁硫醇、双甲基丙烯酸硫代二甘醇酯、对苯二酚-双(β-羟乙基)醚和盐酸二乙基色胺,提升反应釜压力,使其达到0.095MPa~0.65MPa,温度为110℃~185℃,聚合反应5~13小时;反应完成后将反应釜内压力降至0MPa,降温至40℃~70℃,出料,入压模机即可制得吸附球体(8-4)。
7.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控制系统(12)通过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检测到初次处理池(3)中水位下降到最低水位时,启动第一送水装置(2)中的水泵,将储存在污水池(1)中的污水输入初次处理池(3)中,第一送水装置(2)上的电磁水阀使出水量控制在18m3/h~50m3/h,污水在初次处理池(3)中由上至下依次流过一层过滤区(3-1),二层过滤区(3-2)及三层过滤区(3-3),将污水进行初级处理;
第2步:控制系统(12)启动第二送水装置(6)中的水泵将初次处理的污水输入二次处理池(7)内,污水通过倾斜滤油膜(7-1)的滤油作用后正式进入二次处理池(7)中,控制系统(12)启动搅拌吸附装置(8)对二次处理池(7)内污水中的微粒进行搅拌吸附,同时进行降解处理,为了促进搅拌吸附装置(8)的处理效果,控制系统(12)启动加热丝(7-2)对二次处理池(7)水体进行加热处理;与此同时,微粒吸附能力感应器(7-4)对搅拌吸附装置(8)的处理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当搅拌吸附装置(8)对微粒的吸附能力低于15%~25%时,微粒吸附能力感应器(7-4)向控制系统(12)发送反馈信号,并发出音频报警,通知工作人员更换吸附球体(8-4);
第3步:装置运行10min~30min后,控制系统(12)开启清水排放管(9)中的电磁水阀将处理好的清水通过清水排放管(9)排入清水池(10)中;
第4步:装置运行10~20h后,控制系统(12)关闭所述第一送水装置(2)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第二送水装置(6)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搅拌吸附装置(8)中的电机(8-1)及清水排放管(9)中的电磁水阀,并启动反冲洗装置(11)中的水泵对该装置进行反冲洗作用,反冲洗水经反冲洗集水槽(4)收集后由反冲洗出水管(5)排出;
第5步: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对初次处理池(3)水位运行安全实时监测,二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7-3)对二次处理池(7)水位运行安全实时监测,当运行水位位于相应池体上檐8cm~16cm时,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及二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7-3)向控制系统(12)发出反馈信号,控制系统(12)将关闭所述第一送水装置(2)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第二送水装置(6)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搅拌吸附装置(8)中的电机(8-1)及清水排放管(9)中的电磁水阀,使得整个系统停止工作,并并每间隔25s发出音频报警,直至工作人员进行了设备维修工作为止。
说明书
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及其去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净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及其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体水平日益提高,加之城市化节奏的加快,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大量生活污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必定会导致河流湖泊小同程度的污染,严重的可能造成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爆发蓝藻水华蓝藻水华爆发会造成水体中藻毒素含量过高,还能降低水中溶解氧,给人们饮水和水产养殖造成重大损失。在太湖的水体污染中生活污水贡献率氮和磷分别占35.35%和59.65%,大量生活污水的排入成为太湖富营养化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生活污水中还可能含有大量重金属(如有机农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并且由于生活污水中有机质含量高会滋生大量的寄生虫和细菌,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据调查在发展中国家80%以上的死亡病例是由水体小洁净导致的,据报道世界上每8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水污染死亡。因此生活污水造成的湖水污染,及其相应的处理变得尤为重要。
现有处理湖面污水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建立沼气池处理湖面污水
该方法是基于湖面污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质;发酵是在厌氧或者兼性厌氧条件下进行的。其不足之处在于:厌氧发酵时间长,不易控制。
2、絮凝沉淀处理湖面污水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添加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絮凝反应而沉淀,进而将污染物出去。其不足之处在于:单纯的絮凝沉淀价格昂贵,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3、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来处理湖面污水
人工湿地目前多被用来治理河流、湖泊富营养化。它的原理是通过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有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及土壤的过滤等多重作用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处理时间长,占地面积大。
4、利用生态滤池来处理湖面污水
近午来国内外生态滤池处理污水的研究很多,可以通过构建多级复合式生态滤池来处理湖面污水。如复合式蛆蝴生态滤池,它首先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然后将处理后的污水和残渣转入蛆蝴生态滤池,利用蛆蝴对有机物的吞食作用实现有机物残渣的减量化,最后通过滤池底部滤料的过滤作用进一步净化污水。该工艺对污水处理比较彻底,处理后污水中有机质含量大大降低。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该工艺的大规模应用实例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处理湖面污水的设备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增加将成为必然,现有的传统工艺、处理方法具有工艺流程长,控制复杂,占地大,处理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包括:污水池1,第一进水装置2,初次处理池3,反冲洗集水槽4,反冲洗出水管5,第二进水装置6,二次处理池7,搅拌吸附装置8,清水排放管9,清水池10,反冲洗装置11,控制系统12,机动船13;所述污水池1与初次处理池3之间设有第一进水装置2,所述初次处理池3的前侧壁设有反冲洗集水槽4,所述反冲洗集水槽4的正下方设有反冲洗出水管5,所述初次处理池3与二次处理池7之间设有第二送水装置6,所述二次处理池7的内部正上方设有搅拌吸附装置8,所述二次处理池7与清水池10之间设有清水排放管9,所述初次处理池3与清水池10之间设有反冲洗装置11,所述反冲洗装置11一侧设有控制系统12,上述所有单体设备均被固定在机动船13上。
进一步的,所述初次处理池3包括:一层过滤区3-1,二层过滤区3-2,三层过滤区3-3,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所述一层过滤区3-1位于初次处理池3内部最上方位置;所述二层过滤区3-2位于初次处理池3内部正中间位置;所述三层过滤区3-3位于初次处理池3内部最底部位置;所述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距初次处理池3上端檐口5mm~25mm,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与控制系统12导线控制连接;所述一层过滤区3-1包括:一层竖直滤板3-1-1,一层水平稳流板3-1-2;所述一层水平稳流板3-1-2的左侧水平无缝焊接在初次处理池3内壁左侧位置,一层水平稳流板3-1-2前后侧与初次处理池3前后内壁无缝焊接;所述一层竖直滤板3-1-1垂直无缝焊接在一层水平稳流板3-1-2正中间位置,一层竖直滤板3-1-1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的通孔,数量在200~1500个,孔径值在2mm~20mm之间;所述二层过滤区3-2包括:二层竖直滤板3-2-1及二层水平稳流板3-2-2;所述二层水平稳流板3-2-2的右侧无缝焊接在初次处理池3内壁右侧位置,二层水平稳流板3-2-2前后侧与初次处理池3前后内壁无缝焊接;所述二层竖直滤板3-2-1垂直无缝焊接在二层水平稳流板3-2-2正中间位置,其顶部与一层水平稳流板3-1-2底部无缝焊接;二层竖直滤板3-2-1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的通孔,数量在200~1500个,孔径值在2mm~20mm之间;所述三层过滤区3-3包括:三层竖直滤板3-3-1;所述三层竖直滤板3-3-1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的通孔,数量在200~1500个,孔径值在2mm~20mm之间;所述一层竖直滤板3-1-1、二层竖直滤板3-2-1及三层竖直滤板3-3-1结构大小均完全相同;所述一层水平稳流板3-1-2及二层水平稳流板3-2-2结构大小均完全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处理池7包括:倾斜滤油膜7-1,加热丝7-2,二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7-3,微粒吸附能力感应器7-4;所述倾斜滤油膜7-1位于二次处理池7内部进水口位置,倾斜滤油膜7-1与二次处理池7前后内壁无缝焊接,倾斜滤油膜7-1与水平线夹角范围值为20°~70°之间,倾斜滤油膜7-1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的通孔,数量在200~1500个,孔径值在2mm~20mm之间;所述加热丝7-2均匀周向悬吊在二次处理池7壁厚内部空腔位置,加热丝7-2与控制系统12导线控制连接;所述二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7-3距二次处理池7上端檐口5mm~25mm,二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7-3与控制系统12导线控制连接;所述微粒吸附能力感应器7-4位于二次处理池7内部正中间位置,微粒吸附能力感应器7-4与控制系统12导线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吸附装置8包括:电机8-1,主轴8-2,搅拌棒8-3,吸附球体8-4,球体连接线8-5;所述主轴8-2一端固定在电机8-1的输出端,主轴8-2的另一端固定有搅拌棒8-3,所述主轴8-2与搅拌棒8-3轴心线重合,所述搅拌棒8-3的外径表面周向均匀排布着吸附球体8-4,所述吸附球体8-4数量为10~50万个,多个吸附球体8-4组成多层结构,其层数为10~50层,各层轴心线重合,从轴心线到圆周,相邻各层吸附球体8-4由小到大排列;所述球体连接线8-5将吸附球体8-4串接在一起;所述主轴8-2、搅拌棒8-3及吸附球体8-4均由电机8-1带动作圆周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水装置2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反冲洗出水管5中的电磁水阀,第二送水装置6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搅拌吸附装置8中的电机8-1,清水排放管9中的电磁水阀,反冲洗装置11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均与控制系统12导线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球体8-4由高分子材料压模成型,吸附球体8-4的组成成分和制造过程如下:
一、吸附球体8-4组成成分:
按重量份数计,异氰酸对硝基苯7~23份,丙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酚酯9~15份,硫氰酸(对二甲氨基)苯酯1~12份,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5~26份,六氯丙酮9~31份,丙酮酸脱氢酶6~25份,浓度为26ppm~70ppm的四氢叶酸复合体490~780份,间氨基水杨酸2~13份,水杨醛缩对氨基苯磺酸8~46份,交联剂19~56份,第三丁硫醇16~59份,双甲基丙烯酸硫代二甘醇酯2~17份,对苯二酚-双(β-羟乙基)醚26~57份,盐酸二乙基色胺9~21份;
所述交联剂为对氨基二乙苯胺硫酸盐、1,4,5三磷酸肌醇、磷脂酰肌醇三磷酸的任意一种;
二、吸附球体8-4的制造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第1步:在反应釜中加入电导率为0.002μS/cm~0.07μS/cm的超纯水1200~3600份,启动反应釜内搅拌器,转速为113rpm~157rpm,启动加热泵,使反应釜内温度上升至45℃~65℃;依次加入异氰酸对硝基苯、丙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酚酯、硫氰酸(对二甲氨基)苯酯,搅拌至完全溶解,调节pH值为2.5~5.0,将搅拌器转速调至58rpm~96rpm,温度为30~68℃,酯化反应6~15小时;
第2步:取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六氯丙酮进行粉碎,粉末粒径为590~930目;加入丙酮酸脱氢酶混合均匀,平铺于托盘内,平铺厚度为13mm~34mm,采用剂量为2.95kGy~7.45kGy、能量为2.35MeV~8.85MeV的α射线辐照27~56分钟;
第3步:经第2步处理的混合粉末溶于四氢叶酸复合体中,加入反应釜,搅拌器转速为66rpm~85rpm,温度为83℃~97℃,启动真空泵使反应釜的真空度达到-0.085MPa~-0.20MPa,保持此状态反应9~16小时;泄压并通入氮气,使反应釜内压力为0.03~0.09MPa,保温静置9~19小时;搅拌器转速提升至135rpm~175rpm,同时反应釜泄压至0MPa;依次加入间氨基水杨酸、水杨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完全溶解后,加入交联剂搅拌混合,使得反应釜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3.0~8.5,保温静置3~9小时;
第4步:在搅拌器转速为88rpm~165rpm时,依次加入第三丁硫醇、双甲基丙烯酸硫代二甘醇酯、对苯二酚-双(β-羟乙基)醚和盐酸二乙基色胺,提升反应釜压力,使其达到0.095MPa~0.65MPa,温度为110℃~185℃,聚合反应5~13小时;反应完成后将反应釜内压力降至0MPa,降温至40℃~70℃,出料,入压模机即可制得吸附球体8-4。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控制系统12通过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检测到初次处理池3中水位下降到最低水位时,启动第一送水装置2中的水泵,将储存在污水池1中的污水输入初次处理池3中,第一送水装置2上的电磁水阀使出水量控制在18m3/h~50m3/h,污水在初次处理池3中由上至下依次流过一层过滤区3-1,二层过滤区3-2及三层过滤区3-3,将污水进行初级处理;
第2步:控制系统12启动第二送水装置6中的水泵将初次处理的污水输入二次处理池7内,污水通过倾斜滤油膜7-1的滤油作用后正式进入二次处理池7中,控制系统12启动搅拌吸附装置8对二次处理池7内污水中的微粒进行搅拌吸附,同时进行降解处理,为了促进搅拌吸附装置8的处理效果,控制系统12启动加热丝7-2对二次处理池7水体进行加热处理;与此同时,微粒吸附能力感应器7-4对搅拌吸附装置8的处理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当搅拌吸附装置8对微粒的吸附能力低于15%~25%时,微粒吸附能力感应器7-4向控制系统12发送反馈信号,并发出音频报警,通知工作人员更换吸附球体8-4;
第3步:装置运行10min~30min后,控制系统12开启清水排放管9中的电磁水阀将处理好的清水通过清水排放管9排入清水池10中;
第4步:装置运行10~20h后,控制系统12关闭所述第一送水装置2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第二送水装置6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搅拌吸附装置8中的电机8-1及清水排放管9中的电磁水阀,并启动反冲洗装置11中的水泵对该装置进行反冲洗作用,反冲洗水经反冲洗集水槽4收集后由反冲洗出水管5排出;
第5步: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对初次处理池3水位运行安全实时监测,二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7-3对二次处理池7水位运行安全实时监测,当运行水位位于相应池体上檐8cm~16cm时,初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3-4及二次处理池液位传感器7-3向控制系统12发出反馈信号,控制系统12将关闭所述第一送水装置2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第二送水装置6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及电磁水阀,搅拌吸附装置8中的电机8-1及清水排放管9中的电磁水阀,使得整个系统停止工作,并并每间隔25s发出音频报警,直至工作人员进行了设备维修工作为止。
本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其优点在于:
(1)该装置采用多级过滤结构,使过滤效果更彻底;
(2)该装置内采用周向加热装置,使加热更加均匀;
(3)该装置内吸附球体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吸附效果更佳。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吸附与加热复合法处理区域性湖面污水的设备净化率高,油污及微粒吸附效果明显,适用范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