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17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IPC分类号C02F11/00; C02F11/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漂浮式U型污泥吸入口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下端部设置有U型吸入口,所述U型吸入口端部设置有竖直向上,并与U型吸入口相连通的空气侧流管;所述管体下端部外侧设置有压载物,所述管体中下部外侧通过固定连杆均匀设置有至少一对漂浮桶,所述漂浮桶内设置有重量调整液。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解决了化粪池清掏过程中,固体漂浮物不易吸取,且耗费工人劳动力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漂浮式U型污泥吸入口装置,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下端部设置有U型吸入口,所述U型吸入口端部设置有竖直向上,并与U型吸入口相连通的空气侧流管;所述管体下端部外侧设置有压载物,所述管体中下部外侧通过固定连杆均匀设置有至少一对漂浮桶,所述漂浮桶内设置有重量调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U型污泥吸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侧流管的顶端位于固体漂浮层液面之上。
说明书
一种漂浮式U型污泥吸入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漂浮式U型污泥吸入口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化粪池的定期清理清掏工作对于保持城市环境的清洁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各城市普遍对化粪池定期清掏普遍不足,由于得不到及时清掏化粪池内存量太大而导致的臭气外溢,甚至是污物外溢现象严重并不少见。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吸粪车将化粪池内污物统统吸起,并运送到别处进行掩埋。这种方法在化粪池污泥的运送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且可作为有机肥料原料的化粪池污泥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巨大的浪费。另外对于化粪池污泥往往采用掩埋的方式处理,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逐渐出现了固液分离的化粪池污泥处理方式,即将化粪池内污泥吸起并对其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物回收并后续加工为有机肥料进行再利用,分离出来的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可回流化粪池或直接排放。这种处理方式相对传统方式大大降低了运送成本(只运送固体成分,重量约为传统方式的10%以下),可作为有机肥料的化粪池污泥的固体成分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同时避免掩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相比传统方式,不仅降低了处理成本,而且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然而上述固液分离的化粪池污泥处理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存在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如,固液分离新方式的采用,使得只要将化粪池固体部分吸起即可完成整个清掏过程。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优先吸上固体(通常采用真空吸引的方式),尽量少吸上液体或者尽量避免吸入大量液体而不吸上固体,从而加快清掏速度,避免过长的清掏时间消耗过多的能量。另一方面,在化粪池内部一般会有固液上下分层,即:底层砂石及固体沉积层,中间液层及顶层液面固体漂浮物层。 如采用传统方式将管子直接伸入化粪池,中间液层会被优先吸起,而表面漂浮固体层则由于里吸入口较远而较难被直接吸起。其次,漂浮固体层由于较为干燥,往往含有大量大块固体而不易被直接吸起,需要通过工人操作将大块固体击碎才能被吸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化粪池清掏过程中,实现优先且快速吸取固体漂浮物,同时实现清掏过程中吸入口处无人值守的漂浮式U型污泥吸入口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漂浮式U型污泥吸入口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下端部设置有U型吸入口,所述U型吸入口端部设置有竖直向上,并与U型吸入口相连通的空气侧流管;所述管体下端部外侧设置有压载物,所述管体中下部外侧通过固定连杆均匀设置有至少一对漂浮桶,所述漂浮桶内设置有重量调整液。
所述空气侧流管的顶端位于固体漂浮层液面之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吸入口,在化粪池的清掏过程中吸取与液体接触的较松软固体部分,使得固体漂浮物很容易被吸起,降低了清掏难度;并配合固液分离式化粪池污泥处理系统,实现高效化粪池污泥回收,降低了系统的耗能;在施工过程中使吸入口保持在固体漂浮物层附近,保证了吸入口位置基本无需人工调整,从而实现无人值守操作,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