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8.14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其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外围设有收集沉淀池的溢出水的水渠,沉淀池的池口处设有围板,所述围板沿着池口周向布置、且围板的外径小于沉淀池的口径,所述沉淀池的池口高度介于围板的上、下板边的高度之间。由于沉淀池的池口高度介于围板的上、下板边的高度之间,也即是说围板的上板边高过沉淀池的池口高度,而围板的下板边低于沉淀池的池口高度,因此通过围板的阻挡作用,使得位于围板内侧空间的沉淀池中的污水只能从围板的下方穿过并溢至外围的水渠中,而沉淀池中的漂浮物则被集中在围板内侧的水面上,如此可以有效避免水中漂浮物进入水渠,从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0),沉淀池(10)的外围设有收集沉淀池(10)的溢出水的水渠(20),沉淀池(10)的池口处设有围板(30),所述围板(30)沿着池口周向布置、且围板(30)的外径小于沉淀池(10)的口径,所述沉淀池(10)的池口高度介于围板(30)的上、下板边的高度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0)的池口端面处设置有堰板(40),堰板(40)的上板边的高度介于围板(30)的上板边与沉淀池(10)的池口高度之间,所述堰板(40)的上板边连续设置有缺口(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堰板(40)上的缺口(41)为开口向上的V形缺口,且缺口(41)的口底(411)高度与沉淀池(10)的池口高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30)与沉淀池(10)的轴芯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30)的外侧间隔设置有连接杆(50),连接杆(50)的一端与围板(30)的外侧壁焊连,连接杆(50)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沉淀池(10) 的内壁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堰板(40)低于池口的外侧板面与沉淀池(10)的内壁相贴靠且两者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杆(50)的两端分别与围板(30)的外侧板面、堰板(40) 的内侧板面相焊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0)由水泥砌成,所述堰板(40)是在初砌沉淀池(10)时插入固定在沉淀池(10)的上端面处。
说明书
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宣纸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宣纸是传统手工艺品,具有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等特点,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宣纸的制作工艺包括蒸煮、打浆、捞制、晒纸、剪纸等工序,其中蒸煮、打浆和捞制工序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有机废物等,因此需要先通过污水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才能符合排放标准。
传统的造纸污水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混凝池、初沉池以及二沉池等,当污水进入到达二沉池时,一般让污水中的絮聚物或者说是絮状污泥自然沉淀至池底并送至污泥处理装置加以处理,而二沉池中的上清液则直接通过排水渠外排或送入其他工段进行再利用。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发现,由于宣纸制造的原料主要是稻草、檀树皮等,这些原料经过蒸煮、打浆等工序产生的污水经过混凝处理后不仅含有絮聚的有机废物,而且还有细小的稻草、树皮等漂浮物,同时,二沉池的口径很大,其位于室外敞口布置时也会有外界的杂物飘落在池水中,也即是说二沉池的上清液表面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漂浮物,不仅如此,当二沉池的上清液流量过大时会导致水中的絮状污泥沉淀不够彻底,进而直接进入到排水渠内,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差,因此如何避免二沉池中的絮状污泥以及漂浮物直接随水直接进入到排水渠中,进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这是宣纸制造企业许要考虑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且使用效果好的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外围设有收集沉淀池的溢出水的水渠,沉淀池的池口处设有围板,所述围板沿着池口周向布置、且围板的外径小于沉淀池的口径,所述沉淀池的池口高度介于围板的上、下板边的高度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沉淀池的池口高度介于围板的上、下板边的高度之间,也即是说围板的上板边高过沉淀池的池口高度,而围板的下板边低于沉淀池的池口高度,因此通过围板的阻挡作用,使得位于围板内侧空间的沉淀池中的污水只能从围板的下方穿过并溢至外围的水渠中,而沉淀池中的漂浮物则被集中在围板内侧的水面上,如此可以有效避免水中漂浮物进入水渠,从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因此可以在宣纸制造企业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