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生物反应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4-19 13:39:2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4.23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一种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框体、支架装置、底座、杂质回收装置、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及第三过滤室,框体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出水管及第一阀门,支架装置包括第一竖直部及第一水平部,杂质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杆、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一固定块、水平杆、握持部、杂质收料箱、堵塞板及第一封闭块,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搅拌杆及第一封闭环,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一支架、第二转轴、第二封闭环、进水口、第二搅拌杆及第二支撑杆,第一过滤室包括自动过滤膜、支撑板、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阻隔板、第四凹槽及第一通道。本发明实现了水与杂质的分离,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污水处理 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下 方的底座、设置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杂质回收装置、位于所述杂质回收 装置之间的第一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第二搅拌装置、位于 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右侧的第一过滤室、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室下方的第 二过滤室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室下方的第三过滤室,所述框体的右表 面上设有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右侧的第一出水管及设置于所 述第一出水管上的第一阀门,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竖直部及位于所 述第一竖直部上方的第一水平部,所述杂质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定位 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方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上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左侧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 第一固定块左侧的水平杆、位于所述水平杆左侧的握持部、位于所述 握持部下方的杂质收料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方的堵塞板及位于 所述堵塞板周围的第一封闭块,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位 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方的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方的第一搅拌 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封闭环,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 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二电机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下方 的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周围的第二封闭环、位于所述第二转 轴一侧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下方的第二搅拌杆及位于所述第 二搅拌杆下方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过滤室包括自动过滤膜、位于 所述自动过滤膜右侧的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右侧的第一竖杆、位 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第一阻隔 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阻隔板上的第四凹槽及位于所述第四凹槽下方的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过滤室与所述第二过滤室之间设有第一分隔板, 所述第二过滤室与所述第三过滤室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 隔板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透孔,所述第二过滤室中设有 进料管及第二阻隔板,所述第三过滤室内设有过滤网及位于所述过滤 网下方的格栅,所述第一定位杆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杆包括第二竖 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下方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上 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与所述 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 第一连接杆呈L型,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 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堵塞板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 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堵塞板的下表面接触,所 述第一竖杆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 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上设有贯 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透孔,所述第二竖杆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 竖杆下表面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 平杆呈圆柱体,所述水平杆水平放置,所述水平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 一固定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的左表面与所述握持部的右 表面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 质收料箱呈长方体,所述杂质收料箱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收容 槽,所述杂质收料箱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端的正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 塞板呈长方体,所述堵塞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 面内,所述第一封闭块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封闭块的外表面与 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封闭块的内表面与所述堵塞板的侧面紧 密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 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穿过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延伸至 所述框体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封闭环呈圆环状,所述第一封闭环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侧面 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封闭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搅拌杆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收容 槽,所述第一转轴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一搅拌杆的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 动过滤膜呈长方体,所述自动过滤膜竖直放置,所述自动过滤膜的侧 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自动过滤膜的下表面与所述第 一分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撑板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自动过 滤膜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 干贯穿其左右表面的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

  说明书

  一种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 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同时受到了破坏,自然水 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城镇和农 村,由于村屯住宅分散,生活污水不易集中处理,多数居民、农户的 污水不做任何处理或只经化粪池简单处理便直接排放,使得自然环境 状况更加恶化,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 护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而,用于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 法纷纷推出,其中最常见的是人工湿地方法,这种污水处理方法由于 工艺结构简单,工程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成为目前 生活污水分散治理的首选工艺,已在小城镇和农村中普遍使用,但人 工湿地方法,其工艺结构虽然简单,但却存在生化过程不完善,占地 面积大,污染物负荷低,运行不稳定,水力性能差等缺点,因而这种 方法处理的效果不够理想,难以达到预期的出水质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生物反应 污水处理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框 体、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下方的底座、 设置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杂质回收装置、位于所述杂质回收装置之间的 第一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第二搅拌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搅 拌装置右侧的第一过滤室、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室下方的第二过滤室及 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室下方的第三过滤室,所述框体的右表面上设有第 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右侧的第一出水管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 管上的第一阀门,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竖直 部上方的第一水平部,所述杂质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 第一定位杆上方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连接 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左侧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左 侧的水平杆、位于所述水平杆左侧的握持部、位于所述握持部下方的 杂质收料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方的堵塞板及位于所述堵塞板周 围的第一封闭块,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电 机上方的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方的第一搅拌杆及设置于所 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封闭环,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位于 所述第二电机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下方的第二转轴、 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周围的第二封闭环、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一侧的进水 口、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下方的第二搅拌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搅拌杆下方 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过滤室包括自动过滤膜、位于所述自动过滤 膜右侧的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右侧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 杆下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第一阻隔板、设置于所 述第一阻隔板上的第四凹槽及位于所述第四凹槽下方的第一通道,所 述第一过滤室与所述第二过滤室之间设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二过滤 室与所述第三过滤室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有若 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透孔,所述第二过滤室中设有进料管及第二 阻隔板,所述第三过滤室内设有过滤网及位于所述过滤网下方的格 栅,所述第一定位杆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杆包括第二竖直部及位于 所述第二竖直部下方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上表面与所述 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 呈L型,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 支撑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堵塞板的下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堵塞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竖杆 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表面与所 述第一分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 面的第一透孔,所述第二竖杆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竖杆下表面 的高度。

  所述水平杆呈圆柱体,所述水平杆水平放置,所述水平杆的右表 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的左表面与所述 握持部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杂质收料箱呈长方体,所述杂质收料箱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 成第一收容槽,所述杂质收料箱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端的正下方。

  所述堵塞板呈长方体,所述堵塞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 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封闭块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封闭块 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封闭块的内表面与所述堵塞 板的侧面紧密接触。

  所述第一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转轴 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穿过所述框体的下 表面延伸至所述框体的内部。

  所述第一封闭环呈圆环状,所述第一封闭环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 转轴的侧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封闭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固定连 接。

  所述第一搅拌杆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 成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转轴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下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所述自动过滤膜呈长方体,所述自动过滤膜竖直放置,所述自动 过滤膜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自动过滤膜的下表 面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自动过滤膜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 板上设有若干贯穿其左右表面的通孔。

  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生物反应污 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的对污水进行处理,防止 其污染环境,同时自动过滤膜的生成,有利于对污水进行快速的过滤, 且过滤效果好,同时对其中杂质的收集较为方便,在对过滤完后的污 水进行回收时,能够将水与杂质进行有效的分离,且回收方便快速, 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