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3.31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IPC分类号C02F9/06; C02F11/12
摘要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及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具有外壳和可拆卸内胆的污泥脱水器,外壳和内胆间有间隙;在内胆壁上开设有透水孔,在内胆开口端所在的外壳一侧上开设有开口,其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污泥输送泵和压缩空气输送管道;在内胆封闭一端所在的外壳一侧上也开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污水回收泵;在靠近污泥输送泵一侧的与污泥脱水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在压缩空气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其结构简单,可实现在线污泥脱水,使用该污泥脱水装置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结构更紧凑。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脱水器,所述污泥脱水器包括封闭圆筒状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端开口且中空的可容纳污泥的内胆,在所述内胆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内胆通过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内壁间留有间隙;在所述内胆开口端所在的所述外壳一侧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污泥输送泵和压缩空气输送管道,所述污泥输送泵输送的污泥和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输送的压缩空气分别可通过所述管道进入所述内胆开口端内;在所述内胆封闭一端所在的所述外壳一侧上也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污水回收泵;在靠近所述污泥输送泵一侧的与所述污泥脱水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在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开口端所在的所述外壳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外周延伸设置有连接端面;在所述内胆内放置有可供水透过的污泥收集袋,所述污泥收集袋开口端抵靠在所述内胆开口端端面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内胆开口端端面上的压筒压紧固定;一盲法兰连接在所述外壳的连接端面上并抵紧所述压筒,在所述盲法兰与所述压筒接触面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在所述压筒筒壁处和其对应的所述外壳壳壁上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一端与所述污泥收集袋开口端连通,所述管道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污泥输送泵和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胆轴向周壁上的所述透水孔为沿轴向间隔开设的长条状透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状透水孔为沿所述内胆径向倾斜的长条状透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在所述内胆轴向外周壁上间隔设置的数条条状支撑翅片,及在所述内胆开口端对应的另一端外侧间隔设置的短翅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与所述污泥脱水器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排气阀和压力表。
7.一种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主要包括收集生活污水的贮水装置、电解装置、反应池;在所述反应池底部开设有污泥排放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污泥脱水器,所述污泥脱水器包括封闭圆筒状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端开口且中空的可容纳污泥的内胆,在所述内胆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内胆通过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内壁间留有间隙;在所述内胆开口端所在的所述外壳一侧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污泥输送泵和压缩空气输送管道的输出端连 通,所述污泥输送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反应池的污泥排放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污泥输送泵与所述反应池污泥排放口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浊度计;所述污泥输送泵输送的污泥和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输送的压缩空气分别可通过所述管道进入所述内胆开口端内;在所述内胆封闭一端所在的所述外壳一侧上也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管道与污水回收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污泥回收泵与所述反应池的上部通过管道连通;在靠近所述污泥输送泵一侧的与所述污泥脱水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在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开口端所在的所述外壳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外周延伸设置有连接端面;在所述内胆内放置有可供水透过的污泥收集袋,所述污泥收集袋开口端抵靠在所述内胆开口端端面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内胆开口端端面上的压筒压紧固定;一盲法兰连接在所述外壳的连接端面上并抵紧所述压筒,在所述盲法兰与所述压筒接触面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在所述压筒筒壁处和其对应的所述外壳壳壁上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一端与所述污泥收集袋开口端连通,所述管道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污泥输送泵和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的输出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胆轴向周壁上的所述透水孔为沿轴向间隔开设的长条状透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状透水孔为为沿所述内胆径向倾斜的长条状透水孔。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在所述内胆轴向外周壁上间隔设置的数条条状支撑翅片,及在所述内胆开口端对应的另一端外侧间隔设置的短翅片。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与所述污泥脱水器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排气阀和压力表。
说明书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及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水装置及使用该污泥脱水装置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泥脱水装置适用于在海洋上作业的船舶、钻井平台、海洋中的岛屿等产生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处理,也适用于陆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脱水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污染的日益重视,与远洋航行,海上石油勘探、科研的日渐发达。海上生活污水的处理,显得越发重要。而传统的生化/物化处理模式,又存在着诸多弊端。生化处理法一般采用细菌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进行分解,然后再加入次氯酸等杀菌剂进行消毒杀菌。生化法一般采用的流程为污水入口、一级曝气、二级接触氧化、沉淀、消毒、排放。其优点是运营费低,一次性投入少。其存在的缺点是装置体积大,处理污水种类单一,没有细菌无法处理污水,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细菌培养。装置长久不用或维修时间久会导致细菌死亡,再次重启装置时间漫长。物化法是通过对污水中加入消毒药剂进行消毒杀菌,然后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进行处理。该方法缺点是需储存大量消毒药剂,且消毒药剂时间长,药效会失效。
目前一般采用电解法,电解法具有氧化机理和灭菌机理的优势。其氧化机理,包括在电解过程中,某些金属氧化物在电化学过程中被氧化成高价态,然后这些高价态物质去氧化有机物。此时高价态有机物被还原成原价态的物质,这样周而复始达到氧化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在电解过程中,还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氯酸盐、次氯酸盐、双氧水和臭氧等强氧化剂去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短寿命的、强氧化性的中间体,包括溶剂化电子、氢氧根等自由基,它们可以氧化降解污染物。
其杀菌机理,包括在氯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电解可得次氯酸钠与次氯酸根等强氧化剂。在整个消毒过程中是由次氯酸钠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对于有生命的细菌和病毒而言,次氯酸透过细胞壁,氧化其酶系统,(酶为生物催化剂),使其失去活性,使细菌的生命受到障碍而死亡。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气,过氧化氢等,也对杀菌有着良好的效果。电场具有杀菌的作用,微生物因电场作用急剧生长,结果导致其繁殖系统出现缺陷,繁殖能力降低。电场增强水分子的渗透力,使水分子极易穿过微生物的细胞膜,微生物或因缺水而渴死或因过量水进入体内而胀死。
目前在陆地的生活污水处理大多都是采用对污水直接进行电解,然后絮凝沉淀、过 滤。在中国专利200410026589.9中公开了一种电解处理油田污水的方法。在该专利中,通过电极板的串联或并联对油田污水电解,进行杀菌。其电极板之间采用串联、并联、或组合方式,不论是串并联,每个电极板均需由导线进行连接导电连通。
在中国专利201220676384.5中公开了一种电絮凝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是将对污水进行电解处理形成小颗粒悬浮物,然后再由澄清离心器进行沉淀,再经过滤处理。
不论是生化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是电解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都会产生大量待处理含水量很高的污泥。目前污泥脱水一般采用压滤机式的脱水方式,但是其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在陆地场地不受限制时可以使用,在场地受限制,尤其是海上平台上时,则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及使用该污泥脱水装置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占地面积小,可以在线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脱水器,所述污泥脱水器包括封闭圆筒状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端开口且中空的可容纳污泥的内胆,在所述内胆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内胆通过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内壁间留有间隙;在所述内胆开口端所在的所述外壳一侧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污泥输送泵和压缩空气输送管道,所述污泥输送泵输送的污泥和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输送的压缩空气分别可通过所述管道进入所述内胆开口端内;在所述内胆封闭一端所在的所述外壳一侧上也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污水回收泵;在靠近所述污泥输送泵一侧的与所述污泥脱水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在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内胆开口端所在的所述外壳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外周延伸设置有连接端面;在所述内胆内放置有可供水透过的污泥收集袋,所述污泥收集袋开口端抵靠在所述内胆开口端端面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内胆开口端端面上的压筒压紧固定;一盲法兰连接在所述外壳的连接端面上并抵紧所述压筒,在所述盲法兰与所述压筒接触面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在所述压筒筒壁处和其对应的所述外壳壳壁上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一端与所述污泥收集袋开口端连通,所述管道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污泥输送泵和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连通。
在所述内胆轴向周壁上的所述透水孔为沿轴向间隔开设的长条状透水孔。
所述长条状透水孔为为沿所述内胆径向倾斜的长条状透水孔。
所述支撑件为在所述内胆轴向外周壁上间隔设置的数条条状支撑翅片,及在所述内胆开口端对应的另一端外侧间隔设置的短翅片。
在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与所述污泥脱水器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排气阀和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海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主要包括收集生活污水的贮水装置、电解装置、反应池;在所述反应池底部开设有污泥排放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污泥脱水器,所述污泥脱水器包括封闭圆筒状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端开口且中空的可容纳污泥的内胆,在所述内胆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内胆通过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内壁间留有间隙;在所述内胆开口端所在的所述外壳一侧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污泥输送泵和压缩空气输送管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污泥输送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反应池的污泥排放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污泥输送泵与所述反应池污泥排放口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浊度计;所述污泥输送泵输送的污泥和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输送的压缩空气分别可通过所述管道进入所述内胆开口端内;在所述内胆封闭一端所在的所述外壳一侧上也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管道与污水回收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污泥回收泵与所述反应池的上部通过管道连通;在靠近所述污泥输送泵一侧的与所述污泥脱水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在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内胆开口端所在的所述外壳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外周延伸设置有连接端面;在所述内胆内放置有可供水透过的污泥收集袋,所述污泥收集袋开口端抵靠在所述内胆开口端端面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内胆开口端端面上的压筒压紧固定;一盲法兰连接在所述外壳的连接端面上并抵紧所述压筒,在所述盲法兰与所述压筒接触面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在所述压筒筒壁处和其对应的所述外壳壳壁上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一端与所述污泥收集袋开口端连通,所述管道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污泥输送泵和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道的输出端连通。
在所述内胆轴向周壁上的所述透水孔为沿轴向间隔开设的长条状透水孔。
所述长条状透水孔为为沿所述内胆径向倾斜的长条状透水孔。
所述支撑件为在所述内胆轴向外周壁上间隔设置的数条条状支撑翅片,及在所述内胆开口端对应的另一端外侧间隔设置的短翅片。
在所述压缩输送管道与所述污泥脱水器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排气阀和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脱水装置,为可单独成橇的设备,其体积与占地面积都远远小于 传统压滤机等处理含水污泥的装置。特别适用于海上平台与船舶这些对空间要求很高的工况。
其为高度自控模块。由自动控制装置自动监测其压力,浊度等工作参数,并实时对装置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只需开启装置,而后等待其工作完成,取出并更换污泥收集袋,即完成了所有工作。污泥脱水装置可根据客户需要,可保证核心模块防爆等级达到ExdⅡBT4,防护等级达到IP56。设备运行中有压力表实时监测压力数据,若压力高于工作压力,立刻停机并泄压同时报警。极大保障了装置及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在污泥脱水处理中,仅需更换污泥收集袋即可,不需另外对污泥饼进行装袋回收,可以实现自动在线的污泥脱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