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2.10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为(1)首先用180μm的筛对粉煤灰进行分级处理,通过筛网的细小颗粒主要作为网捕絮凝核,留在筛网上的大颗粒作为吸附过滤介质;(2)将生活污水先经过预处理以及二级生化处理;(3)将(2)处理过的水流经吸附絮凝层,通过吸附絮凝去除水中的有机污 染物以及悬浮物;(4)经(3)处理过的水流经吸附过滤层,通过吸附过滤去除掉细小的悬浮颗粒和部分有机污染物,并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去除多种阳离子;(5)吸附过滤饱和后的粉煤灰颗粒经再生可继续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为 (1)首先用180μm的筛对粉煤灰进行分级处理,通过筛网的细小颗粒主要 作为网捕絮凝核,留在筛网上的大颗粒作为吸附过滤介质; (2)将生活污水先经过预处理以及二级生化处理; (3)将(2)处理过的水流经吸附絮凝层,通过吸附絮凝去除水中的有机污 染物以及悬浮物; (4)经(3)处理过的水流经吸附过滤层,通过吸附过滤去除掉细小的悬浮 颗粒和部分有机污染物,并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去除多种阳离子; (5)吸附过滤饱和后的粉煤灰颗粒经再生可继续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絮凝介质为粒 径小于180μm的粉煤灰或灰渣与PAM、PAC、聚合硫酸铁长链有机大分子絮凝 剂的混合,或粉煤灰与灰渣之间的任意混合与PAM、PAC、聚合硫酸铁长链有 机大分子絮凝剂的混合,吸附絮凝介质混合物与水之间的体积比为10~ 1000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吸附介质为粒 径大于180μm的粉煤灰或灰渣、或粉煤灰与灰渣之间的任意混合,过滤吸附介 质与水之间的体积比为10~10000p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生条件为:200℃进行培烧1~2小时。
说明书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悬浮物,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生活 污水先流经格栅,然后对水进行生化膜处理,然后再向水中加入石灰,利用石灰 与有机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去除有机悬浮物。这种方法石灰用量大,且造成二 次污染,水质不好保证,且设备的维修量大。第二种方法是将生活污水先流经格 栅,然后对水进行生化膜处理,然后再对水进行好氧、厌氧处理。这种方法属于 生物法处理,处理后的水水质也较稳定,但其投资非常大,而且占地面积大,从 而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水质比较稳定的生活污水 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步骤为:
1、首先用180μm的筛对粉煤灰进行分级处理,通过筛网的细小颗粒主要作为网捕絮凝核,留在筛网上的大颗粒作为吸附过滤介质。
2、将生活污水先经过预处理以及二级生化处理。
3、将2处理过的水流经吸附絮凝层,通过吸附絮凝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以及悬浮物。
4、经3处理过的水流经吸附过滤层,通过吸附过滤去除掉细小的悬浮颗粒 和部分有机污染物,并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去除多种阳离子。
5、吸附过滤饱和后的粉煤灰颗粒经再生可继续使用。
上述吸附絮凝介质为粒径小于180μm的粉煤灰或灰渣与PAM、PAC、聚合 硫酸铁长链有机大分子絮凝剂的混合,或粉煤灰与灰渣之间的任意混合与PAM、 PAC、聚合硫酸铁长链有机大分子絮凝剂的混合,吸附絮凝介质混合物与水之间 的体积比为10~10000ppm。
上述过滤吸附介质为粒径大于180μm的粉煤灰或灰渣、或粉煤灰与灰渣之 间的任意混合,过滤吸附介质与水之间的体积比为10~10000ppm。
吸附过滤饱和后的粉煤灰颗粒再生条件为:200℃进行培烧1~2小时。
经过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先经过吸附絮凝工艺,有机大分子絮凝 剂在水中通过疏水基团互相连接,形成一张“网”,在沉降过程中,不断捕集细 小粉煤灰颗粒作为网捕絮凝的絮凝核,不断变大,加速沉淀分离,同时细小粉煤 灰颗粒吸附有机污染物。吸附絮凝后的出水再进入吸附过滤工艺,较大的粉煤灰 过滤吸附掉水中剩余的细小悬浮物,进一步净化出水,并通过离子交换掉水中的多种阳离子。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不使用石灰,而是利用废物;同时取代石英砂、无烟煤等过滤介质,所以成本低;
(2)由于不用建生物处理池,所以占地面积小,而且较生物法易于控制水质;
(3)粉煤灰可再生利用
(4)水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