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2.28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IPC分类号B01D36/04
摘要
一种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含煤废水装置。含煤废水中小颗度的悬浮物在足够停留时间下才能沉淀。本实用新型组成包括:调节池(1),调节池一侧有一组冲洗排水管(2),一侧与A沉淀池(3)和B沉淀池(4)相邻,B沉淀池与B滤砖池(5)相邻,A沉淀池与A滤砖池(6)相邻,B沉淀池与B滤砖池间有加高流溢墙(7),A沉淀池与A滤砖池间有常规流溢墙(8),B沉淀池和A沉淀池间有连通墙(9),B滤砖池和A滤砖池间有连通孔(10),B滤砖池与B清水池(11)相邻,A滤砖池与A清水池(12)相邻,沉淀池与清水池接有排水井管道(13),B清水池接有循环排水管道(14)和储煤冲洗管道(15)。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处理含煤废水。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含煤废水装置,其组成包括:调节池,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池一侧接有一组冲洗排水管,另一侧与A沉淀池和B沉淀池相邻,所述的B沉淀池与B滤砖池相邻,所述的A沉淀池与A滤砖池相邻,所述的B沉淀池与所述的B滤砖池之间设置有加高流溢墙,所述的A沉淀池与所述的A滤砖池之间设置有常规流溢墙,所述的B沉淀池和所述的A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墙,所述的B滤砖池和所述的A滤砖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孔,所述的B滤砖池与B清水池相邻,所述的A滤砖池与A清水池相邻,所述的沉淀池与所述的清水池均连接有排水井管道,所述的B清水池连接有循环排水管道和储煤冲洗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含煤废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高流溢墙比所述的常规流溢墙高400mm,所述的连通墙比所述的常规流溢墙低1.4m,所述的连通墙上设置有一组过水孔,所述的过水孔均为φ220mm圆孔,所述的连通孔尺寸为φ220mm。
说明书
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含煤废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含煤废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含煤废水处理行业中应用较多的工艺有化学絮凝法、电絮凝法和物理沉淀过滤法三种;前两种工艺投资过大,后期维护成本过高,且要求有足够的空间和占地面积;而物理沉淀过滤法一次性投资低,但含煤废水主要以颗粒状悬浮物为主,较大颗度的悬浮物可很快沉淀下来,而中小颗度的悬浮物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沉淀下来,必须保证足够的停留时间才能沉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含煤废水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含煤废水装置,其组成包括:调节池,所述的调节池一侧接有一组冲洗排水管,另一侧与A沉淀池和B沉淀池相邻,所述的B沉淀池与B滤砖池相邻,所述的A沉淀池与A滤砖池相邻,所述的B沉淀池与所述的B滤砖池之间设置有加高流溢墙,所述的A沉淀池与所述的A滤砖池之间设置有常规流溢墙,所述的B沉淀池和所述的A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墙,所述的B滤砖池和所述的A滤砖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孔,所述的B滤砖池与B清水池相邻,所述的A滤砖池与A清水池相邻,所述的沉淀池与所述的清水池均连接有排水井管道,所述的B清水池连接有循环排水管道和储煤冲洗管道。
所述的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含煤废水装置,所述的加高流溢墙比所述的常规流溢墙高400mm,所述的连通墙比所述的常规流溢墙低1.4m,所述的连通墙上设置有一组过水孔,所述的过水孔均为φ220mm圆孔,所述的连通孔尺寸为φ2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投资低,后期除定期人工冲洗外不需要人员参与,不需要其它维护成本,可以满足回用要求,性价比较高。
本实用新型将两个沉淀池通过隔阻的方式合并为一个沉淀池,同时将原设计污水下进水方式改为上进水方式,这样人为增大了沉淀池的长度,延长了污水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同时大大减小了来水对沉淀物的扰动,保证了污水沉淀效果,降低了滤水砖过滤负荷,冲洗频率明显下降,经充分沉淀,溢流到过滤池中的废水SS为550-680mg/L,再经过滤砖过滤后出水水质为30-40mg/L,最佳效果小于30mg/L,完全符合GB8978-1996污水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