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活性砂污水处理器底部锥体

发布时间:2018-5-1 19:59:1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6.27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IPC分类号B01D24/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包括侧板,还包括穿设于所述侧板的侧壁上的支撑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的凸台;所述支撑件包括穿设于所述侧板上的支撑板、设置于两片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且穿设于所述侧板上的支撑柱、设置于所述两片所述支撑板的上端的支撑面和上盖板;本实用新型的底部锥体内设置有所述凸台,放置在其上面的砂锥体左右前后移动,从而分散了螺栓连接处的应力,避免了砂锥体被破坏;原来的支撑面是平的,砂容易在面上堆积,不利于砂的循环流动。改进后的支撑柱表面为圆柱状,砂不易堆积,有利于砂的流动,提高过滤效率。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包括侧板(1),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穿设于所述侧板(1)的侧壁上的支撑件(3)和设置于所述支撑件 (3)的上端且处于由所述侧板(1)围成的八棱锥的内腔的凸台(2);所 述支撑件(3)包括穿设于所述侧板(1)上的支撑板(33)、设置于两片所 述支撑板(33)的上端且穿设于所述侧板(1)上的支撑柱(32)、设置于 所述两片所述支撑板(33)的上端且一端与所述支撑柱(32)对齐的支撑 面(31)和上盖板(34);所述上盖板(34)的下边缘与所述侧板(1)接 触,其上边缘与所述支撑面(31)对齐,其两侧边分别与两片所述支撑板 (33)对齐;所述支撑板(33)穿透所述侧板(1)的侧壁且其一部分凸设 在所述侧板(1)的外部;所述支撑柱(32)的下边缘与两片所述支撑板(33) 的上边缘对齐,其一端穿透所述侧板(1)的侧壁,且其外表面为圆弧面; 在所述支撑面(31)的上表面靠近所述支撑柱(3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定位孔的直径大于等于2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其特征 在于:所述凸台(2)包括围成圆台状的侧壁(22)和设置于所述侧壁(22) 上端的顶面(21);在所述顶面(21)上均匀的设置有安装孔(211),所述 安装孔(211)的个数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其特征 在于:所述八棱锥的下端的截面积小,上端的截面积大;所述凸台(2)通 过所述安装孔(211)安装在所述支撑件(3)上且处于所述八棱锥的截面 积较大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其特征 在于:所述侧板(1)的个数为8;8个所述侧板(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其特征 在于:所述支撑件(3)的个数为4;所述支撑件(3)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侧 板(1)上,即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1)上只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件(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其特征 在于:在设置有所述支撑件(3)的所述侧板(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侧边 (11),在所述第一侧边(11)上设置有第一钉孔(111);所述第一钉孔(111) 沿着所述第一侧边(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所述第一钉孔(111)的 个数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其特征 在于:在设置有所述支撑件(3)的所述侧板(1)的外壁上沿着相邻两个 所述侧板(1)的接触线设置有第二侧边(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八棱锥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八棱锥的横截面相适应的底边 (13);在所述底边(13)上设置有第二钉孔(131)。

  说明书

  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 的底部锥体。

  背景技术

  工业污水的处理是现今环保技术领域所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食品、 造纸、钢铁等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属于有机废 水,这种有机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自然界中,否则直接排放到自 然界中会迅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而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动 物的生存,同时污水中的悬浮物易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臭水,恶化水质。 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由底部锥体、砂锥体、分配器和导管组成,砂锥体通过 定位螺栓固定在底部锥体上面。活性砂在工作过程中上下移动,挤压砂锥 体,而砂锥体与底部锥体的螺栓连接处为应力集中点,最容易受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解决传 统的砂锥体与底部锥体连接处应力集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包括侧板,还包括穿设于所述侧 板的侧壁上的支撑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且处于由所述侧板围成的 八棱锥的内腔的凸台;所述支撑件包括穿设于所述侧板上的支撑板、设置 于两片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且穿设于所述侧板上的支撑柱、设置于所述两片 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且一端与所述支撑柱对齐的支撑面和上盖板;所述上盖 板的下边缘与所述侧板接触,其上边缘与所述支撑面对齐,其两侧边分别 与两片所述支撑板对齐;所述支撑板穿透所述侧板的侧壁且其一部分凸设 在所述侧板的外部;所述支撑柱的下边缘与两片所述支撑板的上边缘对齐, 其一端穿透所述侧板的侧壁,且其外表面为圆弧面;在所述支撑面的上表 面靠近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大于等于2毫 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

  其中,所述凸台包括围成圆台状的侧壁和设置于所述侧壁上端的顶面; 在所述顶面上均匀的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个数大于等于2,且小于 等于8。

  其中,所述八棱锥的下端的截面积小,上端的截面积大;所述凸台通 过所述安装孔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且处于所述八棱锥的截面积较大的一 端。

  其中,所述侧板的个数为8;8个所述侧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支撑件的个数为4;所述支撑件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侧板上, 即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上只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件。

  其中,在设置有所述支撑件的所述侧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侧边,在所 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钉孔;所述第一钉孔沿着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方 向均匀分布,且所述第一钉孔的个数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

  其中,在设置有所述支撑件的所述侧板的外壁上沿着相邻两个所述侧 板的接触线设置有第二侧边。

  其中,在所述八棱锥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八棱锥的横截面相适应的底 边;在所述底边上设置有第二钉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部锥体,包括侧板,还包括穿设 于所述侧板的侧壁上的支撑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且处于由所述侧 板围成的八棱锥的内腔的凸台;所述支撑件包括穿设于所述侧板上的支撑 板、设置于两片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且穿设于所述侧板上的支撑柱、设置于 所述两片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且一端与所述支撑柱对齐的支撑面和上盖板; 所述上盖板的下边缘与所述侧板接触,其上边缘与所述支撑面对齐,其两 侧边分别与两片所述支撑板对齐;所述支撑板穿透所述侧板的侧壁且其一 部分凸设在所述侧板的外部;所述支撑柱的下边缘与两片所述支撑板的上 边缘对齐,其一端穿透所述侧板的侧壁,且其外表面为圆弧面;在所述支 撑面的上表面靠近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大 于等于2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砂污水处理器的底 部锥体内设置有所述凸台,放置在其上面的砂锥体左右前后移动,从而分 散了螺栓连接处的应力,避免了砂锥体被破坏;原来的支撑面是平的,砂 容易在面上堆积,不利于砂的循环流动。改进后的支撑柱表面为圆柱状, 砂不易堆积,有利于砂的流动,提高过滤效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