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02.27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包括隔油调节池和生化过滤池两部分,其特点是:隔油调节池壳体外侧设置的进水槽内有机械格栅,隔油调节池内设置斜板隔油区及调节沉淀区,起到隔油、沉淀、调节水质及水量作用。生化过滤池设置厌氧区、兼氧区、好氧Ⅰ区、好氧Ⅱ区和过滤沉淀区,所述厌氧区与兼氧区的底部连通,所述好氧Ⅰ区与好氧Ⅱ区的底部连通,兼氧区、好氧Ⅰ区和好氧Ⅱ区内设置生物填料,兼氧区采用穿孔管曝气,好氧区采用微孔曝气,过滤沉淀区内设置沸石滤料。本发明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成本低、产泥少、工艺简短、占地少、管理方便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包含隔油调节池和生化过滤池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调节池包括隔油调节池壳体、壳体内的隔油隔板、挡板、斜板、斜板支撑架,所述隔油调节池壳体外侧壁上部设置进水槽,进水槽侧壁上设置进水管,进水槽内设置机械格栅,所述隔油隔板垂直设置在所述隔油调节池内靠近进水槽的位置,由隔油隔板将隔油调节池分成隔油区和调节沉淀区,隔油隔板与隔油调节池的池底留有过水缝隙,所述斜板设置在隔油区的中下部,由所述斜板支撑架支撑,斜板上方有一集油槽设置在隔油隔板上,在调节沉淀区垂直设置所述挡板,所述挡板与隔油隔板平行,挡板下端与隔油调节池池底连接,调节沉淀区内的隔油调节池池底设置集泥斗,集泥斗上方的隔油调节池壳体上设置出水管,出水管穿出隔油调节池壳体与外部的水泵连接,水泵出水管引至所述生化过滤池;所述的生化过滤池包括壳体及壳体内垂直设置的4块隔板,隔板将生化过滤池依次分成厌氧区、兼氧区、好氧Ⅰ区、好氧Ⅱ区和过滤沉淀区,所述厌氧区与兼氧区的底部连通,所述好氧Ⅰ区与好氧Ⅱ区的底部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厌氧区设置搅拌设备,兼氧区、好氧Ⅰ区和好氧Ⅱ区内均设置生物填料,兼氧区采用穿孔管曝气,好氧Ⅰ区和好氧Ⅱ采用微孔曝气,过滤沉淀区内设置沸石滤料。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好氧Ⅰ区配置铁盐投加装置;所述好氧Ⅱ区上部有一集水槽设置在分割好氧Ⅱ区和过滤沉淀区的隔板上,在过滤沉淀区中心设置中心水筒,中部设置滤料支撑板,中心水筒由滤料支撑板固定,中心水筒上端开口并高出池顶,中心水筒下端呈喇叭口状,喇叭口下端封闭,喇叭口圆周呈辐射状矩形开孔,中心水筒喇叭口上部外围设置所述沸石滤料,并坐落在滤料支撑板上;沸石滤料上方靠好氧Ⅱ区一侧设置一水管,水管一端穿入连接好氧Ⅱ区上部的集水槽,另一端连接中心水筒中部并穿入中心水筒内;沸石滤料上方另一侧生化过滤池壳体上设置一出水管并穿出生化过滤池壳体;过滤沉淀区底部设置排泥管,有一污泥回流管与排泥管连接,并与外部的回流污泥泵相连接,污泥回流泵的出口管引至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厌氧区;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好氧Ⅱ区设置混合液回流管,并与外部的混合液回流泵相连接,混合液回流泵的出口管引至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兼氧区。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填料为框架式,填料框架由钢管或角钢焊接而成四方体,上下两面按一定的相同间距焊接钢条,生物填料为聚乙烯与纤维丝压成的圆形片状的填料用尼龙绳按一定间距扎结而成串状,然后串状填料再上下两端按一定的相同间距系于填料框架上下两面的钢条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带有液位控制器,水泵出口管引至生化过滤池的厌氧区上部。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带有液位控制器,水泵出口管引至生化过滤池的厌氧区上部。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的角度为55 o -60o,所述集泥斗为方形,所述隔油调节池池底坡向集泥斗。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的角度为55 o -60o,所述集泥斗为方形,所述隔油调节池池底坡向集泥斗。
说明书
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加工废水治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水产品加工行业的废水主要来自于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原料解冻和清洗等工序,用水量较大。为节约用水,沿海很多水产品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海水进行解冻、清洗,所产生的污水中, 海水成分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水产品加工废水具有有机物和悬浮物含量高、蛋白质、油脂等大分子有机物质多、Cl-浓度高、氨氮及磷浓度高、水温低、水质水量波动大、生化降解速率慢等特点。目前,采用的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或气浮)+生物接触氧化、A-O工艺等,这些工存在处理成本高、出水水质较差、出水氮磷难达标、污泥量大等问题,中国专利CN102020381A 公开了一种采用鹅卵石吸附、过滤、调节pH 值、絮凝沉淀、过滤和氧化絮凝沉淀,再过滤和贝壳碎片吸附工艺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技术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存在着工艺复杂,原材料用量大等缺点。为适应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须将高浓度的水产品加工废水通过良好的处理技术进行治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将生物氧化、生物絮凝、化学混凝、生物铁法、A/A/O工艺多种处理技术相结合,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将沉淀与过滤技术相结合,达到工艺简短、成本低、出水水质好、脱氮除磷效果好、处理效率高、产泥量少的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备,包含隔油调节池和生化过滤池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调节池包括隔油调节池壳体、壳体内的隔油隔板、挡板、斜板、斜板支撑架,所述隔油调节池壳体外侧壁上部设置进水槽,进水槽侧壁上设置进水管,进水槽内设置机械格栅,所述隔油隔板垂直设置在所述隔油调节池内靠近进水槽的位置,由隔油隔板将隔油调节池分成隔油区和调节沉淀区,隔油隔板与隔油调节池的池底留有过水缝隙,所述斜板设置在隔油区的中下部,由所述斜板支撑架支撑,斜板上方有一集油槽设置在隔油隔板上,在调节沉淀区垂直设置所述挡板,所述挡板与隔油隔板平行,挡板下端与隔油调节池池底连接,调节沉淀区内的隔油调节池池底设置集泥斗,集泥斗上方的隔油调节池壳体上设置出水管,出水管穿出隔油调节池壳体与外部的水泵连接,水泵出水管引至所述生化过滤池;所述的生化过滤池包括壳体及壳体内垂直设置的4块隔板,隔板将生化过滤池依次分成厌氧区、兼氧区、好氧Ⅰ区、好氧Ⅱ区和过滤沉淀区,所述厌氧区与兼氧区的底部连通,所述好氧Ⅰ区与好氧Ⅱ区的底部连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厌氧区设置搅拌设备,兼氧区、好氧Ⅰ区和好氧Ⅱ区内均设置生物填料,兼氧区采用穿孔管曝气,好氧Ⅰ区和好氧Ⅱ采用微孔曝气,过滤沉淀区内设置沸石滤料。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好氧Ⅰ区配置铁盐投加装置;所述好氧Ⅱ区上部有一集水槽设置在分割好氧Ⅱ区和过滤沉淀区的隔板上,在过滤沉淀区中心设置中心水筒,中部设置滤料支撑板,中心水筒由滤料支撑板固定,中心水筒上端开口并高出池顶,中心水筒下端呈喇叭口状,喇叭口下端封闭,喇叭口圆周呈辐射状矩形开孔,中心水筒喇叭口上部外围设置所述沸石滤料,并坐落在滤料支撑板上;沸石滤料上方靠好氧Ⅱ区一侧设置一水管,水管一端穿入连接好氧Ⅱ区上部的集水槽,另一端连接中心水筒中部并穿入中心水筒内;沸石滤料上方另一侧生化过滤池壳体上设置一出水管并穿出生化过滤池壳体;过滤沉淀区底部设置排泥管,有一污泥回流管与排泥管连接,并与外部的回流污泥泵相连接,污泥回流泵的出口管引至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厌氧区;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好氧Ⅱ区设置混合液回流管,并与外部的混合液回流泵相连接,混合液回流泵的出口管引至所述的生化过滤池的兼氧区。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生物填料为框架式,填料框架由钢管或角钢焊接而成四方体,上下两面按一定的相同间距焊接钢条,生物填料为聚乙烯与纤维丝压成的圆形片状的填料用尼龙绳按一定间距扎结而成串状,然后串状填料再上下两端按一定的相同间距系于填料框架上下两面的钢条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泵带有液位控制器,水泵出口管引至生化过滤池的厌氧区上部。水位最低时自动关闭水泵以保护水泵。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5 o -60o,所述集泥斗为方形,所述隔油调节池池底坡向集泥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将生物氧化、生物絮凝、化学混凝、生物铁法、A/A/O工艺多种处理技术相结合,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将沉淀与过滤技术相结合,因而具有如下优点:
1、处理效率高:本发明在隔油调节池部分采用斜板隔油,除油效果好,减少了油类对生物处理的影响,大的颗粒物也沉淀下来,为后续处理减轻负担。在生物过滤池部分将生物氧化、生物絮凝、化学混凝、生物铁法、A/A/O工艺多种处理技术相结合,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将沉淀与过滤技术相结合,在同一池体内完成对污水的化学混凝、生物氧化、生物絮凝、沉淀、过滤、吸附等作用,因此,处理效率高。当进水COD、氨氮、总磷、SS和Cl-浓度分别为1000-2000mg/L、80-150mg/L、20-30mg/L、600-800mg/L和800-12000mg/L时,经本发明处理后,COD、氨氮、总磷、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5%、93.9%、98.1%、99%。
2、脱氮除磷效果好:一方面是由于生物过滤池部分形成的A/A/O工艺、污泥回流和投加铁盐措施充分利用生物脱氮除磷,另一方面是由于生物过滤池部分的滤料为沸石,沸石具有良好的去除氨氮的作用,因此,整个处理装置脱氮除磷效果好,氨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9%、98.1%。
3、出水水质好:上述多重作用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出水水质,出水COD、氨氮、总磷、SS分别小于50mg/L、9mg/L、1mg/L、7mg/L。
4、剩余污泥量少:本来采用生物填料的生物膜处理比完全活性污泥法处理的产泥量就少,加上污泥回流也使剩余污泥量减少,同时,铁盐的加入增大了污泥的密实度,含水率为91%以上,使污泥体积减少,因此,剩余污泥量少,比常规技术减少50%。
5、运行成本低:本发明工艺简短,只需一次提升,电耗少,药耗少,产泥少,因此,运行成本大大降低,比常规技术降低20%。
6、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本发明兼氧与好氧区均设置生物填料,以生物膜法处理为主,因此,比完全活性污泥法能承受较大的水质变化和毒性冲击。
7、本发明占地面积小,是常规工艺的1/3~1/2,投资节省10%~20%。安装方便,易于操作管理,不受环境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