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2.05.21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IPC分类号C02F1/44; B01D61/00; B01D63/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由曝气框架、下层膜组件、上层膜组件组成,设备安装需采用专用吊具。曝气框架与地面固定,曝气框架、下层膜组件、上层膜组件按由下向上顺序依次排列。所述曝气框架上设置有曝气主管与曝气支管,曝气主管通过金属管道与工程配套的鼓风机连接。下层膜框架与上层膜组件上均设置有集水主管、集水支管与集水软管。下层膜框架与上层膜框架的集水主管汇总后通过金属管道与工程配套的抽吸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安装方式,螺纹连接式结构简单,安装施工简便;导管连接式可使多台设备在同一膜池内紧密布置,且可在不排放膜池内污水的情况下起吊膜组件,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大型市政及工业污水处理工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层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由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和上层膜组件(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框架(1)通过化学地脚螺栓(11)与地面固定,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上层膜组件(3)自下而上依次排列,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两侧均设有螺纹连接孔,三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曝气框架(1)底部水平设置有曝气主管(12),曝气主管(12)上规则排列着曝气支管(13),每根曝气支管(13)上均开有小孔,末端开口;所述曝气主管(12)通过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所述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均设置有集水主管,集水主管上规则且密集地排列着集水支管,所述集水支管分别通过集水软管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收集透过各膜组件的过滤液后汇总到集水主管,位于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上的集水主管连接汇总后通过管道与抽吸泵连接;专用吊具(8)与污水处理设备配套使用,所述污水处理设备通过专用吊具(8)安装。
2.一种双层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由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和上层膜组件(3)、导管组件(4)、防浮管(5)、下层吊链组件(6)和上层吊链组件(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框架(1)通过化学地脚螺栓(11)与地面固定,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上层膜组件(3)自下而上依次排列,所述曝气框架(1)底部水平设置有曝气主管(12),曝气主管(12)上规则排列着曝气支管(13),每根曝气支管(13)上均开有小孔,末端开口;所述曝气主管(12)通过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所述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均设置有集水主管,集水主管上规则且密集地排列着集水支管,所述集水支管分别通过集水软管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收集透过各膜组件的过滤液后汇总到集水主管,位于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上的集水主管连接汇总后,通过管道与抽吸泵连接;所述导管组件(4)由导管化学螺栓(41)、导管先导件(42)和导管(43)组成,所述曝气框架(1)两侧设有导管槽底座(14),下层膜组件(2)两侧设有下层导管槽(25),上层膜组件(3)两侧设有上层导管槽(35),导管(43)一端插入导管槽底座(14),另一端依次插入上层膜组件(3)和下层膜组件(2),上层膜组件(3)和下层膜组件(2)可以沿着导管(43)上下移动;导管组件(4)顶部通过导管先导件(42)连接防浮管(5),位于导管先导件(42)下端的吊钩分别连接下层吊链组件(6)和上层吊链组件(7)一端,下层吊链组件(6)另一端连接位于下层膜组件(2)顶部的吊耳,上层吊链组件(7)另一端连接位于上层膜组件(3)顶部的吊耳;上层膜组件(3)顶部设有防浮管承插口(36);专用吊具(8)与污水处理设备配套使用,专用吊具(8)底部四个角上分别设有四个圆环,安装时分别用于连接位于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顶部的吊耳。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先导件(42)由钢管(421)、直角形钢板(422)和吊钩(423)焊接而成,所述钢管(421)内径略大于导管(43)外径;直角形钢板(422)一侧开有长槽,与导管化学螺栓(41)连接;另一侧开有通孔,与防浮管(5)连接;吊钩(423)挂置上层链条组件(7)和下层吊链组件(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吊具(8)顶部设有圆环,专用吊具(8)通过圆环挂置于行车(81)的吊钩上,专用吊具(8)底部四个角分别设有四个圆环,通过吊链、卸扣与膜组件顶部的四个吊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上层吊链组件(7)与下层吊链组件(6)均由链环组和卸扣组成,链环组的两端为卸扣,一端卸扣挂置于导管先导件(42)的挂钩上,另一端卸扣与位于上层膜组件(3)和下层膜组件(2)顶部的吊耳连接。
说明书
一种双层式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式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污水处理及回用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污水回用是将城市污水、工业污水通过膜生物反应器等设备处理之后,将其用于绿化、冲洗、补充观赏水体等非饮用目的。膜生物反应器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态污水处理系统。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近年来,MBR技术在国内污水处理与回用领域取得飞速发展。但是,目前的MBR污水处理工程中,所用的膜组件多为中空纤维膜,具有易断丝、抗污染能力差、清洗频繁、不可在线清洗等缺点。究其原因是现有的平板膜组件较中空纤维膜而言单位占地面积污水处理量低,单台设备本身结构复杂,安装施工难度高、周期长,多组平板膜设备在同一膜池内不宜紧凑排列,相配套的土建施工量大、费用高,不适用于大型市政MBR污水处理工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式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较现有同类产品而言其单位占地面积内污水处理量大,多组设备间可紧凑排列,安装及运行维护简便,运行费用低廉,特别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工程的平板膜MBR污水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浸没式双层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由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和上层膜组件3组成,其中:所述曝气框架1通过化学地脚螺栓11与地面固定,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上层膜组件3自下而上依次排列,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两侧均设有螺纹连接孔,三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曝气框架1底部水平设置有曝气主管12,曝气主管12上规则排列着曝气支管13,每根曝气支管13上均开有小孔,末端开口;所述曝气主管12通过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所述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均设置有集水主管,集水主管上规则且密集地排列着集水支管,所述集水支管分别通过集水软管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收集透过各膜组件的过滤液后汇总到集水主管,位于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上的集水主管连接汇总后通过管道与抽吸泵连接;专用吊具8与污水处理设备配套使用,所述污水处理设备通过专用吊具8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浸没式双层平板膜污水处理设备,由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和上层膜组件3、导管组件4、防浮管5、下层吊链组件6和上层吊链组件7组成,其中:所述曝气框架1通过化学地脚螺栓11与地面固定,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上层膜组件3自下而上依次排列,所述曝气框架1底部水平设置有曝气主管12,曝气主管12上规则排列着曝气支管13,每根曝气支管13上均开有小孔,末端开口;所述曝气主管12通过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所述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均设置有集水主管,集水主管上规则且密集地排列着集水支管,所述集水支管分别通过集水软管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收集透过各膜组件的过滤液后汇总到集水主管,位于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上的集水主管连接汇总后,通过管道与抽吸泵连接;所述导管组件4由导管化学螺栓41、导管先导件42和导管43组成,所述曝气框架1两侧设有导管槽底座14,下层膜组件2两侧设有下层导管槽25,上层膜组件3两侧设有上层导管槽35,导管43一端插入导管槽底座14,另一端依次插入上层膜组件3和下层膜组件2,上层膜组件3和下层膜组件2可以沿着导管43上下移动;导管组件4顶部通过导管先导件42连接防浮管5,位于导管先导件42下端的吊钩分别连接下层吊链组件6和上层吊链组件7一端,下层吊链组件6另一端连接位于下层膜组件2顶部的吊耳,上层吊链组件7另一端连接位于上层膜组件3顶部的吊耳;上层膜组件3顶部设有防浮管承插口36;专用吊具8与污水处理设备配套使用,专用吊具8底部四个角上分别设有四个圆环,安装时分别用于连接位于曝气框架1、下层膜组件2与上层膜组件3顶部的吊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管43为国标系列无缝钢管,便于工程实施中采购。所述导管化学螺栓41也与目前公知的产品相同,因此不做赘述。所述导管先导件42由钢管421、直角形钢板422和吊钩423焊接而成,所述钢管421内径略大于导管43外径;直角形钢板422一侧开有长槽,与化学螺栓41连接;另一侧开有通孔,与防浮管5连接;吊钩423挂置上层链条组件7和下层吊链组件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专用吊具8顶部设有圆环,专用吊具8通过圆环挂置于行车81的吊钩上,专用吊具8底部四个角分别设有四个圆环,可通过吊链、卸扣与膜组件顶部的四个吊耳连接,从而起吊曝气框架与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上层吊链组件7与下层吊链组件6均由链环组和卸扣组成,链环组的两端为卸扣,一端卸扣挂置于导管先导件42的挂钩上,另一端卸扣与位于上层膜组件3和下层膜组件2顶部的吊耳连接。设置吊链后,上层吊链组件7与下层吊链组件6各四根始终挂置于导管先导件42的挂钩上,其作用是为了在不排放膜池内的污水的情况下,利用专用吊具8起吊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式膜框架可使单位占地面积的有效膜面积加倍,所需的曝气框架数量减半。此外由于单位膜面积的比曝气需求量下降(曝气需求量/膜面积),从而减少单位水处理量的运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