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11.04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IPC分类号F04D29/42; F04D29/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堵塞污水泵。发明提供了一种涡旋前伸式双叶片污水泵,该污水泵的特征在于:采用双叶片结构,其流道进口处中心轮毂较一般叶轮轮毂约小一半;叶轮为半开式,其叶片前、后盖板流线均向进口边方向前伸,后盖板流线比一般叶轮的进口向前延伸的角度约120°,而前盖板流线比一般叶轮的进口向前延伸约45°,叶片包角θ约360°。该泵采用涡旋前伸、双叶片式,使得叶轮流道加宽,提高了污水中长纤维、大颗粒等杂物的通过能力,该污水泵的整体运行效率高,通过性能和抗缠绕性能好,运行平稳。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涡旋前伸式双叶片污水泵,其中该污水泵叶轮为双叶片、半开式, 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泵叶轮进口流道处中心轮毂直径约为常规清水泵 叶轮轮毂直径的一半,叶片前、后盖板流线均向进口边方向前伸,从而 减少流道的拥堵,提高长纤维、大颗粒等固体缠绕物的通过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旋前伸式双叶片污水泵,其特征在于:后盖 板流线比一般叶轮的进口向前延伸的角度约120°,而前盖板流线比一般叶 轮的进口向前延伸了约45°,叶片包角θ约360°。
说明书
一种涡旋前伸式双叶片污水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堵塞污水泵,特别涉及一种涡旋前伸式双叶片污水泵,属于 污水输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泵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污水泵抽送污水污物介质时,由于介质 中往往会夹杂长纤维、大颗粒等物质,导致泵在抽送该物质时易出现流道堵塞以及叶轮 缠绕等问题,从而影响泵的运行稳定性、耽误生产作业且影响工作效率。然而,流道堵 塞、叶轮缠绕等问题一直是行业内未解决的难题,因此,实现污水泵无堵塞、高效率运 行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目前,市场上污水泵的结构形式较多,常见的产品有流道式(其包括单流道和 双流道)、旋流式、螺旋离心式以及一些在清水离心泵基础上加宽流道而形成的污水泵。 这些污水泵都有着一定的输送污水的能力,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如流道式、螺旋离心 式污水泵虽然具有较好的通过能力和较高的运行效率,但运转平稳性较差,其噪音和振 动相对较大;旋流式污水泵通过能力强,但运行效率却很低;由一般清水泵加宽流道而 成的污水泵虽然运行效率相对较高,但其通过性能却比其它结构形式的污水泵要差。总 之,高的运行效率、良好的通过性能以及好的运转平稳性在现有的污水泵中很难得到有 机统一。
经检索,已公开的专利“潜水切割泵”(申请号:92215573.9),其为一种带有 切割功能的潜水泵,由电机、密封部件、叶轮与具有切割作用的定刀、动刀组成,定刀 固定于泵体上,动刀与电机主轴、叶轮组成一体,随电机主轴旋转,其在抽吸混有长纤 维、杂草、饲料、纸张等杂质时,不会发生缠绕与堵塞现象,但该切割装置并非泵本身 所具有切割作用,而是在泵上附加的切割装置,从而使泵的结构变得复杂,制造成本增 加,泵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发明了一种涡旋前伸式双叶片污水泵,该型污水泵结 构简单,运行平稳,具有良好的污水污物通过能力和高的运行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污水泵的叶轮叶片为双叶片结构 形式,叶轮进口流道处中心轮毂直径约为常规清水泵叶轮轮毂直径的一半;叶轮为半开 式叶轮;叶片前、后盖板流线均向进口边方向前伸,后盖板流线比一般叶轮进口向前延 伸的角度约120°,而前盖板流线比一般叶轮的进口向前延伸了约45°;且叶片包角约 360°。叶片前伸结构既可提高叶片的抗缠绕和堵塞能力,双叶片的设计又可大大增加流 道的宽度,有助于提高污水污物的通过能力,提高污水泵的运行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叶片、叶片前伸及减小叶轮轮毂直径等方法来提 高叶轮的通过能力、增加其抗缠绕和堵塞能力。叶片前伸可以使叶轮的吸入口中心压力 有效提高,且由于中心压力的提高,长纤维、大颗粒等固体物料会向边缘运动,从而使 其能顺利通过叶轮而不致发生缠绕与堵塞现象。
本发明与螺旋离心泵不同,螺旋离心泵是将离心泵叶片螺旋向前延伸,延伸度 大,且叶片前盖板流线比后盖板流线向前延伸得多;涡旋前伸式双叶片污水泵叶轮叶片 前伸度不如螺旋离心泵大,且叶片后盖板流线比前盖板流线向前延伸要多。两种泵的污 水通过性能都较好,但是涡旋前伸式双叶片污水泵运行性能更为稳定、效率更高,而且 无螺旋离心泵在偏离设计工况点运行时具有的振动噪音较大,同时由于本发明是对称布 置双叶片的结构,因此其受力的均衡性比单流道污水泵要好得多,轴承受力状态也得以 改善,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寿命。
本发明由于特殊设计的叶轮,因此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其运行效率可以接近 一般清水泵的效率,比采用其它结构形式叶轮的污水泵要高,有利于节约能源,增加运 行的平稳性,提高通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