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09.23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IPC分类号C02F1/44; C02F9/04; B01D65/02; B01D61/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渗滤液深度处理的纳滤集成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装置进水口、高压泵及纳滤膜组件的进水口,纳滤膜组件上还设置有清液出水口及浓缩液出水口,所述纳滤膜组件为一级一段式,且至少有两段,每段纳滤膜组件还分别对应配置一个循环泵,所述每个循环泵连接在所对应的纳滤膜组件的进水口和浓缩液出水口之间;在所述高压泵和第一段纳滤膜组件的循环泵之间还设置有化学清洗进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工艺设备、改变膜组件段的排列方式、增设循环泵等措施在确保出水水质的条件下,使设备回收率达到85%,膜元件清洗效果良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整体固定在一个底座上,构成撬装设备,便于现场安装、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渗滤液深度处理的纳滤集成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 接的装置进水口、高压泵及纳滤膜组件的进水口,纳滤膜组件上还设置有 清液出水口及浓缩液出水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滤膜组件为一级一段式,且至少有两段,每段纳滤膜组件还分 别对应配置一个循环泵,所述每个循环泵连接在所对应的纳滤膜组件的进 水口和浓缩液出水口之间;在所述高压泵和第一段纳滤膜组件的循环泵之 间还设置有化学清洗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滤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 通过管道与所述装置进水口连接的阻垢剂加药泵和加酸泵,且所述装置进 水口与高压泵之间的管道上还依次设置有管路混合器和保安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滤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清液 出水口连接到一个总清液出水管道上,且该总清液出水管道通过三通阀连 接两个出水口,分别为总清液出水口和化学清洗出水口;
所述各浓缩液出水口连接到一个总浓缩液出水管道上,且该总浓缩液 出水管道通过三通阀连接两个出水口,分别为总浓缩液出水口和化学清洗 出水口;
所述两个化学清洗出水口连接到一个用于药液循环使用的总化学清 洗回水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滤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浓缩 液出水管道上还设置有针型阀,与针型阀并联还设置有气动球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滤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 述高压泵、循环泵连接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电控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滤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高压 泵和保安过滤器之间的管道上以及总清液出水管道上还分别设置有在线 控制仪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纳滤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装置整体固定在一个底座上,构成撬装设备。
说明书
一种用于渗滤液深度处理的纳滤集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渗 滤液深度处理的纳滤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伴生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 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 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 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
垃圾渗滤液的组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毒性强,不仅含有 大量有机污染物,还含有各类重金属污染物,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 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的不当处置,不但影响地表水的质量,还会危及地下 水的安全,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近几年来,以膜生物反应器(MBR)为主的工艺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 场渗滤液处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处理出水水质通常只能达到《生 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三级标准要求。2008年国家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 标准(GB16889-2008)代替GB16889-1997,新标准对渗滤液排放做了更加 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深度处理成为渗滤液处理的 必然。
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膜处理技术、化学氧化技术、吸附等技术。 由于膜工艺具有操作、维护简单、处理效果好,成为主流工艺。膜深度处 理工艺主要有纳滤工艺、反渗透工艺。
常规的纳滤工艺以一级二段工艺为主,回收率为75%。主要设备包括 进水泵、高压泵、膜壳、膜元件、在线控制仪表等。通常是将这些元件运 至现场进行组装。由于单支膜元件回收率的限制以及膜元件最小浓水流量 的要求,使得一级两段的工艺模式回收率最高为75%。为了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解决日益紧张的水资源,需要更高的设备回收率,才能满足填埋场、 焚烧场等垃圾处理设施的用水需求。常规做法是采用多段系统,但想要稳 定达到85%的回收率也很难达到。多段系统在给水领域应用较多,且比较 成功,但在渗沥液深度处理中由于流程长且进水水质恶劣等问题会导致膜 元件通量失衡明显、出水水质差、色度增加明显、膜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 题。
为满足浓差极化度限制的要求,膜系统应具有足够的长度,但过长的 系统流程将造成段通量比、透盐率、能耗率等系统设计指标水平的下降。 通常设计8英寸膜元件长度为6m,经工程实践发现,在渗滤液深度处理中 膜组件的长度影响膜元件的清洗效果,流程长度越长,清洗效果越不理想, 但流程长度太短不能满足回收率及出水量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存在的主要矛盾, 提供一种用于渗滤液深度处理的纳滤集成装置,在确保出水水质的条件 下,使设备回收率提高,膜元件清洗效果良好。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渗滤液深度处理的纳滤集成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 装置进水口、高压泵及纳滤膜组件的进水口,纳滤膜组件上还设置有清液 出水口及浓缩液出水口,所述纳滤膜组件为一级一段式,且至少有两段, 每段纳滤膜组件还分别对应配置一个循环泵,所述每个循环泵连接在所对 应的纳滤膜组件的进水口和浓缩液出水口之间;在所述高压泵和第一段纳 滤膜组件的循环泵之间还设置有化学清洗进水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装置进水口连接的阻垢剂加药 泵和加酸泵,且所述装置进水口与高压泵之间的管道上还依次设置有管路 混合器和保安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各清液出水口连接到一个总清液出水管道上,且该总 清液出水管道通过三通阀连接两个出水口,分别为总清液出水口和化学清 洗出水口;所述各浓缩液出水口连接到一个总浓缩液出水管道上,且该总 浓缩液出水管道通过三通阀连接两个出水口,分别为总浓缩液出水口和化 学清洗出水口;所述两个化学清洗出水口连接到一个用于药液循环使用的 总化学清洗回水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总浓缩液出水管道上还设置有针型阀,与针型阀并联 还设置有气动球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高压泵、循环泵连接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电 控柜。
进一步地,在连接高压泵和保安过滤器之间的管道上以及总清液出水 管道上还分别设置有在线控制仪表。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整体固定在一个底座上,构成撬装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装置回收率高、膜元件清洗效果好。
综合分析纳滤工艺在深度处理中主要去处污染物,结合工程实际,本 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工艺设备、改变膜组件段的排列方式、增设循环泵等技 术手段在确保出水水质的条件下,使设备回收率由75%提高到85%,同时, 由于增设循环泵及特殊布置膜组件形式,使得清洗时每支膜元件均为最大 流量,从水力条件上,确保冲洗的效果,降低浓差极化层,避免传统一级 二段或一级三段清洗膜组件中最后几支膜元件清洗不完全的情况。
2、本装置为撬装设备,便于现场安装、使用。三维设计,外形直观、 易懂便于客户选择、订制。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为成套设备,通过三维设计技术在设备加工厂内进 行详细的三维设计,预先在设备加工厂加工、安装完毕,使设备集成在在 一个撬内,将整体设备运至现场,现场根据标识只需将各个进出水管及动 力电缆、信号线连接完毕,即可投入使用。
3、在高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条件下,COD、Mg2+、Ca2+等二价离子 去除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纳滤集成装置,可在进水COD1000mg/L-1500mg/L的条 件下运行,且能实现较好的COD去除率。COD去除率稳定达到85%以上, 对Mg2+、Ca2+、SO42-去除率分别为70%、50%、9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