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0.27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IPC分类号C02F1/52; 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沉淀池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在现有沉淀污泥、反冲洗废水回流的水处理系统基础上,在沉淀污泥回收池上设置两条出水管道,一条出水管道通过阀门与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的出水管相连,另一条出水管道与污泥浓缩池相连,这样沉淀污泥回收池里的泥渣回流到絮凝沉淀池中,增加原水的浊度,提高水中的胶体颗粒浓度,增大颗粒杂质的碰撞机率,提高了混凝反应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沉淀池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絮凝沉淀池(1)、滤池(2)、清水池(3)及送水泵房(4),所述絮凝沉淀池(1)的排泥管连接有沉淀污泥回收池(5),所述滤池(2)的排泥管连接有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6),所述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6)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絮凝沉淀池(1)的进口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污泥回收池(5)的出口端设置有两条出水管道,分别是第一出水管道(10)和第二出水管道(20),所述第一出水管道(10)与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6)的出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道(20)与污泥浓缩池(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沉淀池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道(10)和第二出水管道(20)上分别设有阀门(30)。
说明书 [支持框选翻译]
一种利用沉淀池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低浊原水的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沉淀池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水厂的水处理过程主要有混合、絮凝、沉淀及过滤消毒四个阶段,经过这四个阶段处理后的水一般能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当低温季节时,原水的水温低到0~3℃,浊度低到10~30NTU,此时的原水为低温低浊水,其水质条件与夏秋季节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系统处理,混凝效果较差,难以保证达到国家标准。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水温的降低,混凝与絮凝作用非常缓慢,形成的絮体细小、轻松,不易下沉,使絮凝沉淀和过滤效果很差,滤后水浊度达标困难,在絮凝沉淀过程中,颗粒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在水中长期处于分散悬浮状态,具有“胶体稳定性”,此时,布朗运动减弱,胶体颗粒脱稳变的很困难,胶体的溶剂化作用增强,颗粒周围水化作用突出,妨碍其凝聚。另外,当水温降低后,无机盐类凝聚剂(铝、铁盐)的水解速度极为缓慢,水的粘度变大而使沉降速度减小,加之低温时气体的溶解度大,使形成的絮凝体密度降低,也不利于其沉淀;同时由于水的浊度较低,胶体颗粒数目相对较少,颗粒相互碰撞而发生聚集的机会就会降低,影响絮凝过程的进行。因此,低温低浊水处理是本领域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水处理系统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城市水厂在低温低浊时絮凝沉淀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沉淀池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将沉淀池污泥回流至絮凝池,增加了原水浊度,使得颗粒杂质的碰撞机会增多,提高了混凝反应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沉淀池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絮凝沉淀池、滤池、清水池及送水泵房,所述絮凝沉淀池的排泥管连接有沉淀污泥回收池,所述滤池的排泥管连接有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所述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絮凝沉淀池的进口端相连,所述沉淀污泥回收池的出口端设置有两条出水管道,一条出水管道与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的出水管道相连通,另一条出水管道与下一步的污泥浓缩池相连接,在污泥浓缩池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车间连接,最后从污泥脱水车间排出的污泥用清洁卡车将污泥运走。
上述方案中沉淀污泥回收池出口端设置的两条出水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在平时原水温度及浊度适宜的情况下,将沉淀污泥回收池与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连接的出水管道通过阀门关闭,这样沉淀污泥回收池将水排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而排入污泥脱水车间进行脱水干化,干化后的污泥用清洁卡车运走,这种情况下仅有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排出的水会回流到絮凝沉淀池中;当原水在低温低浊的状态时,打开沉淀污泥回收池与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之间连接的出水管道上的阀门,这样沉淀污泥回收池中的废水就和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收池中的废水一起回流至絮凝沉淀池,将沉淀污泥回收池中的泥渣回流至絮凝沉淀池中,可以增加原水的浊度,提高水中的胶体颗粒浓度,增大颗粒杂质的碰撞机率,进而提高混凝反应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低温低浊原水处理的水处理系统,是在现有自来水沉淀污泥、反冲洗废水回流系统的基础上,将沉淀污泥回收池通过管道和阀门与滤池反冲洗废水回流池的出水管道相连通,使得沉淀污泥回收池里的泥渣能够回流至絮凝沉淀池,其具体优势为:
1、可大大提高原水的浊度,增加胶体颗粒碰撞机会,从而加快絮凝作用;
2、可利用回流泥渣的吸附作用,去除更多的细小杂质颗粒;
3、可大大减少低温低浊时期絮凝剂的投加量,减少药耗;
4、本系统与现有工艺系统相比,增加的材料设备极少,仅需两套阀门及一段连通管道即可;
5、本系统使用灵活,操作方便,可随时切换至常规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