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0-24 13:53:5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03.07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污泥回流泵站、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和沉淀池构成三层壁筒状池体,三层壁筒状池体具有筒底、内壁、中间壁和外壁;好氧池为外壁和中间壁并与筒底构成的外侧圆环状池;缺氧池为内壁和中间壁并与筒底构成的中间圆环状池;沉淀池为筒底与内侧壁构成的圆形池;厌氧池和污泥回流泵站构成双层壁筒状池体,该双层壁筒状池体位于所述三层壁筒状池体的外部,厌氧池为双层壁筒状池体的筒底与双层壁构成的环形池,污泥回流泵站为双层壁筒状池体的筒底与双层壁的内侧壁构成的圆池。本实用新型实现部分池体共用,其投资小、占地面积小。

  翻译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A/A/O微曝氧化沟和沉淀池、污泥回流泵站,所述A/A/O微曝氧化沟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好氧池、缺氧池和沉淀池构成三层壁筒状池体,所述三层壁筒状池体具有筒底、内壁、中间壁和外壁;所述的好氧池为外壁和中间壁并与筒底构成的外侧圆环状池;所述缺氧池为内壁和中间壁并与筒底构成的中间圆环状池;所述沉淀池为筒底与内侧壁构成的圆形池;所述厌氧池和污泥回流泵站构成双层壁筒状池体,该双层壁筒状池体位于所述三层壁筒状池体的外部,所述厌氧池为双层壁筒状池体的筒底与双层壁构成的环形池,所述污泥回流泵站为双层壁筒状池体的筒底与双层壁的内侧壁构成的圆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缺氧池与厌氧池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缺氧池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壁上设有内回流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均设有推流搅拌器,每个推流搅拌器分别绕其对应池体进行圆周循环推流搅拌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与好氧池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沉淀池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与污泥回流泵站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污泥回流泵站连通。

  说明书

  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采用最为广泛的处理工艺是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型,对于有脱氮除磷要求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有传统A/A/O工艺、A/A/O微曝氧化沟工艺、传统SBR、ICEAS、CAST、Unitank、MSBR工艺等。在这些处理工艺中,主导工艺为A/A/O微曝氧化沟工艺。

  其中,A/A/O微曝氧化沟一般为环状折流池型,兼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的流态,具有耐冲击负荷、处理效率高、运行效果稳定可靠、池深大、出水水质稳定、除磷脱氮效率也很高等优点。因此,该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

  这种A/A/O微曝氧化沟工艺流程为:进水-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出水;好氧池部分水内回流至缺氧池,沉淀池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站回流至厌氧池。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1)各池体单独建,池体与池体之间占用了部分用地,占地面积大,而且因为没有共用墙体,墙体需要考虑双向受力,增加了墙体的厚度,投资大;(2)A/A/O微曝氧化沟为环状折流池型,在折流180°转弯处,水力损失大,所要求的推流搅拌器功率大,能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实现部分池体共用,其投资小、占地面积小。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组成的A/A/O微曝氧化沟、以及沉淀池和污泥回流泵站,其特征是:所述的好氧池、缺氧池和沉淀池构成三层壁筒状池体,所述三层壁筒状池体具有筒底、内壁、中间壁和外壁;所述的好氧池为外壁和中间壁并与筒底构成的外侧圆环状池;所述缺氧池为内壁和中间壁并与筒底构成的中间圆环状池;所述沉淀池为筒底与内侧壁构成的圆形池;所述厌氧池和污泥回流泵站构成双层壁筒状池体,该双层壁筒状池体位于所述三层壁筒状池体的外部,所述厌氧池为双层壁筒状池体的筒底与双层壁构成的环形池,所述污泥回流泵站为双层壁筒状池体的筒底与双层壁筒状池体的内侧壁构成的圆池。

  如此,好氧池和缺氧池共用三层壁筒状池体的中间壁,缺氧池和沉淀池共用三层壁筒状池体的内壁,厌氧池和污泥回流泵站共用双层壁筒状池体的内侧壁。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做以下改进:

  所述缺氧池与厌氧池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缺氧池连通,经厌氧池处理后的水通过该第一连接管进入缺氧池。

  所述中间壁上设有内回流泵,用于将好氧池内的部分水回流至缺氧池。

  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均设有推流搅拌器,每个推流搅拌器分别绕其对应池体进行循环圆周推流搅拌运动,使污水及污泥均匀混合并防止污泥沉降。

  所述沉淀池与好氧池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沉淀池连通,好氧池的出水由该第二连接管流入沉淀池。

  所述沉淀池与污泥回流泵站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三回流管与污泥回流泵站连通,沉淀池的污泥由该第三连接管排至污泥回流泵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具有三层壁筒状池体和双层壁筒状池体,实现部分池体共用,节省了土建投资和减少了占地面积;

  2.减少了墙体的厚度与施工难度,建造快;

  3.推流搅拌器可绕池体作360°圆周循环推流搅拌运动,该推流搅拌器运动顺畅,无大角度转弯,水力损失小,推流搅拌器的耗能小。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