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11-5 18:51:1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05.19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截污沉淀池、引水渠、进水流量控制器、配水渠、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和集水渠;所述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由四级植物塘、床组成,每级之间设置布水水位调节器,所述每级的植物塘和植物床一体合建,其间不设立分隔墙体,每级的植物塘底面比植物床底面低50cm,每级的植物塘、床的底面依次比下一级高10cm,上一级的植物床底面比下一级的植物塘底面高60cm。本系统无需用电能和机电维修,投资、运行成本较低,操作方便,适合于在山区无清污分流,进水流量受天然降水影响较大的农村乡镇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也可用于对乡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截污沉淀池、引水渠、进水流量控制器、配水渠、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和集水渠;所述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由四级植物塘、床组成,每级之间设置布水水位调节器,所述每级的植物塘和植物床一体合建,其间不设立分隔墙体,每级的植物塘底面比植物床底面低50cm,每级的植物塘、床的底面依次比下一级高10cm,上一级的植物床底面比下一级的植物塘底面高60c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沉淀池底部安装排沙阀。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连接两套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量控制器包括主堰槽,主堰槽一侧固定连接与之平行的辅堰槽,辅堰槽的进水口处设有一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溢流口开设在主堰槽侧壁上,溢流槽的侧壁与辅堰槽的进水口贯通,溢流槽的出水口处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和两侧分别固定在出水口底部和两侧,挡板上边沿低于溢流口边沿;

  主堰槽内设有一开有三角堰口的堰板,且所述三角堰口的上边沿与溢流口平齐;

  辅堰槽内设有一开有三角堰口的堰板,且所述三角堰口的上边沿与挡板上边沿平齐。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主堰槽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堰槽的两上边沿上。

  说明书

  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山区农村乡镇污水未清污分流,直接排入当地小河沟,使小河沟变成了接纳污水的污水沟。这些小河夹带着污水流到下游,污染了下游乡村的水资源。为保护小河下游的水环境,治理上游乡镇的水污染已势在必行。但是,这些山区乡镇往往工农业生产不发达、经济比较落后、科学及环保水平较低,环保资金及技术投入都较少,加之地型比较复杂清污分流难度大、投资高,因此研究出一套投资较低、运行费较低的雨水与污水合流的人工湿地处理方案是本技术领域专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投资、运行费较低,无机电设备和运行能耗的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截污沉淀池、引水渠、进水流量控制器、配水渠、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和集水渠;所述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由四级植物塘、床组成,每级之间设置布水水位调节器,所述每级的植物塘和植物床一体合建,其间不设立分隔墙体,每级的植物塘底面比植物床底面低50cm,每级的植物塘、床的底面依次比下一级高10cm,上一级的植物床底面比下一级的植物塘底面高60cm。

  所述配水渠连接两套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

  所述进水流量控制器包括主堰槽,主堰槽一侧固定连接与之平行的辅堰槽,辅堰槽的进水口处设有一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溢流口开设在主堰槽侧壁上,溢流槽的侧壁与辅堰槽的进水口贯通,溢流槽的出水口处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和两侧分别固定在出水口底部和两侧,挡板上边沿低于溢流口边沿;

  主堰槽内设有一开有三角堰口的堰板,且所述三角堰口的上边沿与溢流口平齐;

  辅堰槽内设有一开有三角堰口的堰板,且所述三角堰口的上边沿与挡板上边沿平齐。

  所述主堰槽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堰槽的两上边沿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系统利用地形高差及山区小河水位差,实现了完全自流的处理方式,应用了新型的进水流量控制器、人工湿地布水水位调节器和植物塘、床合建的人工湿地构筑物,整套工艺过程无机电转动机械、无需用电能和机电维修,运行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建设投资也比传统污水处理低。适合于在山区无清污分流,进水流量受天然降水影响较大的农村乡镇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也可用于对乡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处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