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6.05.31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IPC分类号C02F1/28; C02F3/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有机污水的生物竹管炭滤床,适用于印染、纺织、酿造等有机废水及生活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由滤床和竹管炭组成,将成捆的竹管炭多层顺次排置于滤池内,在竹管炭靠进水侧上部设有隔板。所述的滤床为平流式结构,滤床中的前两捆竹管炭间距大于后捆间距或滤床中的前两捆竹管炭的管径小于后捆管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竹管炭是天然竹管经高温碳化加工而成,保持竹管的形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对废水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同时利于微生物附着形成生物膜。还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基建费用低,管理方便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有机污水的生物竹管炭滤床,其特征在于,在滤床内将成捆的竹管炭多层顺 次排置于池壁上,滤床为平流式结构,在竹管炭靠进水侧上部设有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有机污水的生物竹管炭滤床,其特征在于,滤床中的 前两捆竹管炭间距大于后捆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有机污水的生物竹管炭滤床,其特征在于,滤床中的 前两捆竹管炭的管径小于后捆管径。
说明书
一种处理有机污水的生物竹管炭滤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适用于印染、纺织、酿造等有机废水及生活污水的 生物处理。
背景技术
印染、纺织、酿造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有机物含量高,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对于此类污水处理,用的比较多的是生物污泥法,但该方法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 应性较弱,占地面积较大,管理费用较高。此外,生物膜处理技术也在有机污水处理中 逐步得到应用,但其对填料的要求较高,既要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又要有较好 的化学、生物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还要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物膜处理技术主要以碎 石、钢渣、焦炭等为滤料,近期也有采用为塑料、蜂窝状玻璃钢、活性炭等,但处理效 果都不是很好,并且填料为碎渣,需要另加承载装置,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基建 费用低、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的处理有机污水的生物竹管炭滤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处理有机污水的生物竹管炭滤 床,由滤床和竹管炭组成,将成捆的竹管炭多层顺次排置于滤池内,在竹管炭靠进水侧 上部设有隔板。
所述的滤床为平流式结构,呈方形或圆形池体,四周设池壁。
滤床中的前两捆竹管炭间距大于后捆间距。
滤床中的前两捆竹管炭的管径小于后捆管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竹管炭是天然竹管经高温碳化加工而成,保持竹管的形状,具有 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对废水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同时利于微生物附着形成生物 膜。为形成足够长度的炭管,将竹管炭原有的竹节处凿通使用。使用中,按照进水水质 及对出水水质的要求,可采用多排竹管炭顺次放置。污水顺着竹管炭长度的方向从一端 流入,流经竹管炭床,从另一端流出。为使水流更好地分布,前两捆间距稍大于后捆间 距,或前两捆竹管炭的管径略小于后捆,并且在主管炭靠进水侧上部设置隔板。出水口 处设溢流堰,进水端加动力设备驱使水流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工作时,污水通过布水器连续地、均匀地通过 竹管炭滤床,在压力作用下,从另一端流出。污水通过滤床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 和细菌被吸附在竹管炭内、外表面上,微生物便在其表面上大量繁殖,形成一层充满微 生物的粘膜,即生物膜。这是生物竹管炭滤床的成熟期。
污水流过成熟滤床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竹管炭内、外表面生物膜中的微生物 吸附、降解,从而得到净化。由于微生物的不断繁殖,生物膜不断增厚,内层微生物终 因得不到营养物质而进入内源代谢,失去粘附在竹管炭上的性能,脱落下来随水流出滤 料,最后经排泥管排出。这样生物膜就能不断更新,始终保持高效。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所用滤料为竹管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能,特别容易形成生 物膜。
(2)竹管炭保留了竹管的天然形状,不需要滤料承载体,大大减少了设备的复杂程 度。
(3)竹管炭为纯天然制品,不需另外添加任何物质,整个工艺过程对环境非常友好。
(4)竹管炭不易堵塞,可长期连续操作。
(5)处理工艺简单实用,性能稳定,出水水质好。
(6)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基建费用低,管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