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的工艺

发布时间:2018-12-21 20:02:0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3.05.30

  公开(公告)日2005.06.08

  IPC分类号C02F3/3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的工艺,它是选用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深度降解,其处理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初期动态培养阶段一般7~15天;动态培养阶段一般是8~10天,动态运行阶段是动态培养阶段之后至连续进行污水处理。该方法能安全、无害、彻底、高效地完成水质净化,且微生物处理启动时,不需使用污泥培养微生物,且复合微生物制剂清洁、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工艺流程简单,便于维护,操作简便,投资省,运行成本低。能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垃圾废液及生活污水等进行处理。

  権利要求書

  1、一种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分以下三个阶段进 行:

  1)初期动态培养阶段,首先控制污水的PH值为6~9,温度4~30 ℃,然后将污水引入处理区域,通过泵的循环和曝气设备将污水中的氧提 升至1.5~2.0mg/L,投入复合微生物制剂,投入量为5~50g/m3污水,经 过7~15天的培养,经处理达标后的水开始排放;其中,复合微生物制 剂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是,酶母菌1~25、乳酸菌1~5、放线菌2~10、 硝化菌5~15、反硝化细菌5~18、亚硝化细菌0~15、光合菌5~15、氨 氧化菌0~12、氨化细菌0~15、芽孢干菌15~30、假单孢杆菌2~8、产 甲烷菌0~9;

  2)动态培养阶段,将污水引入处理区域,进行连续处理和排放,并 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一天投加二次,投入总量为5~20g/m3污水,并保 持污水中氧含量为1.5~2.0mg/L,污水在处理区域中的停留时间为8~10 小时,维持处理时间8~10天;

  3)动态运行阶段,每天连续不断处理污水,并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 一天投加二次,投入总量为2~15g/m3污水,并保持污水中氧含量为1.5~ 2.0mg/L,污水在处理区域中的停留时间为6~8小时,照此进行不间断的 污水处理。

  说明书

  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 的工艺。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工艺主要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属悬浮生 长体系,初期启动时需引入大量活性污泥种源,培养驯化期较长,启动较 慢,且需要设置污泥回流系统,还可能发生污泥膨胀,一旦发生,后果严 重,同时,污水泡沫影响充气效率。再者,一次性工程投资大,处理成本 高,耗电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可安全、无害、彻 底、高效地进行水质净化的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的工艺。

  本发明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的工艺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初期动态培养阶段,首先控制污水的PH值为6~9,温度4~30 ℃,然后将污水引入处理区域,通过泵的循环和曝气设备将污水中的氧提 升至1.5~2.0mg/L,投入复合微生物制剂,投入量为5~50g/m3污水,经 过7~15天的培养,经处理达标后的水开始排放,一般为一级排放标准, 此时表明初期动态培养阶段已经成功。

  2)动态培养阶段,将污水进入处理区域,进行连续处理和排放,并 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一天投加二次,投入总量为5~20g/m3污水,并保 持污水中氧含量为1.5~2.0mg/L,污水在处理区域中的停留时间为8~10 小时,表明动态培养成功,并维持处理时间8~10天。

  3)动态运行阶段,每天连续不断处理污水,并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 一天投加二次,投入总量为2~15g/m3污水,并保持污水中氧含量为 1.52.0mg/L,污水在处理区域中的停留时间为6~8小时,照此进行不间断 污水处理。

  其中,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是,酶母菌1~25、乳 酸菌1~5、放线菌2~10、硝化菌5~15、反硝化细菌5~18、亚硝化细菌 0~15、光合菌5~15、氨氧化菌0~12、氨化细菌0~15、芽孢干菌15~ 30、假单孢杆菌2~8、产甲烷菌0~9。以上微生物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 同污水选择不同的微生物组合,构成适合于处理该类污水的复合微生物制 剂。

  本发明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的工艺其优点在于,该复合微生物制剂一 旦投入污水中,能短时间内被“激活”,“激活”后的微生物经几何倍数增 殖,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极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工艺流程简单,便于维 护,操作简便,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固体微生物菌剂,能安全、 彻底、高效地完成水质净化,且一次性投资少,处理成本低,适合于处理 各类污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2002年4月至7月在成都饮马河进行了早日处理水量为 3000m3污染河流限量就地净化生产性试验工程。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组成按 重量百分数计是:

  酵母菌 15%

  乳酸菌 5%

  放线菌 10%

  硝化菌 10%

  反硝化细菌 15%

  芽孢杆菌 25%

  光合菌 10%

  氨氧化菌 5%

  氨化细菌 5%

  治理工艺是:

  1)初期动态培养阶段,首先控制污水的PH值为6~9,温度15~25 ℃,然后将污水引入处理区域,通过泵的循环和曝气设备将污水中的氧提 升至1.5~2.0mg/L,投入复合微生物制剂,投入量为10g/m3污水,经过 12天的培养,经处理达标后的水达地表水GB3838-2002 IV-V类标准,开 始排放;

  2)动态培养阶段,将污水引入处理区域,进行连续处理和排放,并 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一天投加二次,投入总量为8g/m3污水,并保持污 水中氧含量为1.5~2.0mg/L,污水在处理区域中的停留时间为10小时, 维持处理时间10天;

  3)动态运行阶段,每天连续不断处理污水,并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 一天投加二次,投入总量为6g/m3污水,并保持污水中氧含量为1.5~ 2.0mg/L,污水在处理区域中的停留时间为8小时,照此进行不间断的污水 处理。

  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2003年1月至5月在成都西效河进行了早日处理水量为 60000m3污染河水开放式净化工程。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组成按重量百分数 计是:

  酵母菌 15%

  乳酸菌 5%

  放线菌 10%

  硝化菌 10%

  反硝化细菌 10%

  亚硝化菌 5%

  光合菌 10%

  芽孢杆菌 20%

  氨氧化菌 5%

  氨化细菌 5%

  假单胞杆菌 4%

  产甲烷菌 1%

  治理工艺是:

  1)初期动态培养阶段,首先控制污水的PH值为6~9,温度5~20 ℃,然后将污水引入处理区域,通过泵的循环和曝气设备将污水中的氧提 升至1.5~2.0mg/L,投入复合微生物制剂,投入量为10g/m3污水,经过 10天的培养,经处理达标后的水达地表水GB3838-2002 IV类标准,开始排 放;

  2)动态培养阶段,将污水引入处理区域,进行连续处理和排放,并 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一天投加二次,投入总量为8g/m3污水,并保持污 水中氧含量为1.5~2.0mg/L,污水在处理区域中的停留时间为8小时,维 持处理时间8天;

  3)动态运行阶段,每天连续不断处理污水,并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 一天投加二次,投入总量为5g/m3污水,并保持污水中氧含量为1.5~ 2.0mg/L,污水在处理区域中的停留时间为7小时,照此进行不间断的污水 处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