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2.12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IPC分类号E03F5/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包括带有井盖的井体,所述井体上连接有进水主管和排污主管,井体底部为沉泥区,所述排污主管进口处设置有位于井体内的污水溢流堰,排污主管上通过顺水三通连接有位于井体外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延伸至地面以上,且冲洗管末端设置有冲洗泵接口,所述沉泥区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地面以上的负吸式排泥管,所述负吸式排泥管进口处设置有防堵箅子,负吸式排泥管出口处设置有抽吸泵接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快捷,能够解决污水管道淤堵等问题,同时有效的减少井内产生臭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包括带有井盖(1)的井体(2),所述井体(2)上连接有进水主管(3)、进水支管(4)和排污主管(5),井体(2)底部为沉泥区(6),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主管(5)进口处设置有位于井体(2)内的污水溢流堰(7),排污主管(5)上通过顺水三通(8)连接有位于井体(2)外的冲洗管(9),所述冲洗管(9)延伸至地面以上,且冲洗管(9)末端设置有冲洗泵接口(10),所述沉泥区(6)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地面以上的负吸式排泥管(11),所述负吸式排泥管(11)进口处设置有防堵篦子(12),负吸式排泥管(11)出口处设置有抽吸泵接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主管(3)和排污主管(5)同轴设置,所述进水支管(4)高于排污主管(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泥区(6)底部为坡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溢流堰(7)的上沿与排污主管(5)的水平中线重合。
说明书
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会造成局部地区水质恶化。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综合整治,在各地建成了大量水流域环境基础保护设施,其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较大的比重,有效提升了区域性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然而,对于农村和部分城镇地区,由于污水量小且不集中,杂质含量多,容易造成污水管道淤堵;管道淤堵后导致检查井中垃圾沉积严重,沉泥通常不能得到有效清理,造成井内产生大量臭气,严重影响了工程沿线及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小流量污水管易淤堵、易产生臭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包括带有井盖的井体,所述井体上连接有进水主管和排污主管,井体底部为沉泥区,所述排污主管进口处设置有位于井体内的污水溢流堰,排污主管上通过顺水三通连接有位于井体外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延伸至地面以上,且冲洗管末端设置有冲洗泵接口,所述沉泥区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地面以上的负吸式排泥管,所述负吸式排泥管进口处设置有防堵篦子,负吸式排泥管出口处设置有抽吸泵接口。
为了尽可能地收集居民污水和增加排水量,所述进水主管和排污主管同轴设置,所述进水支管高于排污主管。
为了便于污泥沉降和排出,所述沉泥区底部为坡面结构。
为了有效拦截固体杂质进入排污主管,所述污水溢流堰的上沿与排污主管的水平中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于小流量污水管道的防堵防臭型检查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快捷,能够解决污水管道淤堵等问题,同时有效的减少井内产生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