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8.23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IPC分类号C02F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排放缓存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一种污水排放缓存装置,包括设置污水进水管、污水出水管以及回水管的缓存罐;所述缓存罐为圆柱形罐体;所述污水进水管位于缓存罐顶端,污水进水管上设置缓冲泡;所述污水出水管位于缓存罐底端;污水出水管处设置水质监测仪;所述回水管一端与在缓存罐底部与缓存罐连通,另一端与污水处理装置连通;所述污水进水管、污水出水管与回水管由电磁阀控制开闭;还包括控制系统,污水进水管、污水出水管与回水管处的电磁阀由控制系统控制;水质监测仪设置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回水管,当水质监测仪监测到水质不达标时,污水通过回水管重新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直至水质达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排放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污水进水管(1)、污水出水管(2)以及回水管(8)的缓存罐(3);所述缓存罐(3)为圆柱形罐体;所述污水进水管(1)位于缓存罐(3)顶端,污水进水管(1)上设置缓冲泡(4);所述污水出水管(2)位于缓存罐(3)底端;污水出水管(2)处设置水质监测仪(5);所述回水管(8)一端与在缓存罐(3)底部与缓存罐(3)连通,另一端与污水处理装置连通;所述污水进水管(1)、污水出水管(2)与回水管(8)由电磁阀控制开闭;控制系统,污水进水管(1)、污水出水管(2)与回水管(8)处的电磁阀由控制系统控制;水质监测仪(5)设置报警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存罐(3)的高度为1.5~2.5m,缓存罐(3)的直径为1.2~2.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罐(3)的顶端面设置观察窗(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 排放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存罐(3)设置液体观察柱(7),所述液体观察柱(7)在与在缓存罐(3)的底端与缓存罐(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水进水管(1)与污水出水管(2)的直径相同,回水管(8)的直径大于污水进水管(1)。
说明书
一种污水排放缓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排放缓存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对环保越来越重视。针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不对污水进行严格处理排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污水的排放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一旦污水不达标排放会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对于污水经过多重处理后直接排放,这样会造成一定的隐患,如果污水经一系列的处理后并没有达标,并且没有被检测出来而直接排放,同样会对水源造成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保证水质的污水排放缓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水排放缓存装置,包括设置污水进水管、污水出水管以及回水管的缓存罐;所述缓存罐为圆柱形罐体;所述污水进水管位于缓存罐顶端,污水进水管上设置缓冲泡;所述污水出水管位于缓存罐底端;污水出水管处设置水质监测仪;所述回水管一端与在缓存罐底部与缓存罐连通,另一端与污水处理装置连通;所述污水进水管、污水出水管与回水管由电磁阀控制开闭;还包括控制系统,污水进水管、污水出水管与回水管处的电磁阀由控制系统控制;水质监测仪设置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改进在于:缓存罐的高度为1.5~2.5m,缓存罐的直径为1.2~2.5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缓存罐的顶端面设置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改进在于:缓存罐设置液体观察柱,所述液体观察柱在与在缓存罐的底端与缓存罐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改进在于:污水进水管与污水出水管的直径相同,回水管的直径大于污水进水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设置回水管,当水质监测仪监测到水质不达标时,污水通过回水管重新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直至水质达标。
本实用新型设置观察窗可以更直观的观察缓存罐内污水的情况,更便捷的处理缓存罐内污水各种情况。
本实用新型回水管直径大于污水进水管可以保证不达标的污水更快的返回污水处理系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置控制系统,将普通阀门改为电磁阀,控制系统控制不同位置的电磁阀的打开及关闭,达到污水的缓存排放控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节约了人工成本,完成了对水质的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