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便于处理沉淀垃圾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发布时间:2019-4-6 10:17:2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7.02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承台、活动架和导轨,所述承台的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承重墙,所述沉淀池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孔,所述沉淀池的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活动架的下端固定有挡杆,活动架的后方设置有第一沉淀箱,所述第一沉淀箱的顶端通过橡胶垫层与沉淀池的底端相接触,所述导轨固定在承重墙的内侧,所述第二沉淀箱的后方设置有液压缸。该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设置有沉淀池和沉淀箱,沉淀垃圾可以自然沉降到沉淀箱内,而满载沉淀箱可以替换,提高了沉淀池的使用效率,而液压缸和液压杆的设置,可以实现机械替换沉淀箱,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大大的降低了污水处理企业的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承台(1)、活动架(9)和导轨(15),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1)的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承重墙(2),且承重墙(2)的上方设置有沉淀池(3),所述沉淀池(3)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孔(4),且沉淀池(3)的下端右侧设置有出水孔(5),所述沉淀池(3)的上方设置有电机(6),且电机(6)通过转轴(7)与齿轮(8)相连接,所述活动架(9)的下端固定有挡杆(10),且活动架(9)与齿轮(8)相连接,所述活动架(9)的后方设置有第一沉淀箱(11),且第一沉淀箱(11)设置在承重墙(2)的内侧,所述第一沉淀箱(11)的顶端通过橡胶垫层(12)与沉淀池(3)的底端相接触,且橡胶垫层(12)设置在沉淀池(3)的底部,所述第一沉淀箱(11)的后方设置有第二沉淀箱(16),且第一沉淀箱(11)和第二沉淀箱(16)的下方均设置有挂环(13),所述导轨(15)固定在承重墙(2)的内侧,且导轨(15)的内部设置有滚轮(14),所述第二沉淀箱(16)的后方设置有液压缸(17),且液压缸(17)上设置有液压杆(18),同时液压杆(18)的一端与第二沉淀箱(16)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墙(2)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承重墙(2)的宽度与第一沉淀箱(11)的宽度和第二沉淀箱(16)的宽度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的底端为开口状,且沉淀池(3)的底端尺寸与第一沉淀箱(11)的内部尺寸和第二沉淀箱(16)的内部尺寸均相等,同时第一沉淀箱(11)的尺寸和第二沉淀箱(16)的尺寸完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9)的内侧面设置有卡齿(901),且卡齿(901)和齿轮(8)之间为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杆(10)的长度小于沉淀池(3)的宽度,且挡杆(10)的长度大于第一沉淀箱(11)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箱(11)和第二沉淀箱(16)通过滚轮(14)与导轨(15)均构成滑动机构,且导轨(15)设置有两条,同时导轨(15)的长度为第一沉淀箱(11)宽度的两倍。

  说明书

  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增长,人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废水量正在快速增长,而对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处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对污水处理公司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沉淀池作为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沉淀池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其内部会产生很多沉淀垃圾,而对于产生的沉淀垃圾的清理工作也十分繁重,若使用人工处理不仅效率慢,而且也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使用挖掘机挖掘处理不仅额外增加工作量,还会增加高昂的成本,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产生的沉淀垃圾的清理工作十分繁重,若使用人工处理不仅效率慢,而且也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使用挖掘机挖掘处理不仅额外增加工作量,还会增加高昂的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承台、承重墙、沉淀池、进水孔、出水孔、电机、转轴、齿轮、活动架、挡杆、第一沉淀箱、橡胶垫层、挂环、滚轮、导轨、第二沉淀箱、液压缸和液压杆,所述承台的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承重墙,且承重墙的上方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孔,且沉淀池的下端右侧设置有出水孔,所述沉淀池的上方设置有电机,且电机通过转轴与齿轮相连接,所述活动架的下端固定有挡杆,且活动架与齿轮相连接,所述活动架的后方设置有第一沉淀箱,且第一沉淀箱设置在承重墙的内侧,所述第一沉淀箱的顶端通过橡胶垫层与沉淀池的底端相接触,且橡胶垫层设置在沉淀池的底部,所述第一沉淀箱的后方设置有第二沉淀箱,且第一沉淀箱和第二沉淀箱的下方均设置有挂环,所述导轨固定在承重墙的内侧,且导轨的内部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二沉淀箱的后方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上设置有液压杆,同时液压杆的一端与第二沉淀箱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承重墙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承重墙的宽度与第一沉淀箱的宽度和第二沉淀箱的宽度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底端为开口状,且沉淀池的底端尺寸与第一沉淀箱的内部尺寸和第二沉淀箱的内部尺寸均相等,同时第一沉淀箱的尺寸和第二沉淀箱的尺寸完全相同。

  优选的,所述活动架的内侧面设置有卡齿,且卡齿和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杆的长度小于沉淀池的宽度,且挡杆的长度大于第一沉淀箱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沉淀箱和第二沉淀箱通过滚轮与导轨均构成滑动机构,且导轨设置有两条,同时导轨的长度为第一沉淀箱宽度的两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处理沉淀垃圾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1)设置有沉淀池和沉淀箱,且沉淀箱设置在沉淀池的下方,同时沉淀池的底部设置为开口状,沉淀垃圾可以自然沉降到沉淀箱内,而满载沉淀箱可以替换,提高了沉淀池的使用效率,而液压缸和液压杆的设置,可以实现机械替换沉淀箱,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大大的降低了污水处理企业的成本;

  (2)设置有电机、转轴、齿轮、活动架和挡杆,挡杆的长度大于沉淀箱的长度,可以固定住新替换的沉淀箱前端位置,后方设置有液压缸和液压杆可以固定住沉淀箱的后端位置,从而将沉淀箱固定在沉淀池的正下方;

  (3)设置有电机、转轴、齿轮和活动架,可以通过电机带动转轴、齿轮和活动架依次转动,调节挡杆的上下位置,实现替换满载沉淀箱和固定住新沉淀箱的目的,同时沉淀箱底部设置有挂环,可以用牵引车和挂钩拖走满载沉淀箱,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