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12.25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01/20; C02F103/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镀锌镍废水依次经初沉淀、高铁破络剂处理、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处理和絮凝沉淀后达标排放。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易于管理和操作,处理效率高,破络效果好,可一次性将高浓度锌镍废水处理到0.1mg/L以下,突破了现有锌镍废水无法一次处理达标的难题。所处理污水重金属浓度低、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3排放标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镀锌镍废水依次经初沉淀、高铁破络剂处理、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处理和絮凝沉淀后达标排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沉淀的工序为:通过采用摩尔浓度为0.1-5mo l/L的pH调节剂将废水调节到pH9-11的条件下进行沉淀;
所述pH调节剂选自碱性的无机试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H调节剂选自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铁破络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在常温下混合搅拌1-3小时制造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铁破络剂的投加浓度为100-500mg/L;
所述高铁破络剂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包含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30-100%的聚乙烯二胺四乙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聚乙烯二胺四乙酸的含量低于100%时,与重金属捕足剂复配使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的投加浓度为50-500mg/L;
所述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处理的时间为10分钟以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的工序通过在废水中添加絮凝剂和助凝剂来实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5%的聚合氯化铝溶液;
所述聚合氯化铝的投加浓度为100-1000mg/L;
所述助凝剂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1.5%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
所述聚丙烯酰胺的投加浓度为1-10mg/L。
说明书
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含镍电镀废水主要来自于镀镍生产过程中镀槽废液和镀件漂洗水,废镀液量少但其中镍离子浓度含量非常高,镀件漂洗水是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占车间废水排放量的80%以上。镀件漂洗水水量大,一般分为电镀锌镍废水和化学镀锌镍废水,电镀锌镍废水成分复杂,除了镍离子外,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络合剂,比如柠檬酸、酒石酸、次磷酸钠等。
含镍电镀废水处理标准在电镀废水处理标准中,国家表一标准要求镍排放标准不高于1mg/L,国家表二标准要求不高于0.5mg/L,国家表三标准要求不高于0.1mg/L,根据《电镀废水治理工程规范》中要求含镍废水需要单独收集,并且镍需要处理至标准才能排放至综合池。
现有的技术中需经调pH、混凝、絮凝、沉淀、重金属捕足剂处理,再次混凝、絮凝和沉淀的步骤。该处理过程步骤繁多,需多次的反复絮凝沉淀的步骤,造成了不必要的试剂浪费和设备支出,另外,普通的处理工序很难实现锌镍超标废水的达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处理过程简单,处理效果好,能一次达标的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镀锌镍废水依次经初沉淀、高铁破络剂处理、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处理和絮凝沉淀后达标排放。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初沉淀的工序为:通过pH调节剂将浓度为0.1-5mol/L的废水调节到pH9-11的条件下进行沉淀;
上述pH调节剂选自碱性的无机试剂。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pH调节剂选自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等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高铁破络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在常温下混合搅拌1-3小时制造而成: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高铁破络剂的投加浓度为100-500mg/L;该高铁破络剂氧化性能高于单一氧化剂,可将络合态重金属氧化成离子态重金属。
上述高铁破络剂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以上。
该重金属捕捉剂为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单体中COOH单元极易与重金属发生鳌合反应,生成可以沉淀的-COOR(R为重金属)。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含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30-100%的聚乙烯二胺四乙酸。
上述聚乙烯二胺四乙酸为以如下结构的化合物为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后的产物:
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200-1200。
根据使用的需要上述聚乙烯二胺四乙酸还可以被替换为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的聚合反应纯产物。
R1-R4中的任一一个或几个基团为NH-COOH,氢或甲基,其中,R1-R4中的至少一个为NH-COOH。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当聚乙烯二胺四乙酸的含量低于100%时,与重金属捕足剂复配使用。
该重金属捕足剂指市售的任何一款,能够用于水处理的重金属捕足剂。
该重金属捕捉剂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将锌镍废水中锌和镍完全破络合,且其铁含量非常高,可与废水中的锌、镍产生共沉淀,达到去除废水中锌镍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的投加浓度为50-500mg/L;
上述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处理的时间为10分钟以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絮凝沉淀的工序通过在废水中添加絮凝剂和助凝剂来实现。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镀锌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絮凝剂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5%的聚合氯化铝溶液;
上述聚合氯化铝的投加浓度为100-1000mg/L;
上述助凝剂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1.5%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
上述聚丙烯酰胺的投加浓度为1-10mg/L。
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易于管理和操作,处理效率高,破络效果好,可一次性将高浓度锌镍废水处理到0.1mg/L以下,突破了现有锌镍废水无法一次处理达标的难题。所处理污水重金属浓度低、达到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3排放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废水经过收集到达初沉池后,首先,用1mol/L的氢氧化钠将废水pH调节到8左右进行初次沉淀,上清液流入到反应池,然后投加高铁破络剂1#,搅拌 30min以上,随后加入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1#搅拌10min以上,最后加入投加浓度为500mg/L的絮凝剂10%聚合氯化铝溶液和投加浓度为10mg/L的助凝剂 1%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后废水达到处理后排放水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表三标准要求(不高于0.1mg/L排放标准)。
高铁破络剂1#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在常温下混合搅拌2小时制造而成:
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1#为聚乙烯二胺四乙酸(M=1200)。
实施例二、
废水经过收集到达初沉池后,首先,用5mol/L的石灰将废水pH调节到9 左右进行初次沉淀,上清液流入到反应池,然后投加高铁破络剂2#,搅拌30min 以上,随后加入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2#搅拌10min以上,最后加入投加浓度为 200mg/L的絮凝剂10%聚合氯化铝溶液和投加浓度为5mg/L的助凝剂1%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后废水达到处理后排放水达到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表三标准要求(不高于0.1mg/L排放标准)。
高铁破络剂2#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在常温下混合搅拌1小时制造而成:
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2#为聚乙烯二胺四乙酸(M=800)。
实施例二、
废水经过收集到达初沉池后,首先,用0.5mol/L的氢氧化钠将废水pH调节到10左右进行初次沉淀,上清液流入到反应池,然后投加高铁破络剂3#,搅拌30min以上,随后加入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3#搅拌10min以上,最后加入投加浓度为100mg/L的絮凝剂10%聚合氯化铝溶液和投加浓度为1mg/L的助凝剂 1%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后废水达到处理后排放水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表三标准要求(不高于0.1mg/L排放标准)。
高铁破络剂3#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在常温下混合搅拌3小时制造而成:
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3#为90%的聚乙烯二胺四乙酸(M=400)。
实施例四、
废水经过收集到达初沉池后,首先,用5mol/L的氢氧化钠将废水pH调节到11左右进行初次沉淀,上清液流入到反应池,然后投加高铁破络剂1#,搅拌 30min以上,随后加入高分子重金属捕捉剂1#搅拌10min以上,最后加入投加浓度为50mg/L的絮凝剂15%聚合氯化铝溶液和投加浓度为1mg/L的助凝剂5%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后废水达到处理后排放水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表三标准要求(不高于0.1mg/L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