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1-3-15 16:51:4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 20201128 

公开(公告)日 20210202 

IPC分类号 C02F9/14; C02F1/52; C02F3/32; C02F103/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收集养殖塘尾水的收集井、提升泵、第一絮凝沉淀池、第二絮凝沉淀池、生态塘和污泥池,所述提升泵的一端连通收集井、另一端连接第一絮凝沉淀池,将收集井内的养殖尾水排入第一絮凝沉淀池内,所述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之间连通,且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内的污泥排入污泥池内,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内的上层滤液排入生态塘内,该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普通处理方法投资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在污水絮凝沉淀的过程中,能够加速药液与污水的混合,使沉淀的速度更快,同时无需额外的动力组件,既能实现整体的工作,实用性更好。

4.pn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收集养殖塘尾水的收集井、提升泵、第一絮凝沉淀池、第二絮凝沉淀池、生态塘和污泥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的一端连通收集井、另一端连接第一絮凝沉淀池,将收集井内的养殖尾水排入第一絮凝沉淀池内,所述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之间连通,且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内的污泥排入污泥池内,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内的上层滤液排入生态塘内; 

所述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均用于对尾水的加药后的絮凝沉淀; 

所述污泥池用于对絮凝沉淀后污泥的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 

所述生态塘用于对加药沉淀后污水上层滤液的收集,并通过生态净化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 

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构成第一絮凝沉淀池和第二絮凝沉淀池的第一池体(1)以及构成污泥池的第二池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的顶端开口上设有密封开口的盖板(5),所述第一池体(1)与第二池体(2)紧挨设置,第二池体(2)位于第一池体(1)的正下方,第一池体(1)内的内部通过隔板分设有第一沉淀腔(3)和第二沉淀腔(4),且隔板的顶端设有连通第一沉淀腔(3)和第二沉淀腔(4)的通口(13),第一沉淀腔(3)与第二沉淀腔(4)的底端中间处均开有连通第二池体(2)的污泥开口,并在污泥开口处设有污泥挡板(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的顶端面位于第一沉淀腔(3)正上方一侧安装有进污管(6),位于第一沉淀腔(3)中间处安装有顶框(10),位于第二沉淀腔(4)正上方一侧安装有排水泵(14),所述进污管(6)内安装有构成动力组件的转动轴(7)和叶轮(8),其中所述转动轴(7)的两端分别插在进污管(6)的内壁中转动,转动轴(7)的一端伸出进污管(6)并连接有传动轴(9),所述叶轮(8)对称安装在转动轴(7)的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10)的内腔顶端设有药箱(11),药箱(11)的底端安装有出药管(23),并通过出药管(23)与盖板(5)上插接的进药管(22)连通,所述进药管(2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在盖板(5)上转动连接的转动外管(24),且转动外管(24)的外侧套接有与传动轴(9)传动连接的啮合组件,所述进药管(22)的底端与出药盘(12)连通,且出药盘(12)的底端面开设有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喷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组件包括固定套接在转动外管(24)外侧顶端的第二锥齿轮(27)以及与第二锥齿轮(27)顶端一侧啮接的第一锥齿轮(26),且所述传动轴(9)伸入顶框(10)内的一端插入第一锥齿轮(26)的内部与第一锥齿轮(26)固定连接,所述出药管(23)的外侧还安装有电磁阀(25),出药管(23)的底端与进药管(22)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腔(3)与第二沉淀腔(4)的底端位于污泥开口的外侧均设有漏斗状的导污块(17),所述第二沉淀腔(4)的侧壁上还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体(2)的内部设有两组分为位于污泥挡板(16)正下方的液压升降柱(18),两组液压升降柱(18)的顶端分别与两组污泥挡板(16)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污泥挡板(16)的顶端面均呈中心向上凸起的球形弧面结构,且两组液压升降柱(18)之间的第一池体(1)底端面安装有刮泥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池体(1)底端面处的电机(19)以及固定套接在电机(19)输出轴外侧的清理杆(20),所述清理杆(20)一端套在电机(19)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底端面设置有清理刷,第二池体(2)的底端面一侧安装有延伸出第二池体(2)的排泥管(21)。 


说明书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会导致养殖池水富营养化,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环境,导致鱼、虾、蟹等养殖动物的疾病发生,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养殖尾水排入外河,会对自然水域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目前的养殖尾水多数都会通过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而现阶段的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在对养殖尾水处理的过程中,步骤繁琐,投资和运行成本高,同时在对养殖尾水处理的絮凝沉淀过程中,加药沉淀的效率低,耗能大,影响整体的处理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收集养殖塘尾水的收集井、提升泵、第一絮凝沉淀池、第二絮凝沉淀池、生态塘和污泥池,所述提升泵的一端连通收集井、另一端连接第一絮凝沉淀池,将收集井内的养殖尾水排入第一絮凝沉淀池内,所述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之间连通,且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内的污泥排入污泥池内,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内的上层滤液排入生态塘内; 

所述第一絮凝沉淀池与第二絮凝沉淀池均用于对尾水的加药后的絮凝沉淀; 

所述污泥池用于对絮凝沉淀后污泥的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 

所述生态塘用于对加药沉淀后污水上层滤液的收集,并通过生态净化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 

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构成第一絮凝沉淀池和第二絮凝沉淀池的第一池体以及构成污泥池的第二池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池体的顶端开口上设有密封开口的盖板,所述第一池体与第二池体紧挨设置,第二池体位于第一池体的正下方,第一池体内的内部通过隔板分设有第一沉淀腔和第二沉淀腔,且隔板的顶端设有连通第一沉淀腔和第二沉淀腔的通口,第一沉淀腔与第二沉淀腔的底端中间处均开有连通第二池体的污泥开口,并在污泥开口处设有污泥挡板。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端面位于第一沉淀腔正上方一侧安装有进污管,位于第一沉淀腔中间处安装有顶框,位于第二沉淀腔正上方一侧安装有排水泵,所述进污管内安装有构成动力组件的转动轴和叶轮,其中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插在进污管的内壁中转动,转动轴的一端伸出进污管并连接有传动轴,所述叶轮对称安装在转动轴的外侧面。 

优选的,所述顶框的内腔顶端设有药箱,药箱的底端安装有出药管,并通过出药管与盖板上插接的进药管连通,所述进药管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在盖板上转动连接的转动外管,且转动外管的外侧套接有与传动轴传动连接的啮合组件,所述进药管的底端与出药盘连通,且出药盘的底端面开设有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喷孔。 

优选的,所述啮合组件包括固定套接在转动外管外侧顶端的第二锥齿轮以及与第二锥齿轮顶端一侧啮接的第一锥齿轮,且所述传动轴伸入顶框内的一端插入第一锥齿轮的内部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出药管的外侧还安装有电磁阀,出药管的底端与进药管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沉淀腔与第二沉淀腔的底端位于污泥开口的外侧均设有漏斗状的导污块,所述第二沉淀腔的侧壁上还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池体的内部设有两组分为位于污泥挡板正下方的液压升降柱,两组液压升降柱的顶端分别与两组污泥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污泥挡板的顶端面均呈中心向上凸起的球形弧面结构,且两组液压升降柱之间的第一池体底端面安装有刮泥组件。 

优选的,所述刮泥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池体底端面处的电机以及固定套接在电机输出轴外侧的清理杆,所述清理杆一端套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底端面设置有清理刷,第二池体的底端面一侧安装有延伸出第二池体的排泥管。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将养殖塘尾水经过提升泵送入到第一絮凝沉淀池和第二絮凝沉淀池构成的第一池体,在第一池体内加药沉淀后,通过排水泵将上层滤液送入到生态塘内处理,将污泥送入到污泥池中集中处理,使整体处理步骤简单,快速,解决了普通处理方法投资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污水在进入第一絮凝沉淀池和第二絮凝沉淀池构成的第一池体内时,会带动叶轮和转动轴的转动,并通过传动轴、啮合组件带动顶框内转动外管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沉淀腔内出药盘的旋转,使污水絮凝沉淀的过程中,能够加速药液与污水的混合,使沉淀的速度更快,同时无需额外的动力组件,既能实现整体的工作,耗能小,并在污水停止进入时,跟随停止转动,实用性高;此外在将沉淀后的污泥送入到沉淀池时,能够由液压升降柱带动污泥挡板的升降以及电机带动清理杆的转动,实现了污泥的快速进入,以及避免污泥在污泥挡板上堆积的状况,整体的效果更好。 (发明人 王东荣;杜芳 )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