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

发布时间:2021-5-27 9:45:4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11.05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IPC分类号C02F9/02; C02F11/1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针对现有的装置很难保证气泡迅速的接近水面,在气泡裹挟污泥上升的过程中,可能会被水流再次带入到浓缩池内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浓缩箱,所述浓缩箱靠近底部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加压回流进水管,所述加压回流进水管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污水进水管,所述浓缩箱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一侧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同一个定轴,两个所述定轴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套辊。本发明设置在固定座一侧外壁的波纹导流板随着水流会一定幅度的摆动,摆动的波纹导流板将气泡裹挟的浮泥直接带入到水面上,保证了浮泥收集的高效性。

5.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包括浓缩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箱(10)靠近底部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加压回流进水管(1),所述加压回流进水管(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污水进水管(2),所述浓缩箱(10)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11),两个所述固定板(11)的相对一侧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同一个定轴,两个所述定轴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套辊,两个所述套辊的外壁上套接有同一个传送带(6),所述传送带(6)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刮板(7),所述浓缩箱(10)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设计为会凸块结构,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波纹导流板(18),所述浓缩箱(10)的靠近底部的两侧内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同一个拨水扇板(21),拨水扇板(21)位于加压回流进水管(1)一端的斜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箱(10)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7),第一挡板(17)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板(22),过滤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浓缩箱(10)的一侧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箱(10)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清水排水管(3),清水排水管(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固定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输出轴的一端键连接在定轴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开有沉泥收集槽(20),沉泥收集槽(20)的底部内壁上开有排污口,浓缩箱(10)底部外壁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沉泥排出管(16),沉泥排出管(16)与排污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箱(10)靠近顶部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箱(10)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集污箱(8),集污箱(8)的一侧外壁上滑动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集污抽屉(12),集污抽屉(12)的底部内壁开有漏孔,集污抽屉(12)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把手(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8)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水管(15),循环水管(15)的一侧外壁上设有第二旋钮(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箱(10)底部外壁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9)。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8)的一侧内壁上通过铰链连接有弹力板(25),集污箱(8)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4),复位弹簧(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力板(25)的底部外壁上,集污箱(8)顶部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板(23)。

说明书

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水率很高,所以污泥的体积比较大,对污泥的处理、利用和运输造成困难。污泥浓缩就是通过污泥增稠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和减小污泥的体积,从而降低后续处理费用。污泥浓缩常用的方法有重力浓缩法、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三种。气浮浓缩法多用于浓缩污泥颗粒较轻(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污泥,如剩余活性污泥、生物滤池污泥等。近几年在混合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浓缩方面也得到了推广应用。气浮浓缩有部分回流气浮浓缩系统和无回流气浮浓缩系统两种,其中部分回流气浮浓缩系统应用较多。另外,气浮浓缩池分为圆形和矩形两类,小型气浮装置(处理能力小于100m3/h)多采用矩形气浮浓缩池,大中型气浮装置(处理能力大于100m3/h)多采用辐流式气浮浓缩池。气浮浓缩池一般采用水密性钢筋混凝土建造,小水量也有的采用钢板焊制或者其他非金属材料制作。右为气浮浓缩池的两种形式。气浮浓缩工艺流程:澄清水从池底引出,一部分外排,一部分用水泵引入压力溶气罐加压溶气。溶气水通过减压阀从底部进入进水室,减压后的溶气水释放出大量微小气泡,并迅速依附在待气浮的污泥颗粒上,携带固体上升,形成浮渣层。浓缩污泥在池面由刮泥机刮出池外。

现有的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存在以下问题:污水中的污泥在小气泡的包裹下上升,现有的装置很难保证气泡迅速的接近水面,在气泡裹挟污泥上升的过程中,可能会被水流再次带入到浓缩池内,浓缩效果较差,而现有专利不易解决此类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现有的装置很难保证气泡迅速的接近水面,在气泡裹挟污泥上升的过程中,可能会被水流再次带入到浓缩池内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印染废水用气浮浓缩装置,包括浓缩箱,所述浓缩箱靠近底部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加压回流进水管,所述加压回流进水管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污水进水管,所述浓缩箱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一侧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同一个定轴,两个所述定轴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套辊,两个所述套辊的外壁上套接有同一个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刮板,所述浓缩箱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设计为会凸块结构,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波纹导流板,所述浓缩箱的靠近底部的两侧内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同一个拨水扇板,拨水扇板位于加压回流进水管一端的斜上方。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浓缩箱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板,过滤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浓缩箱的一侧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浓缩箱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清水排水管,清水排水管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一个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键连接在定轴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开有沉泥收集槽,沉泥收集槽的底部内壁上开有排污口,浓缩箱底部外壁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沉泥排出管,沉泥排出管与排污口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浓缩箱靠近顶部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浓缩箱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集污箱,集污箱的一侧外壁上滑动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集污抽屉,集污抽屉的底部内壁开有漏孔,集污抽屉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污箱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水管,循环水管的一侧外壁上设有第二旋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浓缩箱底部外壁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污箱的一侧内壁上通过铰链连接有弹力板,集污箱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力板的底部外壁上,集污箱顶部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波纹导流板和拨水扇板,将清水用水泵引入压力溶气罐加压溶气,溶气水通过减压阀从底部进入浓缩箱内,同时将污水从污水进水管通入到加压回流进水管中,减压后的溶气水释放出大量微小气泡,并迅速依附在待气浮的污泥颗粒上,携带固体上升,形成浮渣层,在气泡裹挟污泥颗粒上升的时候,水流会自主驱动拨水扇板转动,转动的拨水扇板将大量的微小气泡分散开,更加充分裹挟污泥,设置在固定座一侧外壁的波纹导流板随着水流会一定幅度的摆动,摆动的波纹导流板将气泡裹挟的浮泥直接带入到水面上,保证了浮泥收集的高效性;

2.通过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启动电机,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转动的传送带在其外壁橡胶材质的刮板作用下,沿着水面逐步拨弄到集污箱内,第一挡板配合过滤板可以有效的阻止浮泥在刮板的带动下不会从清水排水管处流出,固定座的另一侧外壁上设有沉泥收集槽,一些大颗粒杂质会堆积在一起,从固定座的另一侧滑落到沉泥收集槽内,设置的第二挡板可以组织在刮板拨弄的过程中,浮泥再次进入到浓缩箱内部的另一侧,高效率的排出浮泥,浮泥进入到集污箱后,在不同粒径漏孔的集污抽屉过滤下,充分浓缩出污水中的沉积物;

3.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和弹力板,拨弄出的浮泥落入到弹力板上,在弹力板底部复位弹簧的支撑下,带有水渍的浮泥会被弹力板弹射到侧板上,侧板设置为弧形结构,保证了浮泥不会洒出集污箱之外,撞击一遍浮泥可以有效的去除其中的水渍,保证了浮泥的含水量更低,收集后更容易搬运。

(发明人:汪日平;黄俊波)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