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污泥浓缩微砂高速沉淀技术

发布时间:2023-11-30 10:50:5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8.30

申请日:2022.07.05

分类号:C02F11/14(2019.01)I;C02F11/121(2019.01)I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包括混凝池、注砂池、絮凝池和沉淀池,还包括:回流系统,内回流系统包括内回流管,所述内回流管的开口端位于沉淀池的底部,内回流管上分别接通有微砂回流泵和旋流器;外回流系统包括外回流管,所述外回流管上分别接通有分配槽和微砂回流泵,所述微砂回流泵设于沉淀池的一侧。本发明充分利用微砂压载作用,使得形成的悬浮物固体絮团快速沉降;通过外回流系统,将部分外排的污泥再次进入内回流系统,以达到污泥浓缩的目的,大大减小了整个系统排外的污泥量,极大的提高了污泥浓度,使得排泥浓度高,出水效果好,占地小,动力消耗低。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包括混凝池、注砂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流系统,所述回流系统包括内回流系统和外回流系统;所述内回流系统包括内回流管,所述内回流管的开口端位于沉淀池的底部,内回流管上分别接通有微砂回流泵和旋流器;所述外回流系统包括外回流管,所述外回流管上分别接通有分配槽和微砂回流泵,所述微砂回流泵设于沉淀池的一侧;所述混凝池、注砂池和絮凝池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立式搅拌机、第二立式搅拌机和第三立式搅拌机,所述混凝池、注砂池、絮凝池和沉淀池通过隔墙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反应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回流系统通过在分配槽内设置堰板或在外回流管上设置阀门的方式调节污泥回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砂回流泵通过内回流管与旋流器连接,所述旋流器用于进行泥砂分离并排泥至分配槽,所述分配槽通过外回流管与微砂回流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内部安装有刮泥机,所述沉淀池的内部上侧设有倾斜件,所述倾斜件的上方设有集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注砂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均为矩形,所述沉淀池的中心设有泥斗,且沉淀池的底面设有坡度为5-15%的斜面坡向泥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式搅拌机、第二立式搅拌机和第三立式搅拌机的桨叶直径均为所在池宽度的1/2-1/3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使用的微砂粒径为100-200微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包括混凝池、注砂池、絮凝池和沉淀池,还包括:回流系统,所述回流系统包括内回流系统和外回流系统;所述内回流系统包括内回流管,所述内回流管的开口端位于沉淀池的底部,内回流管上分别接通有微砂回流泵和旋流器;所述外回流系统包括外回流管,所述外回流管上分别接通有分配槽和微砂回流泵,所述微砂回流泵设于沉淀池的一侧;所述混凝池、注砂池和絮凝池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立式搅拌机、第二立式搅拌机和第三立式搅拌机,所述混凝池、注砂池、絮凝池和沉淀池通过隔墙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反应区。

进一步的,所述外回流系统通过在分配槽内设置堰板或在外回流管上设置阀门的方式调节污泥回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微砂回流泵通过内回流管与旋流器连接,所述旋流器用于进行泥砂分离并排泥至分配槽,所述分配槽通过外回流管与微砂回流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的内部安装有刮泥机,所述沉淀池的内部上侧设有倾斜件,所述倾斜件的上方设有集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池、注砂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均为矩形,所述沉淀池的中心设有泥斗,且沉淀池的底面设有坡度为5-15%的斜面坡向泥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式搅拌机、第二立式搅拌机和第三立式搅拌机的桨叶直径均为所在池宽度的1/2-1/3

进一步的,所述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使用的微砂粒径为100-200微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微砂高速沉淀工艺装置,通过将混凝池、注砂池、絮凝池和沉淀池设置在一个装置中,充分利用微砂压载作用,使得形成的悬浮物固体絮团快速沉降;通过外回流系统,将部分外排的污泥再次进入内回流系统,以达到污泥浓缩的目的,大大减小了整个系统排外的污泥量,极大的提高了污泥浓度,使得排泥浓度高,出水效果好,占地小,动力消耗低;且本装置的微砂回收率高于99.3%,外排污泥浓度高于0.65-1.6%

(发明人:马超)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