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生活污水循环利用装置

发布时间:2024-6-9 8:27:3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3.11.14

申请日:2023.08.23

分类号:B01D29/56(2006.01)I;B01D29/01(2006.01)I;B01D29/00(2006.01)I;B01D29/66(2006.01)I;B01D29/64(2006.01)I;B01D29/9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及其方法,涉及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处理箱,进料管,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有喷气清理机构,遮蔽辅助器,有间歇排料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喷气清理机构,由于驱动电机是间歇式启停,当驱动电机停止运行时,气泵启动,气泵将处理箱内部空气输送到导气管内部,随后通过喷气头喷出高压气体冲击到锥形过滤板内部网孔上,以此通过高压气体对锥形过滤板内部网孔中堵塞的杂质进行清理,从而使得杂质能够被高压气体冲出到锥形过滤板外部,通过旋轴间歇式转动,从而能够对锥形过滤板进行圆周清理,以此避免锥形过滤板内侧网孔发生堵塞,以此提高了锥形过滤板的流通性。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处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的进料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料管(2),所述处理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5),所述收集盒(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锥形过滤板(6),所述锥形过滤板(6)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旋轴(7),所述旋轴(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刮蹭杆(10),所述刮蹭杆(10)贴合在所述锥形过滤板(6)顶端,所述刮蹭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刮板(9),所述弧形刮板(9)设置在所述收集盒(5)的内侧,所述旋轴(7)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杆(13),所述连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环(8),且所述圆环(8)与所述处理箱(1)转动连接,所述圆环(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直齿轮环(11),所述处理箱(1)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至所述处理箱(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2),且所述第一直齿轮(12)与所述直齿轮环(11)相啮合,所述旋轴(7)的底端贯穿至所述锥形过滤板(6)的内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接桶(17),所述矩形连接桶(17)的一侧设置有喷气清理机构,用于对所述锥形过滤板(6)网孔中杂质进行清理;所述旋轴(7)的外壁设置有遮蔽辅助器,用于对正在清理所述锥形过滤板(6)的网孔的上方进行遮蔽;所述收集盒(5)的排料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料斗(4),且所述排料斗(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处理箱(1)的外部,所述排料斗(4)的内侧设置有间歇排料组件,用于将堆积在所述排料斗(4)内侧的污垢排出到所述处理箱(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连接桶(17)一端的固定架(19),所述固定架(19)的内侧安装有气泵(23),所述气泵(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22),所述导气管(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波纹管(26),所述波纹管(26)的一端安装有喷气头(24),且所述喷气头(24)位于所述锥形过滤板(6)的下方,所述喷气头(2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辅助架(25),所述辅助架(25)的一端设置有往复摇摆组件,所述辅助架(25)的另一端设置有拉扯换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辅助器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轴(7)顶端的保护套筒(15),所述保护套筒(15)的内侧安装有转杆(49),所述转杆(49)的输出端连接有矩形动力块(56),且所述矩形动力块(56)滑动连接在所述旋轴(7)的内部,所述矩形动力块(56)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遮蔽盖(16),且所述遮蔽盖(16)位于所述锥形过滤板(6)的上方,所述遮蔽盖(16)的顶端位于所述矩形动力块(5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4),所述压缩弹簧(14)的一端与所述矩形动力块(5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轴(7)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矩形动力块(56)相匹配的矩形槽,所述矩形动力块(56)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遮蔽盖(16)相匹配的限位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摇摆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连接桶(17)内侧的转杆(49),所述转杆(4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直齿轮(50),所述矩形动力块(5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直齿轮(50)相啮合的第三直齿条(48),所述转杆(49)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矩形连接桶(1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旋盘(51),所述旋盘(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推柱(52),所述旋推柱(52)的外壁套接有回形框(53),所述回形框(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引导块(54),且所述矩形引导块(54)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矩形连接桶(17)的外部并与所述矩形连接桶(17)滑动连接,所述矩形引导块(5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L形活动杆(55),且所述L形活动杆(55)的一端贯穿至所述辅助架(25)的内侧并与所述辅助架(25)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扯换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架(19)顶端的Z形座(28),所述Z形座(28)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31),所述往复丝杆(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30),所述收集盒(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锥齿轮(30)相啮合的弧形锥齿条(29),所述往复丝杆(31)的外壁套接有滑动套筒(33),且所述滑动套筒(33)与所述Z形座(28)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套筒(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球套(34),所述连接球套(34)的内侧嵌入有球形摇杆(32),所述辅助架(2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27),所述矩形板(27)与所述球形摇杆(3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筒(33)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往复丝杆(31)相匹配的月牙销,所述滑动套筒(3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Z形座(28)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引导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排料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排料斗(4)内侧的第一密封挡板(18),所述第一密封挡板(18)设置在所述排料斗(4)的进料口处,所述第一密封挡板(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活动杆(37),所述矩形活动杆(37)的一端贯穿至所述排料斗(4)的外部嵌入有滚珠(36),所述第一密封挡板(18)的一端位于所述矩形活动杆(3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38),所述连接弹簧(38)的一端与所述排料斗(4)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L形杆(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排料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排料斗(4)内侧的支座(40),所述支座(40)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直齿轮(42),所述第二直齿轮(42)的上下两端分别啮合有第一直齿条(41)与第二直齿条(47),所述第一直齿条(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L形杆(39),且所述第二L形杆(39)与所述矩形活动杆(37)固定连接,所述排料斗(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座(43),所述连座(4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辅助杆(44),且所述辅助杆(4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齿条(47)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杆(44)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连座(4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45),所述连接环(4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弹簧(46),所述辅助弹簧(46)的一端与所述连座(4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齿条(4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L形动力块(35),所述L形动力块(35)的一端贯穿至所述排料斗(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挡板(57),所述第二密封挡板(57)位于所述排料斗(4)排料口处。

10.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所述进料管(2)与外界污水排出管进行连接,通过所述锥形过滤板(6)对进入到所述处理箱(1)部内部的污水进行过滤,然后通过所述处理箱(1)底端的单向排水阀排出到外界;S2、当所述处理箱(1)内部对污水进行过滤时,间歇式启动所述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一直齿轮(12)进行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直齿轮环(11)通过所述圆环(8)与所述连杆(13)带动所述旋轴(7)进行自转,所述旋轴(7)旋转带动所述刮蹭杆(10)进行转动,从而将所述锥形过滤板(6)顶端过滤下来的杂质清理到所述收集盒(5)的内侧,以此实现了对所述锥形过滤板(6)顶端进行清理的功能;S3、由于所述驱动电机(3)是间歇式启停,当所述驱动电机(3)停止运行时,所述气泵(23)启动,所述气泵(23)将所述处理箱(1)内部空气输送到所述导气管(22)内部,随后通过所述喷气头(24)喷出高压气体冲击到所述锥形过滤板(6)内部网孔上,以此通过高压气体对所述锥形过滤板(6)内部网孔中堵塞的杂质进行清理,从而使得杂质能够被高压气体冲出到所述锥形过滤板(6)外部,通过所述旋轴(7)间歇式转动,从而能够对所述锥形过滤板(6)进行圆周清理,以此避免所述锥形过滤板(6)内侧网孔发生堵塞,以此提高了所述锥形过滤板(6)的流通性;S4、由于所述驱动电机(3)是间歇式启停,当所述驱动电机(3)停止运行时,所述转杆(49)启动,所述转杆(49)输出端驱动所述矩形动力块(56)带动所述遮蔽盖(16)向下移动,当所述遮蔽盖(16)贴合到所述锥形过滤板(6)顶端,对正在清理所述锥形过滤板(6)网孔位置进行遮挡,避免污水中杂质流到正在清理的位置,以此保证了所述喷气头(24)能够稳定地对所述锥形过滤板(6)网孔中杂质进行清理,当所述转杆(49)输出端复位后,所述气泵(23)与所述转杆(49)停止运行,所述驱动电机(3)启动进行运行;S5、所述矩形动力块(56)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所述第三直齿条(48)向下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三直齿轮(50)带动所述转杆(49)进行自转,所述转杆(49)旋转带动所述旋盘(51)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所述旋推柱(52)推动所述回形框(53)进行横向往复移动,所述回形框(53)进行横向往复移动通过所述矩形引导块(54)带动所述L形活动杆(55)进行横向往复移动,使得所述L形活动杆(55)通过所述辅助架(25)带动所述喷气头(24)进行摆动,以此扩大所述喷气头(24)喷射高压气体的范围,从而提高了对所述锥形过滤板(6)网孔清理的效果;S6、所述旋轴(7)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矩形连接桶(17)带动所述固定架(19)进行圆周转动,由于所述弧形锥齿条(29)固定不动,从而通过所述弧形锥齿条(29)内侧斜齿驱动所述锥齿轮(30)带动所述往复丝杆(31)进行转动,从而驱动所述滑动套筒(33)通过所述连接球套(34)拉动所述球形摇杆(32)向所述弧形锥齿条(29)方向进行移动,从而通过所述矩形板(27)与所述辅助架(25)拉动所述喷气头(24)进行纵向移动,从而进一步的扩大了所述喷气头(24)喷射高压气体的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所述锥形过滤板(6)网孔清理的效果,当所述辅助架(25)进行横向往复摆动时使得所述球形摇杆(32)在所述连接球套(34)内侧进行转动,当所述辅助架(25)进行纵向移动时相对于所述L形活动杆(55)进行滑动,当所述辅助架(25)纵向移动到最大位置时,所述L形活动杆(55)还未脱离所述辅助架(25)S7、当所述旋轴(7)带动所述刮蹭杆(10)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带动所述弧形刮板(9)进行转动,通过所述弧形刮板(9)将所述收集盒(5)内侧堆积的杂质清理到所述排料斗(4)内部并落入到所述第二密封挡板(57)的顶端,当所述旋轴(7)通过所述矩形连接桶(17)带动所述固定架(19)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L形杆(20)带动所述三脚块(21)进行转动,当所述三脚块(21)外壁斜面与滚珠(36)接触,推动所述滚珠(36)通过所述矩形活动杆(37)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挡板(18)进入到所述排料斗(4)内部,当所述第一密封挡板(18)将所述排料斗(4)进料口堵塞时,所述矩形活动杆(37)继续当所述第一密封挡板(18)向所述排料斗(4)方向进行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直齿条(41)底端卡齿与所述第二直齿轮(42)接触,驱动所述第二直齿轮(42)拨动所述第二直齿条(47)带动所述L形动力块(35)向远离所述排料斗(4)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密封挡板(57)从所述排料斗(4)排料口处移走,使得堆积在所述排料斗(4)内部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排出到外界,无需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手动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过滤板网孔容易被堵塞和收集盒中堆积的杂质无法自动排出到外界的问题,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进料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锥形过滤板,所述锥形过滤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旋轴,所述旋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刮蹭杆,所述刮蹭杆贴合在所述锥形过滤板顶端,所述刮蹭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刮板,所述弧形刮板设置在所述收集盒的内侧,所述旋轴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环,且所述圆环与所述处理箱转动连接,所述圆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直齿轮环,所述处理箱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所述处理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且所述第一直齿轮与所述直齿轮环相啮合,所述旋轴的底端贯穿至所述锥形过滤板的内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接桶,所述矩形连接桶的一侧设置有喷气清理机构,用于对所述锥形过滤板网孔中杂质进行清理;所述旋轴的外壁设置有遮蔽辅助器,用于对正在清理所述锥形过滤板的网孔的上方进行遮蔽;所述收集盒的排料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料斗,且所述排料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处理箱的外部,所述排料斗的内侧设置有间歇排料组件,用于将堆积在所述排料斗内侧的污垢排出到所述处理箱的外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气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连接桶一端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安装有喷气头,且所述喷气头位于所述锥形过滤板的下方,所述喷气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辅助架,所述辅助架的一端设置有往复摇摆组件,所述辅助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拉扯换位组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遮蔽辅助器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轴顶端的保护套筒,所述保护套筒的内侧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输出端连接有矩形动力块,且所述矩形动力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旋轴的内部,所述矩形动力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遮蔽盖,且所述遮蔽盖位于所述锥形过滤板的上方,所述遮蔽盖的顶端位于所述矩形动力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矩形动力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轴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矩形动力块相匹配的矩形槽,所述矩形动力块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遮蔽盖相匹配的限位滑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往复摇摆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连接桶内侧的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矩形动力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直齿轮相啮合的第三直齿条,所述转杆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矩形连接桶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旋盘,所述旋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推柱,所述旋推柱的外壁套接有回形框,所述回形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引导块,且所述矩形引导块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矩形连接桶的外部并与所述矩形连接桶滑动连接,所述矩形引导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L形活动杆,且所述L形活动杆的一端贯穿至所述辅助架的内侧并与所述辅助架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扯换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架顶端的Z形座,所述Z形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所述收集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锥齿轮相啮合的弧形锥齿条,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壁套接有滑动套筒,且所述滑动套筒与所述Z形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球套,所述连接球套的内侧嵌入有球形摇杆,所述辅助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与所述球形摇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套筒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往复丝杆相匹配的月牙销,所述滑动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Z形座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引导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间歇排料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排料斗内侧的第一密封挡板,所述第一密封挡板设置在所述排料斗的进料口处,所述第一密封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活动杆,所述矩形活动杆的一端贯穿至所述排料斗的外部嵌入有滚珠,所述第一密封挡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矩形活动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排料斗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L形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间歇排料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排料斗内侧的支座,所述支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的上下两端分别啮合有第一直齿条与第二直齿条,所述第一直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L形杆,且所述第二L形杆与所述矩形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排料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座,所述连座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辅助杆,且所述辅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齿条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杆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连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齿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L形动力块,所述L形动力块的一端贯穿至所述排料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挡板,所述第二密封挡板位于所述排料斗排料口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方法,采用上述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所述进料管与外界污水排出管进行连接,通过所述锥形过滤板对进入到所述处理箱部内部的污水进行过滤,然后通过所述处理箱底端的单向排水阀排出到外界;

S2、当所述处理箱内部对污水进行过滤时,间歇式启动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一直齿轮进行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直齿轮环通过所述圆环与所述连杆带动所述旋轴进行自转,所述旋轴旋转带动所述刮蹭杆进行转动,从而将所述锥形过滤板顶端过滤下来的杂质清理到所述收集盒的内侧,以此实现了对所述锥形过滤板顶端进行清理的功能;

S3、由于所述驱动电机是间歇式启停,当所述驱动电机停止运行时,所述气泵启动,所述气泵将所述处理箱内部空气输送到所述导气管内部,随后通过所述喷气头喷出高压气体冲击到所述锥形过滤板内部网孔上,以此通过高压气体对所述锥形过滤板内部网孔中堵塞的杂质进行清理,从而使得杂质能够被高压气体冲出到所述锥形过滤板外部,通过所述旋轴间歇式转动,从而能够对所述锥形过滤板进行圆周清理,以此避免所述锥形过滤板内侧网孔发生堵塞,以此提高了所述锥形过滤板的流通性;

S4、由于所述驱动电机是间歇式启停,当所述驱动电机停止运行时,所述转杆启动,所述转杆输出端驱动所述矩形动力块带动所述遮蔽盖向下移动,当所述遮蔽盖贴合到所述锥形过滤板顶端,对正在清理所述锥形过滤板网孔位置进行遮挡,避免污水中杂质流到正在清理的位置,以此保证了所述喷气头能够稳定地对所述锥形过滤板网孔中杂质进行清理,当所述转杆输出端复位后,所述气泵与所述转杆停止运行,所述驱动电机启动进行运行;

S5、所述矩形动力块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所述第三直齿条向下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三直齿轮带动所述转杆进行自转,所述转杆旋转带动所述旋盘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所述旋推柱推动所述回形框进行横向往复移动,所述回形框进行横向往复移动通过所述矩形引导块带动所述L形活动杆进行横向往复移动,使得所述L形活动杆通过所述辅助架带动所述喷气头进行摆动,以此扩大所述喷气头喷射高压气体的范围,从而提高了对所述锥形过滤板网孔清理的效果;

S6、所述旋轴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矩形连接桶带动所述固定架进行圆周转动,由于所述弧形锥齿条固定不动,从而通过所述弧形锥齿条内侧斜齿驱动所述锥齿轮带动所述往复丝杆进行转动,从而驱动所述滑动套筒通过所述连接球套拉动所述球形摇杆向所述弧形锥齿条方向进行移动,从而通过所述矩形板与所述辅助架拉动所述喷气头进行纵向移动,从而进一步的扩大了所述喷气头喷射高压气体的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所述锥形过滤板网孔清理的效果,当所述辅助架进行横向往复摆动时使得所述球形摇杆在所述连接球套内侧进行转动,当所述辅助架进行纵向移动时相对于所述L形活动杆进行滑动,当所述辅助架纵向移动到最大位置时,所述L形活动杆还未脱离所述辅助架;

S7、当所述旋轴带动所述刮蹭杆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带动所述弧形刮板进行转动,通过所述弧形刮板将所述收集盒内侧堆积的杂质清理到所述排料斗内部并落入到所述第二密封挡板的顶端,当所述旋轴通过所述矩形连接桶带动所述固定架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L形杆带动所述三脚块进行转动,当所述三脚块外壁斜面与滚珠接触,推动所述滚珠通过所述矩形活动杆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挡板进入到所述排料斗内部,当所述第一密封挡板将所述排料斗进料口堵塞时,所述矩形活动杆继续当所述第一密封挡板向所述排料斗方向进行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直齿条底端卡齿与所述第二直齿轮接触,驱动所述第二直齿轮拨动所述第二直齿条带动所述L形动力块向远离所述排料斗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密封挡板从所述排料斗排料口处移走,使得堆积在所述排料斗内部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排出到外界,无需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手动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喷气清理机构,由于驱动电机是间歇式启停,当驱动电机停止运行时,气泵启动,气泵将处理箱内部空气输送到导气管内部,随后通过喷气头喷出高压气体冲击到锥形过滤板内部网孔上,以此通过高压气体对锥形过滤板内部网孔中堵塞的杂质进行清理,从而使得杂质能够被高压气体冲出到锥形过滤板外部,通过旋轴间歇式转动,从而能够对锥形过滤板进行圆周清理,以此避免锥形过滤板内侧网孔发生堵塞,以此提高了锥形过滤板的流通性;

2、通过设置遮蔽辅助器,由于驱动电机是间歇式启停,当驱动电机停止运行时,转杆启动,转杆输出端驱动矩形动力块带动遮蔽盖向下移动,当遮蔽盖贴合到锥形过滤板顶端,对正在清理锥形过滤板网孔位置进行遮挡,避免污水中杂质流到正在清理的位置,以此保证了喷气头能够稳定地对锥形过滤板网孔中杂质进行清理;

3、通过设置往复摇摆组件,矩形动力块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三直齿条向下移动,从而驱动第三直齿轮带动转杆进行自转,转杆旋转带动旋盘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旋推柱推动回形框进行横向往复移动,回形框进行横向往复移动通过矩形引导块带动L形活动杆进行横向往复移动,使得L形活动杆通过辅助架带动喷气头进行摆动,以此扩大喷气头喷射高压气体的范围,从而提高了对锥形过滤板网孔清理的效果;

4、通过设置拉扯换位组件,旋轴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通过矩形连接桶带动固定架进行圆周转动,由于弧形锥齿条固定不动,从而通过弧形锥齿条内侧斜齿驱动锥齿轮带动往复丝杆进行转动,从而驱动滑动套筒通过连接球套拉动球形摇杆向弧形锥齿条方向进行移动,从而通过矩形板与辅助架拉动喷气头进行纵向移动,从而进一步的扩大了喷气头喷射高压气体的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锥形过滤板网孔清理的效果,当辅助架进行横向往复摆动时使得球形摇杆在连接球套内侧进行转动,当辅助架进行纵向移动时相对于L形活动杆进行滑动,当辅助架纵向移动到最大位置时,L形活动杆还未脱离辅助架;

5、通过设置间歇排料组件,当旋轴带动刮蹭杆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带动弧形刮板进行转动,通过弧形刮板将收集盒内侧堆积的杂质清理到排料斗内部并落入到第二密封挡板的顶端,当旋轴通过矩形连接桶带动固定架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L形杆带动三脚块进行转动,当三脚块外壁斜面与滚珠接触,推动滚珠通过矩形活动杆带动第一密封挡板进入到排料斗内部,当第一密封挡板将排料斗进料口堵塞时,矩形活动杆继续当第一密封挡板向排料斗方向进行移动,使得第一直齿条底端卡齿与第二直齿轮接触,驱动第二直齿轮拨动第二直齿条带动L形动力块向远离排料斗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密封挡板从排料斗排料口处移走,使得堆积在排料斗内部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排出到外界,无需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手动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

(发明人:杨骏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