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环保工作,对巩固和扩大“十一五”环保工作成果,实现“十二五”环保工作目标至关重要,确保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
2011年全县环保工作总体思路是:大力支持GDP,竭力减排COD,全力争取生态县,合力谱写和谐篇。具体目标为:落实一项任务,抓好两项建设,强化三项监管,开展四项整治,实现一个目标。工作措施上坚持三个雷打不动:五条主要河流监管雷打不动,燃煤锅炉整治雷打不动,促进空气质量好转雷打不动。
落实一项任务,就是今年要完成生态县创建和建设目标任务。抓好二项建设,就是抓好环保队伍建设和环境信息化建设,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置环境保护派出机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强化三项监管,一是强化对有色公司三大矿、北方铜业有限公司热电厂、选矿厂、湿法炼铜厂等国控企业的监管,特别是有色公司“十八河尾矿库”粉尘污染,继续作为整治重点;二是强化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三是强化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开展四项整治,就是对矿山企业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对企业排污口进行规范整治;对城市和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分类整治方案会后将下发至有关部门和企业);实现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努力使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六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粉尘、烟尘),最终让老百姓喝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吃放心食品。
一、突出抓好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绿色”企业
按照杨县长、张县长的要求垣曲县五龙洛家河铜矿、垣曲县国泰矿业有限公司、垣曲县金鑫铁矿、垣曲燕尾沟煤业有限公司、垣曲县亨鑫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要在2010年厂(矿)区绿化的基础上,今年绿化面积增加至50%以上;垣曲县长直长西石英岩矿、垣曲县长直火老山石英岩矿、垣曲县中意铁矿(原马家庄铁矿)、垣曲县同善铁矿及毛家区域内所有矿山3月上旬将绿化和生态治理方案报县环保局,年底前厂区、矿区内植被恢复和绿化率要达到15%以上;
其它企业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年底前绿化率不得低于厂区可绿化面积的35%。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企业的绿化情况负责,并进行跟踪监督管理,并作为2011年对各乡镇年终考核的主要指标。
二、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实施污染减排攻坚
污染减排是国家和省、市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今年开始实施的《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中已予以明确,具有法律效力。今年我省污染减排指标由2010年的两项增加至六项。在2011年的基数上二氧化硫再削减1.5%、化学需氧量再削减2.1%、氨氮削减1.5%、氮氧化物削减1.5%、烟尘削减2%、粉尘削减2%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政府和有关企业,并制定了相应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责任。
三、强化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四个突破
1、开展大气环境整治,确保优良天数稳定达标,实现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有所突破。
一是继续开展燃煤锅炉专项整治行动。新建燃煤锅炉实行建设项目管理,其燃煤锅炉必须与消烟脱硫设施同时建设,同时运行,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和验收不准投入使用;同时加大对原有燃煤锅炉监督管理,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是全面控制扬尘污染。禁止在城区及周边新建煤炭、矿石、建筑材料、水泥白灰、生产原料等易产生粉尘的物料堆场和销售网点,对现有的堆放场所进行清理整顿规范。
三是建筑工地采用“绿色围档”隔离措施,并辅之以喷水固尘。主要街道实施湿式作业。严格控制交通运输扬尘污染,垃圾清运必须全部密闭运输,确保我县大气环境质量。
2、改善水域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安全,实现水环境质量有所突破。
着力解决选矿废水环境污染事件,源头治理矿产品加工企业尾矿长期存在跑、冒、滴、漏影响我县水环境质量现象的发生。对尾矿库管理维护不善,存在污染河道,群众反映强烈的采选企业将给予最高上限处罚至之停产整改,以确保我县水环境安全。
3、强化项目管理,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实现“环评”执行率和落实率有所突破。
严格审查重点流域亳清河、允西河、板涧河、西阳河沿河2公里内新建任何项目,现有企业要加强自身环境管理,严禁污染物外排污染河道;
严禁未批先建。对未环境影响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无条件拆除设施,恢复地貌,并给予经济处罚;
严禁在敏感区域新建、改建、扩建任何建设项目;
4、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安全保障水平,实现生态建设和成果有所突破。
一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进一步推进生态县的创建工作。按照建设生态垣曲的要求,全力抓好造林绿化工程和蓝天碧水工程。要突出苗木基地、干果经济林、退耕还林和生态林建设四个重点,精心实施好“通道绿化、环城绿化、荒山绿化、村庄绿化、厂矿绿化和城市绿化”六大工程。
二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百县千村万户”生态创建工程和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今年要加大力度开展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并解决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四、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增强环境监管能力
增强综合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按照能力与任务相匹配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改变监管能力薄弱的状况。积极推进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工作;按照布局科学、数据准确、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全县空气、地表水、辐射、生态环境等环境质量监测、监管、环境统计等环境信息网络。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置环保派出机构,将环境保护工作延伸到农村,切实强化农村环境保护,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环境保护队伍。
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三项工作水平
1、提高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利用“6.5环境日”等平台,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表扬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揭露破坏环境、有损公德的丑恶现象。提高外宣品味,在上级报刊、电视发表有分量、有影响力的稿件和影视片,提高我县环保工作知名度。大力推进绿色学校创建,认真组织符合标准的单位申报,力争创建我县第二批绿色学校、1-2家省、市级绿色学校,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提高环保执法水平。将工作落实到具体执法人员,保证环保执法的有序、高效运行。强化岗位职责,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执法人员工作的重要依据,推动执法人员执法意识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强化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对所有处罚案件严格把关,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内部法制管理监督作用。深入做好外部监督的文章,提高环保执法公开透明度,坚持推行政务公开,明确公开内容,设立公开栏,公布举报电话,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执法公正、公开、到位。
3、提高机关建设水平。按照建设“务实、廉洁、高效”机关的总要求,开展“队伍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努力推进“五型”机关创建。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落实《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实施方案》要求,营造学习氛围,制定学习制度和奖惩制度,努力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二是创建和谐型机关。坚持集体议事、分工负责、强化责任、增强团结的原则,重点落实好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三是创建服务型机关。严格落实受理办结机制,健全机关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搞好调查研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加强考核奖惩,实行季度汇报、半年总结、全年考核措施,逐步建立考核机制,奖励先进,鞭策落后。四是创建法制型机关。向社会全面公示环保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申办条件、办理程序、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促进服务对象对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监督。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强化权力的内部制约机制,对法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内部会审。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形成完整的权利责任体系。五是创建廉洁型机关。坚持经常性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落实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制度和干部廉政档案。加强民主评议工作,拓宽征求意见、建议的渠道,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垣曲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