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专利技术】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17-8-10 16:46:0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6.12.28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布置的厌氧区Ⅰ、缺氧区Ⅱ、好氧区Ⅲ、泥水分离区Ⅳ以及污泥区Ⅴ,其中,所述好氧区Ⅲ设置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污泥区Ⅴ设置有第二曝气装置,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连接有输气主管路(1)及所述输气主管路(1)上连接的风机,所述输气主管路(1)上连接有输气支管路(2),所述输气支管路(2)连接有向所述第二曝气设备输送气体的曝气输送管(8);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缺氧区Ⅱ、所述好氧区Ⅲ和/或所述泥水分离区Ⅳ中的污水回流的气提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污水,充分消耗污泥,而且设备简单、节能,并能够实现无人值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厌氧区Ⅰ、缺氧区Ⅱ、好氧区Ⅲ、泥水分离区Ⅳ以及污泥区Ⅴ,其中,所述好氧区Ⅲ设置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污泥区Ⅴ设置有第二曝气装置,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连接有输气主管路(1)及所述输气主管路(1)上连接的风机,所述输气主管路(1)上连接有输气支管路(2),所述输气支管路(2)连接有向所述第二曝气设备输送气体的曝气输送管(8);

  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缺氧区Ⅱ、所述好氧区Ⅲ和/或所述泥水分离区Ⅳ中的污水回流的气提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缺氧区Ⅱ的污水气提至所述厌氧区Ⅰ的第一气提装置、用于将所述好氧区Ⅲ的污水气提至所述缺氧区Ⅱ的第二气提装置、用于将所述泥水分离区Ⅳ的污水气提至所述厌氧区Ⅰ的第三气提装置,所述第一气提装置中的第一气提管(3)、所述第二气提装置中的第二气提管(4)以及所述第三气提装置中的第三气提管(5)均连接到所述输气支管路(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提装置设置有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泥水分离区Ⅳ的污泥气提至所述污泥区Ⅴ的第四气提装置,所述第四气提装置中的第四气提管(6)连接到所述输气支管路(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厌氧区Ⅰ连接的调节池Ⅵ以及用于将所述调节池Ⅵ的污水气提至所述厌氧区Ⅰ的第五气提装置,所述第五气提装置中的第五气提管(7)连接到所述输气支管路(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主管路(1)的与所述输气支管路(2)连接处的下游、所述输气支管路(2)的主路、所述第一气提管(3)、所述第二气提管(4)、所述第三气提管(5)、所述第四气提管(6)、所述第五气提管(7)和/或所述曝气输送管(8)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各管路中气体流量的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Ⅰ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所述缺氧区Ⅱ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污水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厌氧区Ⅰ进入所述缺氧区Ⅱ,并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缺氧区Ⅱ进入所述好氧区Ⅲ;其中,所述厌氧区Ⅰ之间、所述缺氧区Ⅱ之间以及所述厌氧区Ⅰ与所述缺氧区Ⅱ之间的连通设置为使得污水形成上下交替的流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Ⅰ之间、所述缺氧区Ⅱ之间以及所述厌氧区Ⅰ和所述缺氧区Ⅱ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区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设置为污水能够从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流过,所述第二隔板在下部位置形成连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Ⅲ和所述泥水分离区Ⅳ之间设置有位于上部的从上向下倾斜延伸的上挡板(28)和位于下部的从下向上倾斜延伸的下挡板(29),使得所述泥水分离区Ⅳ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其中所述上挡板(28)和所述下挡板(29)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好氧区Ⅲ和所述泥水分离区Ⅳ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分离区Ⅳ的上部设置有出水槽(19)以及与所述出水槽(19)连接的出水管(20)。

  说明书

  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率较低,农村污水直接排河现象严重,农村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技术,然而我国农村污水的处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现状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三大类: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技术对水质、水量的变化适应性差,而且需要专业的管理;膜处理技术由于运行一段时间需要换膜,运行成本高;生态处理技术占地面积大,而且受自然气候影响明显,生态设施冬季出水存在严重不达标现象。

  我国农村污水排放分布较分散,农村污水处理水量较小,污水处理量多为几百吨/天,甚至几十吨/天。现存农村污水处理站主要存在问题:1)基建费用高;2)污水处理站的吨水运行成本高;3)传统污水处理技术需要电气、自控、水处理等专业人员的管理,由于在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故因管理不善造成出水不达标标的现象时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用于解决目前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所存在的成本高、需要专业人员管理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布置的厌氧区Ⅰ、缺氧区Ⅱ、好氧区Ⅲ、泥水分离区Ⅳ以及污泥区Ⅴ,其中,所述好氧区Ⅲ设置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污泥区Ⅴ设置有第二曝气装置,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连接有输气主管路及所述输气主管路上连接的风机,所述输气主管路上连接有输气支管路,所述输气支管路连接有向所述第二曝气设备输送气体的曝气输送管;

  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缺氧区Ⅱ、所述好氧区Ⅲ和/或所述泥水分离区Ⅳ中的污水回流的气提装置。

  优选地,所述气提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缺氧区Ⅱ的污水气提至所述厌氧区Ⅰ的第一气提装置、用于将所述好氧区Ⅲ的污水气提至所述缺氧区Ⅱ的第二气提装置、用于将所述泥水分离区Ⅳ的污水气提至所述厌氧区Ⅰ的第三气提装置,所述第一气提装置中的第一气提管、所述第二气提装置中的第二气提管以及所述第三气提装置中的第三气提管均连接到所述输气支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提装置设置有两个。

  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泥水分离区Ⅳ的污泥气提至所述污泥区Ⅴ的第四气提装置,所述第四气提装置中的第四气提管连接到所述输气支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厌氧区Ⅰ连接的调节池Ⅵ以及用于将所述调节池Ⅵ的污水气提至所述厌氧区Ⅰ的第五气提装置,所述第五气提装置中的第五气提管连接到所述输气支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输气主管路的与所述输气支管路连接处的下游、所述输气支管路的主路、所述第一气提管、所述第二气提管、所述第三气提管、所述第四气提管、所述第五气提管和/或所述曝气输送管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各管路中气体流量的阀门。

  优选地,所述厌氧区Ⅰ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所述缺氧区Ⅱ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污水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厌氧区Ⅰ进入所述缺氧区Ⅱ,并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缺氧区Ⅱ进入所述好氧区Ⅲ;其中,所述厌氧区Ⅰ之间、所述缺氧区Ⅱ之间以及所述厌氧区Ⅰ与所述缺氧区Ⅱ之间的连通设置为使得污水形成上下交替的流态。

  优选地,所述厌氧区Ⅰ之间、所述缺氧区Ⅱ之间以及所述厌氧区Ⅰ和所述缺氧区Ⅱ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区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设置为污水能够从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流过,所述第二隔板在下部位置形成连通孔。

  优选地,所述好氧区Ⅲ和所述泥水分离区Ⅳ之间设置有位于上部的从上向下倾斜延伸的上挡板和位于下部的从下向上倾斜延伸的下挡板,使得所述泥水分离区Ⅳ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其中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好氧区Ⅲ和所述泥水分离区Ⅳ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泥水分离区Ⅳ的上部设置有出水槽以及与所述出水槽连接的出水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污泥处理设备的简单化,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污水,并充分地消耗剩余污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更加节能,且可实现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无人值守,特别适合于农村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的现状。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