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资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3-3-4 9:50:3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一、环境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主要进展
1.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1)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2010年,资阳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6.11%,9个省(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8.9%,较“十一五”初分别提高了36.11和22.2个百分点;沱江干流水质保持达标且持续改善,支流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全市主要湖库水质稳中趋好,老鹰水库、张家岩水库稳定保持在Ⅲ类水质,龙泉湖、三岔水库水质分别由Ⅳ类、Ⅴ类提高到Ⅲ类水质。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实现了稳定达标。
(2)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提升
2010年,全市各县(市、区)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其中,资阳市中心城区(雁江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08%。近五年,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大幅降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全市连续五年未出现酸雨。
(3)声环境质量维持在较好水平
全市主城区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呈现逐渐改善趋势。“十一五”期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噪声值逐年降低,城市交通干线噪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噪声值较“十五”末下降了10.55%。
2.总量减排成效显著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强化减排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强化设施建设、强化污染防治、强化企业监管等五项措施,扎实推进工程治理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工作,“十一五”期间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10901吨、氨氮497吨、二氧化硫759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万元GDP排放强度分别下降到4.11千克/万元、0.33千克/万元、4.34千克/万元,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幅明显,与“十五”末相比,分别下降了60.82%、60.71%、59.85%,圆满完成了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3.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加强
(1)工业污染整治成效明显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整治力度。不断淘汰酒精、水泥等落后产业,关闭企业10户,削减化学需氧量468吨、二氧化硫1234.5吨,3户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加大工业污染源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整治力度,将55户污染企业治理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其中,限期治理工业企业40户,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652吨、氮氮371吨,限期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15户,年削减化学需氧量550吨,氨氮20吨。
加大企业监管,约束污染排放。积极开展限期治理企业“回头看、回头查”、建设项目专项清理、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等执法行动,将5户达标反弹企业再次纳入限期治理,责令48个未批先建项目限期补办环评手续,责成21个未按时申请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企业限期申请验收。自2006年以来,行政处罚超标排放、偷排漏排及环境违法企业55户,并将企业的环境行为和企业的污染治理情况及时通报金融机构,促使企业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同时,为做到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排污企业共安装自动监控装置23台,并实现三级联网,全面提升了监管能力,约束了企业违法行为。
强化危险废物监控力度,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置危险废物,产生危废的单位(企业)与有资质的处置单位签订处置合同,危险废物严格按要求运输,并采用危废转移联单进行监管。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资阳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在全省18个市(州)中名列第4名,简阳市在全省14个重点县(市)中名列第6名,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全省排名均比上年有了较大进步。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0年底,全市各县(市、区)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形成了10.5万吨的日处理能力,实现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积极推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已有三个乡镇建成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0.05万吨。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厂)4座,处理规模达到770吨/日,覆盖全市县级以上城市。
积极调整城市燃料结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城区工业企业全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开展城市油烟整治工作,加强城市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
(3)饮用水水源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积极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50个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统一设立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牌和界桩。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对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实施综合整治,禁止饮用水源地肥水和网箱养鱼。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程,生态得到修复,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使饮用水源地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4.生态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资阳生态市规划》颁布实施。全市建设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简阳龙泉湖自然保护区、安岳县恐龙化石群自然保护区)、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资阳老鹰水库自然保护区和龙门报国寺自然保护区)、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简阳望水乡黑水寺自然保护区、雁江临江镇大高寺自然保护区),面积20881公顷,占国土面积为2.622%。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2个,面积为436.0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为5.476%;森林面积262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3%;建成区绿地率23.0%,绿化覆盖率27.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3平方米。现已建成省级生态小区22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6个,生态村96个,生态家园364个。市、县全部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
5.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取得突破
市环保局增设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科,成立资阳市辐射环境监测站,核与辐射能力建设有所改善。开展“清查放射源、射线装置,让百姓放心”等专项行动,成功收贮废旧放射源8枚,消除了废旧放射源的安全隐患。对辖区内放射源使用单位进行GPS定位,制作了电子地图,建立了辐射单位数据信息库;对全市放射源使用单位、Ⅱ类以上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进行了全面安全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按规范操作放射源。切实做好放射源的防火、防盗、防抢、防破坏工作,确保放射源的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全市已全面完成86家仅使用Ⅳ、V类放射源和III类射线装置项目的环评审批,完成了7家单位的验收。对资阳市天立水泥厂等10家单位核发了正式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对76家单位发放了临时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制订了《资阳市环保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市环保局会同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和区环保局开展了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有效地提高了我市辐射事故应急反应能力。
6.环保自身能力有所加强
环境监测能力逐步加强。资阳市环境监测站设备价值过去仅35万元,现已超过1500万元,拥有监测设备187台(套),包括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气相色谱、离子色谱、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综合型监测设备等,配备有应急监测车,建成5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个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启动了老鹰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环境监察能力有所提高。市环境监察支队配备了执法装备、取证设备、现场监测仪器、交通工具等环境现场监督管理设备;建有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报告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和监察档案;设立了12369环保投诉中心。
环保机构进一步健全。全市环保系统内设机构由2005年的15个增加到2010年的25个,人员从2005年的169人增加到2010年的250人,其中,全市监察大队各类人员由2005年的75人增加到2010年的112人,全市监测站各类人员由2005年的64人增加到2010年的94人。市环保局机关内设科室从4个增加至6个,直属事业单位2个,人员编制从53人增加到77人。
环境统计、宣教和信息化建设能力有所提高。环境统计逐步规范,环境宣教能力有所改善,办公网络基本建成,实现公文网上交换。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突破,建成资阳市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国控污染源企业全部实行在线监控。
环境宣传教育深入人心。组织开展了绿色系列创建、“6·15”世界环境日、“8·27”低碳日、“熄灯一小时”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在推动环保系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市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创建省级绿色学校7所、市级绿色学校10所,创建省级绿色社区3个、市级绿色社区6个。
7.环评服务取得成效
严格执行环评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2003年至2010年上半年,全市环保系统共审批建设项目1973个。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严禁污染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对非法上马的安岳龙台等8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地条钢生产企业,依法予以取缔;对48个未批先建项目,责令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大力开展规划环评,全市共通过园区规划环评14个,其中,《沱江流域资阳段工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专家评审,开创了全省工业发展规划环评先河。
(二)资阳市“十一五”环保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资阳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较好,规划的17项主要目标指标中,完成13个,未完成4个,指标完成率达76.47%。(资阳市人民政府)

完整内容请下载附件:资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