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9.05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IPC分类号C02F9/02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废水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体与下壳体,并通过一隔板相分离,其中,所述上壳体为一长方体,其两侧设置一第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且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与所述出水口同一侧的上壳体上设置一排渣管道;所述上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一过滤网和一单向渗透膜,其中,所述过滤网的两端以及所述单向渗透膜的两端均与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内壁相连,当污水或者废水经过所述过滤网以及所述单向渗透膜净化后,依次通过所述出水口以及一净化水导出管,流入一净化水收集器中;所述出水口处还设置一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与所述污水、废水净化处理设备中的一控制器相连,用以检测净化后的水质;所述下壳体的截面为一等腰梯形,所述下壳体内设置一加压器,所述加压器的两端与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内壁相连,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还设置一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相连,另一端与一水泵相连,使得从所述下壳体中流出的水在所述水泵的作用下,从一第二进水口再次进入所述上壳体上,进行水净化处理,使得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一循环。
说明书
一种污水、废水净化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废水净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冶金、化工、生物、制药、机械制造等企业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废水,而大多数企业所使用的污水、废水处理装置通常为长方形的沉淀池,该沉淀池的池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对污水、废水进行处理时,将待处理水体从进水口注入,污水或废水在前进时,其中所包含的沉淀物逐渐沉积到池体的底部,而污水、废水中包含的漂浮物则逐渐浮于水体上表面,从而实现对沉积物和漂浮物的处理,而为了以污水、废水的处理较为彻底,通常需要设置较长的池体,从而保证沉积物和漂浮物有足够的时间与水体分离。因此,传统的污水、废水处理装置存在占地大、成本高等一系列缺陷。另外,由于沉积物和漂浮物的去除是采用自然分离的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对于污水、废水的杂质去除不完全。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废水净化处理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实现水净化的循环处理,提高水质的质量。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废水净化处理设备,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体与下壳体,并通过一隔板相分离,其中,所述上壳体为一长方体,其两侧设置一第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且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与所述出水口同一侧的上壳体上设置一排渣管道;所述上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一过滤网和一单向渗透膜,其中,所述过滤网的两端以及所述单向渗透膜的两端均与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内壁相连,当污水或者废水经过所述过滤网以及所述单向渗透膜净化后,依次通过所述出水口以及一净化水导出管,流入一净化水收集器中;所述出水口处还设置一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与所述污水、废水净化处理设备中的一控制器相连,用以检测净化后的水质;所述下壳体的截面为一等腰梯形,所述下壳体内设置一加压器,所述加压器的两端与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内壁相连,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还设置一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相连,另一端与一水泵相连,使得从所述下壳体中流出的水在所述水泵的作用下,从一第二进水口再次进入所述上壳体上,进行水净化处理,使得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一循环。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水、废水净化处理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实现水净化的循环处理,提高水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