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1.06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IPC分类号C02F3/28
摘要
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属于反硝化脱氮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氮效率高且运行稳定的焦化废水脱氮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反硝化池顶部两侧分别设置入水口和出水口,并且出水口的竖直高度低于入水口,在反硝化池上部间隔挂有填料生物膜、中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潜水搅拌机,反硝化池底部为开有排泥口的倒锥形,排泥管道包括与排泥口连接的回流管道和排出管道,回流管道一端与排泥口连接、另一端与反硝化池的入水口连接,并且在回流管道设置有污泥回流泵,废水管道一端与入水口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焦化废水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焦化废水生物脱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硝化池、填料生物膜、潜水搅拌机、排泥管道、污泥回流泵、废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反硝化池顶部两侧分别设置入水口和出水口,并且出水口的竖直高度低于入水口,在所述反硝化池上部间隔挂有填料生物膜、中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潜水搅拌机,所述反硝化池底部为开有排泥口的倒锥形,所述排泥管道包括与排泥口连接的回流管道和排出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一端与排泥口连接、另一端与反硝化池的入水口连接,并且在回流管道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所述废水管道一端与入水口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焦化废水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泵为变频式污泥回流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道中的废水流速控制在0.6m/s~0.8 m/s,所述排泥管道中的污泥回流速度控制在1m/s~1.2 m/s。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生物膜为兼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并且填料生物膜的厚度为120μm~1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池的倒锥形底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道的回流管道和排出管道通过三通接头与排泥口连接,并且在回流管道和排出管道均设有控制开闭的阀门。
说明书
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
技术领域
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属于反硝化脱氮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处理工程,主要作用机理是在好氧段氧化氨态氮成硝态氮(硝化反应)、缺氧段反硝化硝态氮转变为氮气的过程。目前,因废水水质冲击变化导致脱氮效率不高,运行不稳定。
现有的焦化废水脱氮方式一般为全混式脱氮池,主要靠底部潜水搅拌机和进水流速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这种脱氮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水下部分区域有死角,污泥有死亡上浮情况;回流污泥是二沉池污泥,污泥需适应,需要空间较大,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氮效率高且运行稳定的焦化废水脱氮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应池装置,包括反硝化池、填料生物膜、潜水搅拌机、排泥管道、污泥回流泵、废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反硝化池顶部两侧分别设置入水口和出水口,并且出水口的竖直高度低于入水口,在所述反硝化池上部间隔挂有填料生物膜、中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潜水搅拌机,所述反硝化池底部为开有排泥口的倒锥形,所述排泥管道包括与排泥口连接的回流管道和排出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一端与排泥口连接、另一端与反硝化池的入水口连接,并且在回流管道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所述废水管道一端与入水口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焦化废水管道连接。
所述污泥回流泵为变频式污泥回流泵。
所述废水管道中的废水流速控制在0.6m/s~0.8 m/s,所述排泥管道中的污泥回流速度控制在1m/s~1.2 m/s。
所述填料生物膜为兼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并且填料生物膜的厚度为120μm~150μm。
所述反硝化池的倒锥形底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所述排泥管道的回流管道和排出管道通过三通接头与排泥口连接,并且在回流管道和排出管道均设有控制开闭的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首先焦化废水和污泥一起从反硝化池的入水口进入,由于废水流速控制在0.6m/s~0.8 m/s,污泥回流速度控制在1m/s~1.2 m/s,因而焦化废水与回流污泥在强紊流条件下充分混合并发生反硝化反应,接下来混合反应后的焦化废水和污泥进入反硝化池的中部以及底部,在潜水搅拌机的作用下污泥下沉从反硝化池底部的排泥口进入排泥管道,而搅拌后上升的上清液则升至填料生物膜处进行过滤,填料生物膜中的兼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生物脱氮,过滤完毕后从出水口流出,完成对焦化废水的生物脱氮。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硝化池上部设置厚度为120μm~150μm的填料生物膜,增强了对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延长了生物反应时间;通过在反硝化池中部、底部均设置潜水搅拌机,加强了对混合废水和污泥的搅拌效果;通过设置带有污泥回流泵的排泥管道,使得污泥可以在反硝化池循环往复利用;同时通过将反硝化池底部设计为倒锥形,避免了搅拌死角的存在,提高了搅拌效果。
如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现有焦化废水脱氮反应池结构,增加污泥循环系统,不仅提高了焦化废水的脱氮效率,而且脱氮耐冲击力高,脱氮效果明显。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变频式污泥回流泵,当焦化废水的来水水量或总氮含量有波动时,可以及时调整回流污泥量,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保证脱氮运行效果高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