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6.26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IPC分类号B01D24/34; B01D24/4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效纤维束污水过滤器,它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上端连接有原水管(3)和排气管(4),原水管与罐体内的布水板(2)连接,所述罐体下端设置有原水进口(6)、反冲洗进水口(7)、排污口(8)、净水出口(10),原水进口连接原水管,所述罐体内上部活动设置有浮动孔板(15),罐体下部设置有格栅状的过滤腔架(12),所述过滤腔架通过支撑板(9)支撑,浮动孔板和过滤腔架之间连接有若干纤维束(13),罐体内部过滤腔架下方设置有布气管(11)。它对污水中的细菌、大分子有机物、胶体、铁等杂质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过滤速度快,占地面积小,滤料单元容易再生,可用原水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书
1.高效纤维束污水过滤器,它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上端连接有原水管(3)和排气管(4),原水管与罐体内的布水板(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下端设置有原水进口(6)、排污口(7)、反冲洗进水口(8)和净水出口(10),原水进口连接原水管,所述罐体内上部活动设置有浮动孔板(15),罐体下部设置有格栅状的过滤腔架(12),所述过滤腔架通过支撑板(9)支撑,浮动孔板和过滤腔架之间设置有若干纤维束(13),罐体内部过滤腔架下方设置有布气管(11)。
2.根据要求1所述的高效纤维束污水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包括至少一个纤维节(17)、若干长度不等的纤维条(18),所述纤维条设置在纤维节的两端。
3.根据要求1所述的高效纤维束污水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管包括主管(19)、若干第一支管(22)、若干第二支管(20),所述第一支管设置在主管中部,第二支管对称设置在第一支管两端。
4.根据要求3所述的高效纤维束污水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的长度为第一支管长度的1/2-2/3。
说明书
高效纤维束污水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纤维束污水过滤器。
背景技术
过滤是污水工艺中最重要的处理单元之一。选择滤料时,制水效果、日常的运行维护以及运行的经济性都是要考虑的因素。石英砂滤料是传统粒状滤料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主要是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粒径过大,滤料间孔隙也增大,在过滤过程中虽然杂质穿透深度增加,但容易穿透滤层,影响出水水质;粒径过小,滤料间的孔隙率减小,水流阻力增大,会造成水头损失增加过快,不均匀系数大的滤料,在反洗强度大时,细小滤料会被反冲洗水带走;反冲洗强度小时,反冲洗水不能松动滤层底部大颗粒滤料,致使反洗不彻底。因此,这种滤料的滤速和过滤精度较低,滤层纳污量小。随后的发展中,滤料由传统的石英沙滤料为主改进到多种介质,如无烟煤、磁铁矿、石榴石,以及颗粒活性炭、塑料珠、陶粒滤料等。滤料组成有单层滤料、双层滤料和多层滤料。双层及多层滤料虽然从滤床总体上实现了反粒度过滤,但就每一单滤料层依然如故,不能发挥整个滤床的截污能力,这是传统过滤技术的最大缺陷。二是以石英砂滤料为代表的传统颗粒滤料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颗粒滤料的主要缺点是滤床孔隙率小,滤料比表面积小,滤床截污量低,反冲洗时,滤料容易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污水过滤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比表面积大、过滤阻力小、截污容量大、滤料可再生的高效纤维束污水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高效纤维束污水过滤器,包括罐体,罐体上端连接有原水管和排气管,原水管与罐体内的布水板相连接,所述罐体下端设置有原水进口、反冲洗进水口、排污口、净水出口,原水进口连接原水管,所述罐体内上部活动设置有浮动孔板,罐体下部设置有格栅状的过滤腔架,所述过滤腔架通过支撑板支撑,浮动孔板和过滤腔架之间设置有若干纤维束,所述罐体内部过滤腔架下方设置有布气管。
所述纤维束包括至少一个纤维节、若干长度不等的纤维条,所述纤维条设置在纤维节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布气管包括主管、若干第一支管、若干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设置在主管中部,第二支管对称设置在第一支管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管的长度为第一支管长度的1/2-2/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将纤维束分成距离形状不等的若干部分,可使纤维束保持均匀的膨松状态,水中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对细菌、大分子有机物、胶体、铁等杂质有明显的去除效果;2、过滤速度快,一般为30m/h,最高达60m/h,过滤速度和截污容量是传统过滤器的3倍以上;3、占地面积小,仅为传统过滤器的1/3;4、滤料单元容易再生,自耗水仅为周期制水量的1-3%,可用原水进行反冲洗;5、布气管设置成长短不等的支管,布气更加均匀,反冲洗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