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0.16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原液池、狐尾藻过滤装置、铜钱草过滤装置以及物理过滤装置,狐尾藻过滤装置包括狐尾藻种植层,铜钱草过滤装置包括铜钱草种植层和土壤层组成的铜钱草人工湿地层;其中,原液池流出的原液依次经过狐尾藻过滤装置、铜钱草过滤装置以及物理过滤装置得到处理液。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农田退水成本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液池、狐尾藻过滤装置、铜钱草过滤装置以及物理过滤装置,所述狐尾藻过滤装置包括狐尾藻种植层,所述铜钱草过滤装置包括铜钱草种植层和土壤层组成的铜钱草人工湿地层:其中,所述原液池流出的原液依次经过所述狐尾藻过滤装置、所述铜钱草过滤装置以及所述物理过滤装置得到处理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田退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沉淀池,所述原液在经过所述铜钱草过滤装置后,进入所述沉淀池沉淀,并在沉淀预定时间后,进入所述物理过滤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过滤装置从底层至顶层依次是细砂层、活性炭层和粗砂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过滤装置的基质有效高度为35厘米,所述细砂层的粒径小于1毫米,有效高度为10厘米,不均匀系数为4;所述活性炭的粒径为6毫米~17毫米的,有效高度为7cm,不均匀系数为3;所述粗砂的粒径为2毫米~3毫米,有效高度为8cm,不均匀系数为4。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层包括沸石层和卵石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狐尾藻过滤装置的长为60厘米,宽为40厘米,高为43厘米;所述铜钱草过滤装置的长为60厘米,宽为40厘米,高为43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狐尾藻种植层的种植密度为50株/m2,所述铜钱草种植层的种植密度为120株/m2。
说明书
农田退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退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农田退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农田退水,是农田流经地表和地下进入排水沟最终回到河流中去的水,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输出途径之一。由于农田退水大都排入河流、湖泊,造成其水体富营养化,因此,通过净化农田退水可改善水环境,带来可观的经济、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净化农田退水的关键就是降低退水中氮、磷等无机物的浓度,而作为农业的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生态化的方案更易被接受和推广,氮、磷等营养物质随农田退水进入地表水是造成其污染的加剧的重要根源之一,现有的处理法主要有:传统活性污泥法、A/O法、AB法、氧化沟、SBR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生态浮床。但是这些方法均存在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农田退水处理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农田退水成本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液池、狐尾藻过滤装置、铜钱草过滤装置以及物理过滤装置,所述狐尾藻过滤装置包括狐尾藻种植层,所述铜钱草过滤装置包括铜钱草种植层和土壤层组成的铜钱草人工湿地层;其中,所述原液池流出的原液依次经过所述狐尾藻过滤装置、所述铜钱草过滤装置以及所述物理过滤装置得到处理液。
可选地,所述农田退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沉淀池,所述原液在经过所述铜钱草过滤装置后,进入所述沉淀池沉淀,并在沉淀预定时间后,进入所述物理过滤装置。
可选地,所述物理过滤装置从底层至顶层依次是细砂层、活性炭层和粗砂层。
可选地,所述物理过滤装置的基质有效高度为35厘米,所述细砂层的粒径小于1 毫米,有效高度为10厘米,不均匀系数为4;所述活性炭的粒径为6毫米~17毫米的,有效高度为7cm,不均匀系数为3;所述粗砂的粒径为2毫米~3毫米,有效高度为8cm,不均匀系数为4。
可选地,所述粗砂层包括沸石层和卵石层。
可选地,所述狐尾藻过滤装置的长为60厘米,宽为40厘米,高为43厘米;所述铜钱草过滤装置的长为60厘米,宽为40厘米,高为43厘米。
可选地,所述狐尾藻种植层的种植密度为50株/m2,所述铜钱草种植层的种植密度为120株/m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农田退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原液池、狐尾藻过滤装置、铜钱草过滤装置以及物理过滤装置,该狐尾藻过滤装置包括狐尾藻层,该铜钱草过滤装置包括铜钱草和土壤层组成的铜钱草人工湿地层;其中,该原液池流出的原液依次经过狐尾藻过滤装置、铜钱草过滤装置以及物理过滤装置得到处理液。这样,由于本系统将狐尾藻和铜钱草相结合,两者共同作用于退水的净化。由于铜钱草和狐尾藻对退水中的氮、磷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且成本低,因此易于推广,适于大面积范围采用,从而解决现有农田退水成本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