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0.14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3/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竖流式沉淀池、曝气管和填料,该反应器本体的上端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曝气管平铺在反应器本体的底部,所述竖流式沉淀池设置在反应器本体内,由隔板和反应器本体具有出水口那一侧内壁构成,其底部与反应器本体底部具有间距,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在底部端口设有用于阻挡填料进入竖流式沉淀池的筛网。该装置集沉淀池和反应器本体于一体,结构紧凑,能防治污泥与填料流失。
权利要求书
1.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竖流式沉淀池、曝气管和填料,该反应器本体的上端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曝气管平铺在反应器本体的底部,所述竖流式沉淀池设置在反应器本体内,由隔板和反应器本体具有出水口那一侧内壁构成,其底部与反应器本体底部具有间距,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在底部端口设有用于阻挡填料进入竖流式沉淀池的筛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底部与反应器本体底部之间的间距为9-1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流式沉淀池的上部为矩形,底部为倒锥形,且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直径为23mm,高度为10mm的圆柱形的聚乙烯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的填充率为反应器本体总容积的30-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为不锈钢筛网,且网孔直径小于填料直径。
说明书
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介于生物流化床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之间的污水处理工艺,结合了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的优点。其核心部分就是以比重接近于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装置主体中作为微生物的活性载体,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处于流化状态。它不易发生污泥膨胀,还传承了生物膜法处理效率高、耐冲击等优点,解决了需定期反冲洗、清洗滤料和更换曝气器等复杂操作的问题,克服了流化床使载体流态化的动力消耗过大的缺点。
目前的MBBR污水处理装置通常包括MBBR池和与之连接的沉淀池,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污泥容易流失问题,需要回流;2.填料容易流失造成管道堵塞;3.MBBR工艺后面往往需要配套沉淀池使用,造成占地面积过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污泥与填料流失、结构紧凑、集沉淀池和反应器本体与一体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竖流式沉淀池、曝气管和填料,该反应器本体的上端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曝气管平铺在反应器本体的底部,所述竖流式沉淀池设置在反应器本体内,由隔板和反应器本体具有出水口那一侧内壁构成,其底部与反应器本体底部具有间距,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在底部端口设有用于阻挡填料进入竖流式沉淀池的筛网。
在使用中,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曝气时,填料与泥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形成了气、液、固三相,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填料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每个填料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经过反应的污水由竖流式沉淀池底部的筛网进入到竖流式沉淀池,筛网截留了填料,泥水混合物在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底部与反应器本体底部之间的间距为9-12cm。
所述竖流式沉淀池的上部为矩形,底部为倒锥形,且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
所述填料为直径为23mm,高度为10mm的圆柱形的聚乙烯填料。所述填料的填充率为反应器本体总容积的30-40%。
所述筛网为不锈钢筛网,且网孔直径小于填料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竖流式沉淀池设置在反应器本体内,反应器和竖流式沉淀池一体化,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不仅能够实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工艺对污水的处理,还能够实现污泥的回流,且能够避免填料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