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4-23 17:16:4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4.17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IPC分类号C02F3/08; 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充氧设备、生物转盘反应器,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包括筒体,筒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液分离区、第二内循环区、第一内循环区、完全混合区;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设置有集泥板,集泥板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和氧气喷射管,所述进水管在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向上延伸出若干进水支管,所述完全混合区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导气板和第一导泥板等结构。本发明中好氧生物流化床内的微生物可以沿着其内循环路径反复在流化床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多次循环,使得其多代培养后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流化床内的微生物能够流动至生物转盘固定下来,改善生物转盘的废水处理性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好氧生 物反应器,充氧设备、生物转盘反应器,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包括筒体(1), 筒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液分离区、第二内循环区、第一内循环区、完全 混合区;

  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设置有集泥板(22),集泥板(22)上方设置有进水管 (16)和氧气喷射管(40),所述进水管(16)在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向上延伸 出若干进水支管(21),所述完全混合区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导气板(3)和第一导 泥板(2);

  所述第一内循环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导气板(5)、第一反射锥(6)、 第一内循环套筒(4)、所述第一内循环套筒(4)的下端向下收缩并延伸穿过所 述第一导泥板(2)形成喷口(20),所述喷口(20)一直向下延伸至所述完全混 合区的底部,并指向所述集泥板(22)的中央;

  所述第二内循环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反射锥(9)、第二导泥板(8)、 第二内循环套筒(7);

  所述固液分离区设置有排水管(14);

  所述第一导气板(3)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朝下,尖部设置有通孔, 并引导物料沿第一内循环套筒(4)外侧上升,所述第一反射锥(6)再反射引导 物料沿第一内循环套筒(4)内侧下降,并流动至所述喷口(20)向下喷出;

  所述第二导气板(5)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向上,尖部设置有通孔, 并将还有气体的物料引导至第二内循环套筒(7)的内侧,流至第二反射锥(9) 处时,物料流反射沿第二内循环套筒(7)的外侧向下流动;

  所述排水管(14)直接连通至所述充氧设备,所述充氧设备再连接至所述生 物转盘反应器;

  包括所述第二导气板(5)靠近排水管(14)的一侧设置有生物质传导口(23);

  所述第一内循环区域内设置有加药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质传导 口(23)下方设置有生物质传导口隔气板(24),所述生物质传导口隔气板(24) 设置于所述生物质传导口(24)的下方的筒体(1)内壁处,并向筒体(1)内部 向上倾斜设置,以防止物料由下向上冲击生物质传导口(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泥板 (8)为圆锥筒状,圆锥筒尖部朝上;所述第一导泥板(2)为圆锥筒状,圆锥筒 尖部朝上,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倾角范围为20度~70度;通孔面积为筒体(1)横 截面积的1%~10%,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o,第一导气板(3)的最 大外径小于筒体对应位置的内径;所述第一内循环套筒(4)管内径为筒体对应 位置内径的6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气板(5) 的通孔面积为筒体对应位置横截面面积的0.1~5%,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 为20~70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循环套 筒(7)管内径为筒体(1)对应位置内径的10%~50%;第二导泥板(8)为圆锥 筒状,且圆锥筒尖部朝上,尖部设有通孔,通孔面积为筒体(1)横截面积的 0.1%~5%,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度。

  说明书

  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属于生物废水处理系统的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常见的好氧生物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好氧生物流化床 和好氧生物盘片。

  其中,好氧生物流化床具有能够在高污泥浓度和高容积负荷的条件下处理废 水的特点。其进行生物降解时的比表面积大,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降解有机废水。 然而,其依然容易受到废水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废水的波动, 而且处理能力不稳定。

  相对而言,生物转盘法则运行能耗低,生物量多,效率高,其虽然对高浓度 的废水较不耐受,但是其对低浓度废水的处理耐受性强,出水水质好,净化率高, 处理能力稳定。但是生物转盘上的废水处理微生物均固定在生物转盘上,不利于 生物转盘中的微生物的遗传选择,使得生物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先利用好氧生物流化床处理高浓度废 水,再将处理完的较低浓度废水通至生物转盘进一步处理的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 理系统,进一步地,还改善了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内部的生物膜载体循环路径, 使得在好养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内部经过循环多代培养的微生物能够流通至生物 转盘反应器中,以改善生物转盘中的微生物的生物处理能力。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 次连接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充氧设备、生物转盘反应器,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 包括筒体,筒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液分离区、第二内循环区、第一内循 环区、完全混合区;

  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设置有集泥板,集泥板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和氧气喷射 管,所述进水管在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向上延伸出若干进水支管,所述完全混合 区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导气板和第一导泥板;

  所述第一内循环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导气板、第一反射锥、第一内循 环套筒、所述第一内循环套筒的下端向下收缩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导泥板形成喷 口,所述喷口一直向下延伸至所述完全混合区的底部,并指向所述集泥板的中央;

  所述第二内循环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反射锥、第二导泥板、第二内循 环套筒;

  所述固液分离区设置有排水管;

  所述第一导气板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朝下,尖部设置有通孔,并引导 物料沿第一内循环套筒外侧上升,所述第一反射锥再反射引导物料沿第一内循环 套筒内侧下降,并流动至所述喷口向下喷出;

  所述第二导气板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向上,尖部设置有通孔,并将还 有气体的物料引导至第二内循环套筒的内侧,流至第二反射锥处时,物料流反射 沿第二内循环套筒的外侧向下流动;

  所述排水管直接连通至所述充氧设备,所述充氧设备再连接至所述生物转盘 反应器。

  进一步地,包括所述第二导气板靠近排水管的一侧设置有生物质传导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物质传导口下方设置有生物质传导口隔气板,所述生物 质传导口隔气板设置于所述生物质传导口的下方的筒体内壁处,并向筒体内部向 上倾斜设置,以防止物料由下向上冲击生物质传导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循环区域内设置有加药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导泥板为圆锥筒状,圆锥筒尖部朝上;所述第一导泥 板为圆锥筒状,圆锥筒尖部朝上,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倾角范围为20度~70度; 通孔面积为筒体横截面积的1%~10%,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o,第 一导气板的最大外径小于筒体对应位置的内径;所述第一内循环套筒管内径为筒 体对应位置内径的60%~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气板的通孔面积为筒体对应位置横截面面积的 0.1~5%,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o。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循环套筒管内径为筒体对应位置内径的10%~50%; 第二导泥板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朝上,尖部设有通孔,通孔面积为筒体横 截面积的0.1%~5%,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好氧生物流化床内的微生 物可以沿着其内循环路径反复在流化床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多次循环,使得其多代 培养后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流化床内的微生物能够流动至生物转盘固定下来, 改善生物转盘的废水处理性能。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