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

发布时间:2018-4-29 20:26:5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7.30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包括调节池、和所述调节池连接的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及和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串接的二级蚯蚓生态滤池;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及二级蚯蚓生态滤池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蚯蚓床、细砂和粉煤灰混合填料层、粗砂填料层、瓜子片填料层、碎石填料层和鹅卵石填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内所述蚯蚓床和细砂和粉煤灰混合填料层之间设有植物材料层;该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通过在二级蚯蚓生态滤池中增加植物材料层,植物材料层提供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不仅大大提高了脱氮效率,且运行成本低、动力消耗少、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包括调节池、和所述调节池连 接的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及和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串接的二级蚯蚓生态滤池; 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及二级蚯蚓生态滤池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蚯蚓床、细砂 和粉煤灰混合填料层、粗砂填料层、瓜子片填料层、碎石填料层和鹅卵石填料 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内所述蚯蚓床和细砂和粉煤灰混合填 料层之间设有植物材料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材料层为芦苇粉末层或者玉米芯颗粒层或者芦苇粉末和玉米芯颗粒混 合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芦苇粉末和玉米芯颗粒混合层由芦苇粉末和玉米芯颗粒按体积比1:1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其特 征在于: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顶端设有和所述调节池连接的一级布水系统, 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底端设有和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顶端所设二级布水系 统连接的一级集水系统,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底端设有二级集水系统;所述 一级蚯蚓生态滤池中的蚯蚓床和所述一级布水系统之间的距离为5~10cm;所述 二级蚯蚓生态滤池中的蚯蚓床和所述二级布水系统之间的距离为5~10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蚯蚓床由砂土、竹炭和蚯蚓按体积比5:2:1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砂和粉煤灰混合填料层由细砂和粉煤灰按体积比5:1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砂填料层中粗砂的粒径范围为1mm~5mm;所述瓜子片填料层中瓜子片的 粒径范围为5mm~10mm;所述碎石填料层中碎石的粒径范围为10mm~20mm; 所述鹅卵石填料层中鹅卵石的粒径范围为25mm~40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和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截面积相同,所述二级蚯蚓生 态滤池的高度为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的两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集水系统位于所述二级布水系统上方,所述一级集水系统和所述二级 布水系统之间距离为10~30c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布水系统、二级布水系统、一级集水系统和二级集水系统均为由干管 和支管连接成的E型结构,所述支管连接在干管上,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出水孔; 所述一级布水系统和所述一级集水系统在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中上下对称设 置,所述二级布水系统和所述二级集水系统在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中上下对 称设置。

  说明书

  一种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 态滤池。

  背景技术

  蚯蚓生态滤池是一种高效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低、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蚯蚓生态滤池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碳源不足, 导致硝态氮积累、总氮去除率不高。

  已有的补充蚯蚓生态滤池碳源的方式主要是在进水中直接投加液态碳源 (甲醇、葡萄糖等),提高进水的C/N比。如专利号为CN201210126875的中国 专利文献,于2012年8月22日公开了一种调控进水污染物负荷提升塔式蚯蚓 生态滤池处理效果的方法,其通过添加甲醇或者尿素来调控进水污染物负荷, 使其达到或者接近所确定的最佳进水污染物负荷。

  如专利号为CN201320512621的中国专利文献,于2014年1月22日公开了 一种高效脱氮的串联式蚯蚓生态滤池,解决碳源不足的方法是在蚯蚓生态滤池 的中部二次进原污水,以达到补充有机碳源的目的。具体为在二级滤池和三级 滤池之间设置碳源调节池,通过将原污水引入碳源调节池,提高三级进水中的 C/N比,促进反硝化脱氮。

  以上这些做法需要精确的计量与投加设备或调节池,增加了投资成本和运 行成本,同时给后续的运行管理增加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为蚯蚓生态滤池 的反硝化提供足够的有机碳源,提高蚯蚓生态滤池的去氮能力,且成本低、管 理方便的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包括调节池、和所述调节池连接的 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及和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串接的二级蚯蚓生态滤池;所述 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及二级蚯蚓生态滤池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蚯蚓床、细砂和粉 煤灰混合填料层、粗砂填料层、瓜子片填料层、碎石填料层和鹅卵石填料层; 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内所述蚯蚓床和细砂和粉煤灰混合填料层之间设有植物 材料层。

  所述植物材料层为芦苇粉末层或者玉米芯颗粒层或者芦苇粉末和玉米芯颗 粒混合层。

  所述芦苇粉末和玉米芯颗粒混合层由芦苇粉末和玉米芯颗粒按体积比1:1 构成。

  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顶端设有和所述调节池连接的一级布水系统,所述 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底端设有和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顶端所设二级布水系统连 接的一级集水系统,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底端设有二级集水系统;所述一级 蚯蚓生态滤池中的蚯蚓床和所述一级布水系统之间的距离为5~10cm;所述二级 蚯蚓生态滤池中的蚯蚓床和所述二级布水系统之间的距离为5~10cm。

  所述蚯蚓床由砂土、竹炭和蚯蚓按体积比5:2:1构成。

  所述细砂和粉煤灰混合填料层由细砂和粉煤灰按体积比5:1构成。

  所述粗砂填料层中粗砂的粒径范围为1mm~5mm;所述瓜子片填料层中瓜子 片的粒径范围为5mm~10mm;所述碎石填料层中碎石的粒径范围为 10mm~20mm;所述鹅卵石填料层中鹅卵石的粒径范围为25mm~40mm。

  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和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截面积相同,所述二级蚯 蚓生态滤池的高度为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的两倍。

  所述一级集水系统位于所述二级布水系统上方,所述一级集水系统和所述 二级布水系统之间距离为10~30cm。

  所述一级布水系统、二级布水系统、一级集水系统和二级集水系统均为由 干管和支管连接成的E型结构,所述支管连接在干管上,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出 水孔;所述一级布水系统和所述一级集水系统在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中上下 对称设置,所述二级布水系统和所述二级集水系统在所述二级蚯蚓生态滤池中 上下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通过在二 级蚯蚓生态滤池中增加植物材料层,植物材料层提供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大 大提高了脱氮效率;植物材料层来源丰富、廉价易得,能释放出反硝化所需的 有机碳,脱氮除磷的效果好;不仅能满足污水净化的需求,且运行稳定、建设 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动力消耗少、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