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8-5-26 10:45:5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3.12.28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IPC分类号C02F1/56; C02F1/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主要由水槽,潜水泵,混凝池,污泥池,搅拌器,重介质自动投加装置,初级分离器,二级分离器,重介质混合反应池,加药泵,加药箱,熟化池,解絮机,污泥泵,快速沉淀池,污泥管,管道混合器等组成,所述原水水槽通过潜水泵管道与絮凝反应器连接,所述絮凝反应器由混凝池、重介质混合反应池、熟化池组成,三池依次联通,絮凝反应器与快速沉淀池之间以管道连接,絮凝反应器和快速沉淀池底部剩余污泥通过管道与重介质回收系统相连,重介质回收完成后再通过管道进入絮凝反应器中,从而形成循环。本发明具有节约土地使用面积和土建成本,水处理效果的稳定性更强,重介质粉循环利用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其组成包括:水槽(1)、潜水 泵(2)、混凝池(3)、污泥池(4)、搅拌器一(5)、重介质自动投加装置(6)、 初级分离器(7)、二级分离器(8)、搅拌器二(9)、重介质混合反应池(10)、 PAC加药泵(11)、絮凝剂加药箱(12)、助凝剂加药箱(13)、助凝剂加药泵 (14)、熟化池(15)、搅拌器三(16)、解絮机(17)、污泥泵(18)、斜板(19)、 配水管(20)、快速沉淀池(21)、污泥管(22)和管道混合器(23),其特征 在于,所述工艺为,首先,待处理原水从水槽(1)经潜水泵(2)泵入絮凝 反应器的混凝池(3);该段管路中设管道混合器(23),来自絮凝剂加药箱(12) 中的絮凝剂PAC经PAC加药泵(11)投加到管道混合器(23)的进水端,经 过管道混合器(23)混合后,加PAC后的原水进入混凝池(3),同时搅拌器 一(5)开始运行;随后原水进入絮凝反应器的重介质混合反应池(10),同 时搅拌器二(9)开始运行;在重介质混合反应池(10),重介质自动投加装 置(6)加入适量重介质,同时,助凝剂加药泵(14)也自动将助凝剂加药箱 (13)中的助凝剂按合适剂量加入;一定时间后,原水进入熟化池(15)继 续搅拌,同时搅拌器三(16)开始运行;熟化完成后通过配水管(20)进入 快速沉淀池(21),所述快速沉淀池(21)根据待处理水的工况条件决定是否 需要配置斜板(19),斜板(19)为单层斜板或双层斜板以加速沉淀,快速沉 淀池(21)的上层清液出水,进入下道水处理工序,如膜深度处理工序,絮 凝反应器和快速沉淀池内的剩余污泥通过污泥管(22),根据工况条件可使用 污泥泵(18)泵入解絮机(17)内将以重介质粉为絮核的絮体解絮,然后通 过初级分离器(7)和二级分离器(8)使重介质粉与水和污泥产生分离以便 回收,回收所得重介质粉通过管道重新投加至重介质混合反应池(10),所述 初级分离器(7)和二级分离器(8)可以分别为旋流分离器和磁分离器,具 体型号和规格需结合所用的重介质粉的配方来确定,经过二级分离器(8)后 产生的絮体污泥被排放至污泥池(4),以便进一步处理,快速沉淀池(21) 是否需要配置刮吸泥机,也视待处理水的工况条件决定。

  说明书

  一种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 理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城市供 水正面临着保量保质的双重挑战,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供水设施的扩建和工艺 改造。扩建和改造意味着更多的用地和更高效的水处理工艺,对耕地资源日 趋宝贵的我国而言,新型紧凑高效水处理工艺的开发显然迫在眉睫。

  混凝沉淀工艺是目前供水中必不可少的水处理环节,但传统的沉淀工艺 停留时间较长,如平流沉淀池的上向流流速为0.5-1.5m/h,更为快速的斜板 沉淀池也仅在10-15m/h,这使得该工艺段在自来水厂中占用了很大比例的 用地。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它 是针对饮用水供水常规絮凝沉淀工艺的局限性开发出来的一种重介质混凝沉 淀水处理工艺,采用密度较大的微颗粒作为絮凝过程中絮体的凝结核,可大 大促进沉淀过程的完成,其上向流流速可达40m/h以上(根据选用重介质的 种类而定)。在同等供水量下,该工艺的用地仅为平流沉淀池的1/30,斜板 沉淀池的1/3。对供水量巨大的自来水厂而言,资源集约化利用的意义重大。 一种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主要由水槽,潜水泵,混凝池,污泥 池,搅拌器,重介质自动投加装置,初级分离器,二级分离器,重介质混合 反应池,加药泵,加药箱,熟化池,解絮机,污泥泵,快速沉淀池,污泥管, 管道混合器等组成,所述原水水槽通过潜水泵管道与絮凝反应器连接,所述 絮凝反应器由混凝池、重介质混合反应池、熟化池组成,三池依次联通,且 每池上方装有搅拌器,絮凝剂、助凝剂通过自动加药管道进入絮凝反应器, 絮凝反应器与快速沉淀池之间以管道连接,絮凝反应器和快速沉淀池底部剩 余污泥通过管道与重介质回收系统相连,重介质回收完成后再通过管道进入 絮凝反应器中,从而形成循环,快速沉淀池底部根据处理水量和水质条件考 虑是否配置刮/吸泥机。

  较佳地:本发明的优势在于:1、节约土地使用面积(约常规工艺的40%, 甚至更省)和土建成本,小型化使工艺设备的模块化建设/生产成为可能,从 而缩短建设周期。2、水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将更强,面对季节性水质变化,如 藻类和浊度变化,本工艺对藻类和浊度的初始去除率可达到90-99%;面对突 发环境污染事件,如松花江硝基苯的泄漏,结合活性炭吸附可达到快速处理 受污染原水,缓解水污染造成的水危机恐慌。3、提高水厂反洗水的回收率, 本工艺应对高浊水质的能力突出,可对反洗水进行快速处理后送至原水池再 处理。4、与常规工艺相比,可明显减少药剂投加量。5、重介质粉循环利用, 连续稳定高效运行,经济性良好。

  较佳地:本发明所述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所采用的重介质粉密度 介于3-5g/cm3,颗粒大小为200-400目(38-75微米),主要成分为Fe3O4(60% 以上,含)。不同配方的重介质粉可分别针对地表水I、II类水,地表微污染 水,突发性污染水等不同类型的水源水进行高效处理。所述重介质混凝沉淀, 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促进絮凝沉淀过程的快速完成,物理效应上主要 是增加形成絮体的密度,从而带动絮体迅速沉淀;化学效应上主要是通过加 入的重介质改变整个絮凝系统的电位,增加絮体的不稳形性,使絮体抱团加 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具有节约土地使用面积和土建成本,水处理效果的稳定性更强, 提高水厂反洗水的回收率,重介质粉循环利用,连续稳定高效运行,经济性 良好等特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 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 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结合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