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08.16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生物反应池、后处理池和微机控制系统,所述生物反应池包括厌氧区和好氧区,所述厌氧区的右侧连通好氧区,所述好氧区的前侧连通有出水口,所述好氧区在靠近出水口处分别设有DO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和PH监测仪,所述出水口连通后处理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DO和游离氨的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克服了现有技术在反应过程中DO(溶解氧)的含量不稳定,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同时因为1molNH4+-N氧化为NO2-N需要1.5molO2,而氧化到NO3-N需要2.0molO2,因此在硝化阶段可节约25%左右的需氧量,降低了能耗;由于反硝化1gNO2-N需要有机物1.72g,而反硝化1gNO3-N需要有机物2.86g,因此反硝化过程可减少约40%的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生物 反应池、后处理池和微机控制系统,所述生物反应池包括厌氧区和好 氧区,所述厌氧区入口处设有进水泵,所述厌氧区内设有搅拌器,所 述厌氧区的右侧连通好氧区,所述好氧区内设有至少一个推流器和至 少一个鼓风机,所述好氧区的前侧连通有出水口,所述好氧区在靠近 出水口处分别设有DO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和PH监测仪,所 述出水口连通后处理池,所述微机控制系统分别连接进水泵、搅拌器、 推流器、鼓风机、DO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和PH监测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后处理池通过管路连通厌氧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好氧区的水道为S型水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鼓风机优选为三台。
说明书
一种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生物硝化过程是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这两类自养型细菌完成的。亚硝酸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硝酸菌再将亚硝态氮氧化成硝态氮。反硝化通常是将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在无氧或低氧的条件下被异氧型兼性反硝化菌还原成分子态氮的生物反应过程。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均可以作为反硝化菌的最终受氢体。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类似,同步硝化反硝化也是要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但其硝化过程中仅控制到NO2-这一步,反硝化过程则以NO2-为电子受体直接进行反硝化,其反应途径为:NH4-→NO2-→N2。所以同步硝化反硝化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效率,优点明显。
现有的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一般采用A/A/O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中污水中的有机氮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最终把水中的氮变成氮气和氧化氮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完成脱氮过程。硝化过程是需要消耗氧气(能源)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常住人口的增多,生活污水比重增加,呈现高氮低碳特征,碳源不足造成生物脱氮效果差。DO(溶解氧)控制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关键因素。但在实际控制中,不能忽然大幅降低溶解氧,溶解氧骤降可能引起出水氨氮超标。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高氮低碳污水处理的碳源不足所造成的生物脱氮效果差、DO(溶解氧)控制不精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生物反应池、后处理池和微机控制系统,所述生物反应池包括厌氧区和好氧区,所述厌氧区入口处设有进水泵,所述厌氧区内设有搅拌器,所述厌氧区的右侧连通好氧区,所述好氧区内设有至少一个推流器和至少一个鼓风机,所述好氧区的前侧连通有出水口,所述好氧区在靠近出水口处分别设有DO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和PH监测仪,所述出水口连通后处理池,所述微机控制系统分别连接进水泵、搅拌器、推流器、鼓风机、DO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和PH监测仪。
其中,所述后处理池通过管路连通厌氧区。
其中,所述好氧区的水道为S型水道。
其中,所述鼓风机优选为三台。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1molNH4+-N氧化为NO2-N需要1.5molO2,而氧化到NO3-N需要2.0molO2,因此在硝化阶段可节约25%左右的需氧量,降低了能耗。
⑵由于反硝化1gNO2-N需要有机物1.72g,而反硝化1gNO3-N需要有机物2.86g,因此反硝化过程可减少约40%的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3)实现了DO和游离氨的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克服了现有技术在反应过程中DO(溶解氧)的含量不稳定,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