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处理混合技术

发布时间:2018-9-1 21:27:5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2.02.10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混合装置,它是在污水管道内加入混凝剂进行污水处理,在加入混凝剂的同时加入用于提高混凝效率的复合元素,并在混凝剂和复合元素进入污水管道内后进行碰撞混合处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混凝剂和复合元素进入污水后,随同污水一起流动的过程中进行碰撞混匀处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在针对一些难度大,分子结构复杂的废水,在节省30%以上混凝剂的同时,处理效果可至少提升30%,特别是对一些痕量污染物,如氮氨等去除有显著效果,而且在化学需氧量达到100mg/L以下时,残留铝离子仅为0.1g/L,远远低于采用常规混凝技术时所带来的残留混凝剂离子含量,可降低40%以上,避免给水带来二次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混合装置,包括污水管道(1),污水管道(1) 内设有喷药管道(2),喷药管道(2)上设有喷药口(5),喷药管道 (2)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附加管道(3),附加管道(3)和喷药管道(2) 的连接口与喷药口(5)的距离为5~50cm,其特征在于:在喷药管 道(2)的喷药口后方的污水管道(1)上设有碰撞混合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碰撞混合装置包括一个斜挡板(4)和设置在斜挡板(4)上方的横 挡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斜挡板的倾斜角度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斜挡板的倾斜角度为45°。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混合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污水处理和水质净化中,混凝是其中一个重要的 单元,它是通过混凝剂改变水中颗粒物的状态,使水中的悬浮性成分 和胶体成分脱稳,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可沉淀或气浮分离的絮体,然 后通过沉淀或气浮,使其分离。在混凝处理中,使用的混凝剂是处理 的关键。针对目前在治疗水污染中,化学混凝剂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 本发明的申请人发明了一种污水中加入混凝剂的方法及装置,并在 2006年12月8日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于2007年5月30日公开, 并最终授权,该专利申请号为200610201240.3。该发明专利公开了 一种在混凝处理过程中增加了提高混凝剂效率的复合元素,以减少混 凝剂的使用,降低水质中的残留,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混合装置。它在污水 处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混凝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混合装置,包括污水管道, 污水管道内设有喷药管道,喷药管道上设有喷药口,喷药管道上还设 有至少一个附加管道,附加管道和喷药管道的连接口与喷药口的距离 为5~50cm(最佳为10~40cm),在喷药管道的喷药口后方的污水管 道上设有碰撞混合装置。

  前述的污水处理混合装置中,所述碰撞混合装置包括一个斜挡板 和设置在斜挡板上方的横挡板。

  前述的污水处理混合装置中,所述斜挡板的倾斜角度为30~60 °。

  前述的污水处理混合装置中,所述斜挡板的倾斜角度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混凝剂和复合元素进入污水 后,随同污水一起流动的过程中进行碰撞混匀处理,减少了混匀处理 的时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在针对一些难度大,分子结构 复杂的废水,在节省30%以上混凝剂的同时,处理效果可至少提升 30%,特别是对一些痕量污染物,如氮氨等去除有显著效果,而且在 化学需氧量达到100mg/L以下时,残留铝离子仅为0.1g/L,远远低 于采用常规混凝技术时所带来的残留混凝剂离子含量,可降低40%以 上,避免给水带来二次污染。

  申请人对不同的污水处理方法对处理前后的水质进行了测试:

  1、测试项目及方法:

  pH值,GB/T6920-1986玻璃电极法;

  化学需氧量(COD),GB/T11914-1989重铬盐酸法;

  氨氮(NH3-N),GB/T7479-1987纳氏试剂比色法。

  2、测试结果: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处理后,水质的pH 值下降幅度比采用常规PAC处理的要小,因此可适用于中性水质的处 理;且氨氮去除效果明显提升;COD也明显好转;而且通过本实用新 型的改进后,混凝产生的凝聚力加强,沉淀物不易破碎,易于分离。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