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6.06.09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IPC分类号C02F3/32; A47K11/00; C05F3/00
摘要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和粪便分散处理的村镇生态排水处理系统。包括生态厕所和微型人工湿地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的生态厕所包括排气管道、便器座、直管、储粪箱、软管及储尿桶,在所述的便器座下经由直管连接储粪箱,尿液从便器座前孔接软管通入储尿桶,粪便从便器座后孔通过直管掉入储粪箱;所述微型人工湿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设置于地下的湿地容腔、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湿地容腔内的废水生态处理材料的构成是上层为土壤层,中层是活性介质层,底层是碎石层,容腔底部采用圆柱形或方形箱式结构。有益效果是,源头分离粪便和废水分类收集处理,粪便经过生态厕所后堆肥转化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用水量和污水量、降低污水污染物浓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村镇生态排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村镇生态排水处理系 统包括生态厕所和微型人工湿地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的生态厕所包括排气管 道(1)、便器座(2)、直管(3)、储粪箱(4)、软管(5)及储尿桶(6), 在所述的便器座(2)下经由直管(3)连接储粪箱(4),尿液从便器座的 前孔接软管(5)通入储尿桶(6),粪便从便器座的后孔通过直管(3)掉 入储粪箱(4);所述微型人工湿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湿地容腔、进水管(7) 和排水管(11),所述湿地容腔内的废水生态处理材料的构成是上层为土壤 层,中层是活性介质层(9),底层是碎石层(10),容腔底部采用圆柱形 或方形箱式结构,污水由进水管(7)垂直流入湿地容腔中层的活性介质层 (9),污水生物反应后通过湿地容腔底部碎石层(10)过滤,再由排水管 (11)收集排放,所述排水管(11)的输水高度比进水管(7)的进水高度 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的村镇生态排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11)的输水高度比进水管(7)的进水高度低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所述的村镇生态排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湿地容腔内的废水生态处理材料的构成是上层10~20cm土壤层, 中层20~40cm活性介质层,底层10~20cm碎石层。
说明书
村镇生态排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村镇生活污水和粪便分散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涵了新环境建设的需求。推进城乡统筹发 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村镇生活用 水污染影响村镇环境卫生改善,造成区域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同时,村镇生 活用水污染是能源污染的重要因素,随着村镇经济生活水平提高,村镇污染 负荷将急剧增加,因此,新农村建设过程,必须重视村镇生活污染治理。
当前,发达村镇基本沿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集中收集和利用传统 好氧生物处理装置。粪便用水冲洗和其余生活污水(灰水)管网集中收集后, 采用传统的好氧装置流程,经预处理-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净化。此类 装置污水处理厂基建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较高,同时需要配套管网。在大多 数村镇,缺少完善的下水道管网系统,建立完善的下水管道系统和集中污水 处理厂投资较大,并且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运行费用较高,不一定适用村镇 地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缺陷和不足,本新型装置提供一种解决村镇粪便和污水处 理的新装置,通过直接分离粪便、尿液和生活废水并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置, 将处理后的材料和生活废水用于农业堆肥和灌溉之中,达到以较小的投资实 现废物回收利用的目的。
该村镇生态排水处理系统包括生态厕所和微型人工湿地废水处理装置, 所述的生态厕所包括排气管道、便器座、直管、储粪箱、软管及储尿桶,在 所述的便器座下经由直管连接储粪箱,尿液从便器座前孔接软管通入储尿 桶,粪便从便器座后孔通过直管掉入储粪箱;所述微型人工湿地废水处理装 置包括设置于地下的湿地容腔、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湿地容腔内的废水生 态处理材料的构成是上层为土壤层,中层是活性介质层,底层是碎石层,容 腔底部采用圆柱形或方形箱式结构,污水由进水管垂直流入湿地容腔中层的 活性介质层,污水生物反应后通过湿地容腔底部碎石层过滤,再由排水管收 集排放,所述排水管的输水高度比进水管的进水高度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源头分离粪便和废水分类收集处理,粪便经 过生态厕所后堆肥转化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用水量和污水量、 降低污水污染物浓度。微型湿地面积小、无能耗、费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