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2.11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需要处理的污水经提升泵房提升后进入沉淀池进行预处理,颗粒物质在此沉降;步骤2、污水自沉淀池进入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被降解;步骤3、污水由表面流人工湿地进入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染物进一步被降解与反硝化去氮;步骤4、污水由复合式人工湿地进入生态沼泽湿地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步骤5、污水经过生态沼泽湿地进入较具生态景观特性的自然生态湿地,对于残留的污染物进行最后的处理,得到达标排放的尾水。本发明水质净化效率高,过水速度快,前期建设成本低,前期建设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需要处理的污水经提升泵房(6)提升后进入沉淀池(1)进行预处理;所述沉淀池(1)中设置有生态浮床(1-1);所述生态浮床上种植有能够吸收污染物的湿地植物;
步骤2、污水自沉淀池(1)进入表面流人工湿地(2),污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被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被植物吸收与好氧微生物降解;
步骤3、污水由表面流人工湿地(2)进入复合式人工湿地(3),污染物进一步被降解与反硝化去氮;所述复合式人工湿地(3)设置有生态浮床(3-1)、高砾石层(3-2)和低砾石层(3-3);所述生态浮床(3-1)、高砾石层(3-2)和低砾石层(3-3)上均设置有湿地植物;
步骤4、污水由复合式人工湿地(3)进入生态沼泽湿地(4)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
步骤5、污水经过生态沼泽湿地(4)进入较具生态景观特性的自然生态湿地(5),对于残留的污染物进行最后的处理,得到达标排放的尾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湿地植物的根系表面附着大量微生物;所述沉淀池(1)的水深为4m-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深为0.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当水进入高砾石层(3-2)和低砾石层(3-3)时,污染物除了会受到植物的吸收与砾石滤料的物理性过滤之外,还会进行反硝化作用;
所述复合式人工湿地(3)采用多个进水单元进水,每个进水单元用隔墙隔开,所述复合式人工湿地的水深为1.2m,所述填充砾石的粒径为10cm-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生态沼泽湿地(4)内设置有第一深沼泽(4-1)和第一浅沼泽(4-2),所述第一深沼泽(4-1)的水深为1.5m,所述第一浅沼泽(4-2)的水深为0.2m在步骤3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第一深沼泽(4-1)和第一浅沼泽(4-2)的面积比为1:1;在步骤4中,所述第一深沼泽(4-1)和第一浅沼泽(4-1)上均设置有湿地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自然生态湿地(5)内设置有第二深沼泽(5-1)和第二浅沼泽(5-2)所述第二深沼泽(5-1)的水深为1.5m-2.2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第二浅沼泽(5-2)的水深为0.3m,所述第二深沼泽(5-1)和第二浅沼泽(5-2)的面积比为3:1,所述第二深沼泽(5-1)和第二浅沼泽(5-2)上均设置有湿地植物。
说明书
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多数污水处理厂出水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A(最高标准)或一级B标准即可排入水体。《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A或一级B标准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最低标准相比,污水处理厂出水依旧含有大量的CODCr、NH3-N和TP。故目前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一些环境容量较低的地表水体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为了切实保护地表水环境,需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做进一步处理,并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相关标准,从进水和出水标准来看,CODCr、NH3-N和TP是处理的重点。
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虽可使尾水中的CODCr、NH3-N和TP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相关标准,但因其投资和运行费用昂贵而难以大面积推广。同时大量事实也说明,单纯依靠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方法,会带来药剂大量使用并可能造成药剂的二次污染,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只能延缓其发展趋势。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为综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并同时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质净化效率高的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需要处理的污水经提升泵房提升后进入沉淀池进行预处理,颗粒物质在此沉降;
(2)污水自沉淀池进入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被降解;
(3)污水由表面流人工湿地进入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染物进一步被降解与反硝化去氮;
(4)污水由复合式人工湿地进入生态沼泽湿地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
(5)污水经过生态沼泽湿地进入较具生态景观特性的自然生态湿地,对于残留的污染物进行最后的处理,得到达标排放的尾水。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有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种植有能够吸收污染物的湿地植物;所述湿地植物的根系表面附着大量微生物,附着的微生物膜极大的增大了去除污染物的能力,所述湿地植物有庞大的根系可降低污水流速,进一步促进悬浮固体的沉降;所述沉淀池的水深为4m-5m。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污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被植物吸收与好氧微生物降解;所述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深为0.3m。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污水由表面流人工湿地进入复合式人工湿地,所述复合式人工湿地设置有生态浮床、高砾石层和低砾石层;所述生态浮床、高砾石层和低砾石层上均设置有湿地植物。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所述复合式人工湿地中的污染物首先被生态浮床的植物吸收,再浮叶植物茎部表面的生物膜进行污染物的降解与反硝化去氮。该区水深1.2米,氧气含量高,发生硝化作用。当水进入高砾石层和低砾石层时,污染物除了会受到植物的吸收与砾石滤料的物理性过滤之外,还会进行反硝化作用;所述复合式人工湿地可采用多个进水单元进水,每个进水单元用隔墙隔开,所述复合式人工湿地的水深为1.2m,所述填充砾石的粒径为10cm-15cm。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污水由复合式人工湿地进入生态沼泽湿地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所述生态沼泽湿地内设置有第一深沼泽和第一浅沼泽,所述第一深沼泽的水深为1.5m,所述第一浅沼泽的水深为0.2m。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所述第一深沼泽和第一浅沼泽的面积比为1:1,所述第一深沼泽和第一浅沼泽上均设置有湿地植物。
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所述自然生态湿地内设置有第二深沼泽和第二浅沼泽,所述第二深沼泽的水深为1.5m-2.2m。
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所述第二浅沼泽的水深为0.3m,所述第二深沼泽和第二浅沼泽的面积比为3:1,所述第二深沼泽和第二浅沼泽上均设置有湿地植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方法,水质净化效率高,过水速度慢,建设成本低。
其次,水流过程中通过沉淀、过滤、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净化措施使得目标水体得到更彻底的净化,解决了传统工艺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既能降低前期建造成本,又便于后期管理维护,减少了常规污水处理设施维护工作中大量的设备更换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