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2.09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公开了一种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和与反应容器相配合的沉淀容器;反应容器的底端处在沉淀容器内;反应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药剂加入管和污水进入管,动力装置下面连接有搅拌棒;搅拌棒伸入到反应容器内;反应容器的底端固接有底板;底板上均布有圆孔;底板下面连接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上设置有缓冲管;缓冲管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缓冲管的一端插入在缓冲装置上,另一端伸向沉淀容器;沉淀容器侧面设置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成本低、能耗低、无污染、去除效果稳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和与反应容器相配合的沉淀容器;所述反应容器的底端处在沉淀容器内;所述反应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药剂加入管和污水进入管,药剂加入管的一端在反应容器外,另一端在反应容器内,污水进入管的一端在反应容器外,另一端在反应容器内;所述反应容器的顶端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下面连接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伸入到反应容器内;所述反应容器的底端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均布有圆孔;所述底板下面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上设置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缓冲管的一端插入在缓冲装置上,另一端伸向沉淀容器;所述沉淀容器侧面设置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为半球形结构,缓冲管均布在球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为L形圆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内还设置有缓冲网;所述缓冲网为钢丝交叉设置组成的网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加入管在反应容器内的一端和污水加入管在反应容器内的一端连接在T型连接管上,T型连接管的还连接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为沿反应容器内壁设置的折叠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容器外侧均布有振动装置。
说明书
一种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受污染水体的氨氮叫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国家标准Ⅲ类地面水,非离子氨氮的浓度≤1毫克/升。而且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目前常见的除氨氮的方法有三种,即吹脱法,折点氯化法和生物除氮法。
吹脱法具有以下缺点:设备系统复杂;运行费用高,需多次投加药剂;氨氮转化为硫酸铵还需要进行二次处理。折点氯化法具有以下缺点:处理成本昂贵;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生物除氮法是包括传统的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脱氮阶段,具有以下缺点:菌群增殖速度慢而且难以维持高生物浓度;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增加了投资和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能耗低、无污染、去除效果稳定的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和与反应容器相配合的沉淀容器;反应容器的底端处在沉淀容器内;反应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药剂加入管和污水进入管,药剂加入管的一端在反应容器外,另一端在反应容器内,污水进入管的一端在反应容器外,另一端在反应容器内;反应容器的顶端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下面连接有搅拌棒;搅拌棒伸入到反应容器内;反应容器的底端固接有底板;底板上均布有圆孔;底板下面连接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上设置有缓冲管;缓冲管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缓冲管的一端连接在缓冲装置上,另一端伸向沉淀容器;沉淀容器侧面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缓冲装置为半球形结构,缓冲管均布在球面上。
进一步的,缓冲管为L形圆管。
进一步的,缓冲装置内还设置有缓冲网,缓冲网为钢丝交叉设置组成的网板。
进一步的,药剂加入管在反应容器内的一端和污水加入管在反应容器内的一端连接在T型连接管上,T型连接管的还连接有混合管;混合管为沿反应容器内壁设置的折叠管道。
进一步的,沉淀容器外侧均布有振动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设计简单、密封性好、试剂消耗量低从而降低使用成本,且无有毒试剂的添加,对环境无污染;同时混合管的沿反应容器内壁设置有利于药剂和污水在搅拌前进行混合,节约反应时间;缓冲装置的缓冲网和缓冲管有效的防止由搅拌引起的短流现象;振动装置防止沉淀物对沉淀区造成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