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8.18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循环管道、第一过滤板和吸附板,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进水口,且第一进水口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循环管道连接于过滤装置主体的左侧,且循环管道的底端固定有水泵,所述第一过滤板安装于过滤装置主体的内侧上方,且第一过滤板的外壁和调节杆相连接,所述吸附板设置于第一过滤板的底侧,且吸附板的下方安装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底侧固定有分离筛网,且分离筛网的两端设置有导流板。该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能够使污水迅速进入到过滤装置内,同时螺旋状结构的内壁可保证进水过程的稳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1)、循环管道(4)、第一过滤板(6)和吸附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进水口(2),且第一进水口(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所述循环管道(4)连接于过滤装置主体(1)的左侧,且循环管道(4)的底端固定有水泵(5),所述第一过滤板(6)安装于过滤装置主体(1)的内侧上方,且第一过滤板(6)的外壁和调节杆(7)相连接,所述吸附板(8)设置于第一过滤板(6)的底侧,且吸附板(8)的下方安装有第二过滤板(9),所述第二过滤板(9)的底侧固定有分离筛网(10),且分离筛网(10)的两端设置有导流板(11),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的内侧底端安装有分离叶(12),且分离叶(12)的底端和驱动电机(13)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6)的内侧两端安装有生物膜板(14),且生物膜板(14)的内侧设置有流动槽(15),所述调节杆(7)通过旋转轴(16)和吸附板(8)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2)和第二进水口(3)的内壁呈螺旋状结构,且第一进水口(2)和第二进水口(3)关于过滤装置主体(1)中轴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6)和调节杆(7)之间为活动连接,且第一过滤板(6)的面积和过滤装置主体(1)的内侧面积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1)呈倾斜状设计,且导流板(11)设置有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板(14)和第一过滤板(6)之间为卡槽连接,且生物膜板(14)的厚度为2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槽(15)的深度从外至内逐渐减小。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 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现有污水处理装置其过滤效果不佳,污水和杂质不能迅速进行分离,进水速度较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更实用的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过滤效果不佳,污水和杂质不能迅速进行分离,进水速度较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循环管道、第一过滤板和吸附板,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进水口,且第一进水口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循环管道连接于过滤装置主体的左侧,且循环管道的底端固定有水泵,所述第一过滤板安装于过滤装置主体的内侧上方,且第一过滤板的外壁和调节杆相连接,所述吸附板设置于第一过滤板的底侧,且吸附板的下方安装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底侧固定有分离筛网,且分离筛网的两端设置有导流板,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内侧底端安装有分离叶,且分离叶的底端和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内侧两端安装有生物膜板,且生物膜板的内侧设置有流动槽,所述调节杆通过旋转轴和吸附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的内壁呈螺旋状结构,且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关于过滤装置主体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和调节杆之间为活动连接,且第一过滤板的面积和过滤装置主体的内侧面积相等。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呈倾斜状设计,且导流板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生物膜板和第一过滤板之间为卡槽连接,且生物膜板的厚度为2cm。
优选的,所述流动槽的深度从外至内逐渐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能够使污水迅速进入到过滤装置内,同时螺旋状结构的内壁可保证进水过程的稳定,由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可对污水进行二次过滤,此过程中通过吸附板可对污水中细小颗粒进行吸附,其第一过滤板可随调节杆的旋转而改变上下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不同水量的过滤,导流板的设计可将初次过滤后的污水准确导流至分离叶外侧,通过分离叶的旋转可进行一步分离污水和杂质,并且由循环管道完成对污水的循环过滤,增加污水的洁净度,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循环过滤装置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