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9.12.23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IPC分类号C02F11/121; C02F11/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及方法,第一污泥输送管道与A污泥入口阀的一端相连通,第二污泥输送管道与B污泥入口阀的一端及入口连通阀的一端相连通,入口连通阀的另一端与A污泥入口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并管后与A浆化排砂器的入口相连通,B污泥入口阀的另一端与B浆化排砂器的入口相连通,A浆化排砂器侧面的污泥出口与A污泥出口阀的一端相连通,B浆化排砂器侧面的污泥出口与B污泥出口阀的一端相连通,A污泥出口阀的另一端与第一污泥输出管道及出口连通阀的一端相连通,B污泥出口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污泥输出管道及出口连通阀的另一端相连通,本发明能够对不同含砂量污泥进行有效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污泥输送管道、A污泥入口阀(1)、第二污泥输送管道、B污泥入口阀(2)、入口连通阀(3)、A浆化排砂器(4)、B浆化排砂器(5)、A污泥出口阀(15)、B污泥出口阀(16)、出口连通阀(17)及排砂器连通阀(12);
第一污泥输送管道与A污泥入口阀(1)的一端相连通,第二污泥输送管道与B污泥入口阀(2)的一端及入口连通阀(3)的一端相连通,入口连通阀(3)的另一端与A污泥入口阀(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并管后与A浆化排砂器(4)的入口相连通,B污泥入口阀(2)的另一端与B浆化排砂器(5)的入口相连通,A浆化排砂器(4)侧面的污泥出口与A污泥出口阀(15)的一端相连通,B浆化排砂器(5)侧面的污泥出口与B污泥出口阀(16)的一端相连通,A污泥出口阀(15)的另一端与第一污泥输出管道及出口连通阀(17)的一端相连通,B污泥出口阀(16)的另一端与第二污泥输出管道及出口连通阀(17)的另一端相连通;
A浆化排砂器(4)侧壁上的连通口与B浆化排砂器(5)侧壁上的连通口通过排砂器连通阀(1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A浆化排砂器(4)底部的排砂出口处设置有A排砂出口阀(13),B浆化排砂器(5)底部的排砂出口处设置有B排砂出口阀(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A浆化排砂器(4)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A声波发生器(6),B浆化排砂器(5)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B声波发生器(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各A声波发生器(6)沿周向设置于A浆化排砂器(4)的侧壁上;各B声波发生器(7)沿周向设置于B浆化排砂器(5)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A浆化排砂器(4)内设置有A搅拌器(8),B浆化排砂器(5)内设置有B搅拌器(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A浆化排砂器(4)内液位的A液位计(10)以及用于检测B浆化排砂器(5)内液位的B液位计(11)。
7.一种污泥浆化除砂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当污泥含砂量较低时,则打开A污泥入口阀(1)、B污泥入口阀(2)、A污泥出口阀(15)及B污泥出口阀(16),关闭入口连通阀(3)、排砂器连通阀(12)及出口连通阀(17),A浆化排砂器(4)与B浆化排砂器(5)处于并联状态,A浆化排砂器(4)与B浆化排砂器(5)单独实现对污泥砂粒的去除;
当污泥含砂量较高时,开启A污泥入口阀(1)、入口连通阀(3)、排砂器连通阀(12)、B污泥出口阀(16)及出口连通阀(17),关闭B污泥入口阀(2)及A污泥出口阀(15),A浆化排砂器(4)与B浆化排砂器(5)处于串联状态,污泥依次经A浆化排砂器(4)及B浆化排砂器(5)进行排砂处理。
说明书
一种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发展需求,全国的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不断增多,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也逐年增多,污水厂的增多使全国污泥的总量呈不断攀升趋势,污泥处理形势十分严峻。同时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污泥处理要求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传统的污泥处理手段和方法正在逐步被摒弃,因此,如何清洁、高效、合理地处置污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包括填埋、堆肥、土地利用和焚烧等技术,对于填埋和土地利用技术,往往因污泥内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填埋技术,首先污泥未得到资源化利用和土地浪费,同时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相对于污泥的填埋与堆肥处理,焚烧法具有减容、减重率高,处理速度快,无害化较为彻底,能源再利用等优点,是处置污泥的有效实用技术之一。因此污泥焚烧技术因处理效率高、去除病原菌彻底等优势而在目前被广泛应用。但一般城市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如经过机械工艺脱水处理,污泥含水率仍然保持在75%左右,高含水率不能保证污泥单独燃烧,必须通过掺烧其他燃料进行处理。为此,可以采用加压热水解的方式对污泥进行脱水后再焚烧,可以大幅度降低脱水过程中的能耗,污泥在进入加压热水解系统前,必须进行加水浆化处理,一般城市污泥含砂量较高,高含砂量会造成设备磨损和管道堵塞,影响污泥加压热水解系统的正常运行,然而现有除砂系统不能对不同含砂量的污泥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能够对不同含砂量污泥进行有效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包括第一污泥输送管道、A污泥入口阀、第二污泥输送管道、B污泥入口阀、入口连通阀、A浆化排砂器、B浆化排砂器、A污泥出口阀、B污泥出口阀、出口连通阀及排砂器连通阀;
第一污泥输送管道与A污泥入口阀的一端相连通,第二污泥输送管道与B污泥入口阀的一端及入口连通阀的一端相连通,入口连通阀的另一端与A污泥入口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并管后与A浆化排砂器的入口相连通,B污泥入口阀的另一端与B浆化排砂器的入口相连通,A浆化排砂器侧面的污泥出口与A污泥出口阀的一端相连通,B浆化排砂器侧面的污泥出口与B污泥出口阀的一端相连通,A污泥出口阀的另一端与第一污泥输出管道及出口连通阀的一端相连通,B污泥出口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污泥输出管道及出口连通阀的另一端相连通;
A浆化排砂器侧壁上的连通口与B浆化排砂器侧壁上的连通口通过排砂器连通阀相连通。
A浆化排砂器底部的排砂出口处设置有A排砂出口阀,B浆化排砂器底部的排砂出口处设置有B排砂出口阀。
A浆化排砂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A声波发生器,B浆化排砂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B声波发生器。
各A声波发生器沿周向设置于A浆化排砂器的侧壁上;各B声波发生器沿周向设置于B浆化排砂器的侧壁上。
A浆化排砂器内设置有A搅拌器,B浆化排砂器内设置有B搅拌器。
还包括用于检测A浆化排砂器内液位的A液位计以及用于检测B浆化排砂器内液位的B液位计。
本发明所述的污泥浆化除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污泥含砂量较低时,则打开A污泥入口阀、B污泥入口阀、A污泥出口阀及B污泥出口阀,关闭入口连通阀、排砂器连通阀及出口连通阀,A浆化排砂器与B浆化排砂器处于并联状态,A浆化排砂器与B浆化排砂器单独实现对污泥砂粒的去除;
当污泥含砂量较高时,开启A污泥入口阀、入口连通阀、排砂器连通阀、B污泥出口阀及出口连通阀,关闭B污泥入口阀及A污泥出口阀,A浆化排砂器与B浆化排砂器处于串联状态,污泥依次经A浆化排砂器及B浆化排砂器进行排砂处理。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污泥浆化除砂系统及方法在具体操作时,当污泥含砂量较低时,通过调节各阀门的开关状态,使得A浆化排砂器与B浆化排砂器处于并联状态,通过A浆化排砂器与B浆化排砂器单独实现对污泥砂粒的去除;当污泥含砂量较高时,通过调节各阀门的开关状态,使得A浆化排砂器与B浆化排砂器处于串联状态,污泥依次经A浆化排砂器及B浆化排砂器进行排砂处理,从而实现对不同含砂量污泥的有效处理,操作方便、简单。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污泥砂粒的去除及后处理,并且能够根据污泥含砂量灵活切换处理系统模式,实现灵活准确控制,并且实现有效节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进一步,本发明利用搅拌器对污泥进行搅拌,同时通过声波发生器产生的高频声波对污泥混合物进行振荡,使得污泥中的砂石颗粒逐渐分离并沉淀至浆化排砂器的底部,以实现污泥的排砂处理。(发明人王一坤;张广才;柳宏刚;解冰;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