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0.02.26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相互分隔顺序连通设置的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有横向连接各自相对侧壁间且组成框体结构的横架组,横架组内悬挂排列设有若干列间隔设置的立体弹性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包括垂直连接横架上下两端的若干中心绳、若干等距间隔设于中心绳上呈辐射状的丝条,污水流经缺氧池和好氧池至沉淀池排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高效水处理,达到节约成本效果。
权利要求书
1.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相互分隔顺序连通设置的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有横向连接各自相对侧壁间且组成框体结构的横架组,横架组内排列并悬挂设有若干列间隔设置的立体弹性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包括垂直连接横架上下两端的若干中心绳、若干等距间隔设于中心绳上呈辐射状的丝条,污水流经缺氧池和好氧池至沉淀池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均设有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的隔板底部设有第一导流口,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的隔板顶部设有第二导流口,第二导流口连接有延伸至沉淀池下部的布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顶部侧边设有入水口,沉淀池的顶部侧边设有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排出回流至缺氧池内的排污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的顶部还设有用于检测内部环境的检修入口,检修入口内设有延伸至好氧池底部的曝气管。
说明书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中常设置有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缺氧池、好氧池以及水解酸化池内的填料其结构是将塑料圆片压扣改成双圈大塑料环,将醛化纤维或涤纶丝压在环的环圈上,使纤维束均匀分布;内圈是雪花状塑料枝条,既能挂膜,又能有效切割气泡,提高氧的转移速率和利用率。使水气生物膜得到充分交换,使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高效处理,属于软性类填料,但是存在材质寿命有限,造成易粘连结团问题;使用硬性类蜂窝填料,由于孔隙可变性小,造成易堵塞问题;使用半软性填料,造价较高且挂膜速度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从而实现高效水处理,达到节约成本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相互分隔顺序连通设置的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有横向连接各自相对侧壁间且组成框体结构的横架组,横架组内排列并悬挂设有若干列间隔设置的立体弹性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包括垂直连接横架上下两端的若干中心绳、若干等距间隔设于中心绳上呈辐射状的丝条,污水流经缺氧池和好氧池至沉淀池排出。
具体的,所述立体弹性填料为聚烯烃类弹性体和聚酰胺类弹性体混合制成。
具体的,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均设有隔板。
具体的,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的隔板底部设有第一导流口,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的隔板顶部设有第二导流口,第二导流口连接有延伸至沉淀池下部的布水管。
具体的,所述缺氧池的顶部侧边设有入水口,沉淀池的顶部侧边设有出水口。
具体的,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排出回流至缺氧池内的排污泵。
具体的,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的顶部还设有用于检测内部环境的检修入口,检修入口内设有延伸至好氧池底部的曝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通过在缺氧池和好氧池内设置有排列部置的立体弹性填料,实现高效水处理,达到节约成本效果;缺氧池和好氧池和沉淀池的过水排布合理,加速水处理的过程。
(发明人:杨培健)